马利斌 青海省中医院(西宁810000)
慢性荨麻疹通常指瘙痒性红斑,风团反复发作至少6月以上[1],单纯口服抗组胺药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从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笔者采用芪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16~68岁,平均42岁,病程2月~6年;瘙痒43例,轻度5例,中度12例,重度26例;风团43例,轻度7例,中度15例,重度21例;风团最大2.5cm,最小1.5cm,平均1.8cm;对照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17~67岁,平均42岁,病程2.5月~5年,瘙痒41例,轻度6例,中度8例,重度27例;风团41例,轻度3例,中度11例,重度27例;风团最大2.4cm,最小1.5cm,平均1.8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评分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治疗期间忌食刺激性或易过敏的食物及酒类。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成份:咪唑斯汀,国药准字:J20040019,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晚服1次,4周1疗程。每周复诊1次,停药2周随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风颗粒(成份:黄芪、防风、白术、茯苓、陈皮、桂枝、大腹皮、桑白皮等,国药准号:Z19990051)10g,3次/d,冲服。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天分别评估病情,参照有关文献4级评分方法[2],各项评分相加为总积分。
疗效标准 根据随诊判定的总积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SSRI≥90%,显效为60%≤SSRI<90%,进步为60%>SSRI≥30%,无效为SSRI<30%,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8d后统计疗效。治疗组43例,痊愈13例,显效26例,进步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41例,痊愈9例,显效21例,进步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73.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cm,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9例出现轻度嗜睡,2例出现口干。对照组6例出现轻度嗜睡,4例出现口干,2例出现头昏,2例出现便秘。两组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因平素体弱,或因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耗损,或脾肺两伤,正气虚弱,风邪外袭,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楱理之间,邪正相博而发病。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主要外因[3]。芪风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防风、白术、茯苓、陈皮、桂枝、大腹皮、桑白皮等,有益气固表,祛风除湿消疹止痒功能。
动物实验证明:芪风颗粒可对抗组胺诱发的大鼠皮肤通透性增加和小鼠瘙痒反应,直接作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早期相—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释放;可抑制天花粉诱发的大鼠同样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对二硝基氯苯诱发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咪唑斯汀不但有拮抗组胺作用,还有抑制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介质(包括白三烯)的释放而引起较广泛的抗炎作用[4],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通过对芪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观察,认为二药联用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黄芪可益气固表,能提高疗效[5],优于单用抗组胺药物,较少了抗组胺药物引起的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1]赵 辨.临床皮肤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614,657
[2]蔡 林,张 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试验[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43.
[3]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5-206.
[4]郭在培.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35例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6):379-380.
[5]郑小景.八珍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0,31(12):16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