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翟雪峰,姜中珠,张文会
(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哈尔滨150040)
由于20世纪最后10 a来高等教育数量的扩张,也就是所谓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质量是政府、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公共与私人高等教育提供者等高等教育参与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1]。实际上,现在高等教育的形势是既要开展大众教育,又要培育精英。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什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告诉我们:“是体制,而非技巧”。高校要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创新教学管理,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理念的差距,而管理者的理念就决定了其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不但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化的前提与基本条件,也是实践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2]。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改革。浙江大学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新体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哈尔滨工业大学把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以学生为本,改革现有的一些保守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清华大学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强化因材施教,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强化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创新人才成长氛围,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美国大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了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它促使高等教育强调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互联性,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性,形成了“以通为主、先通后专,通专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3]。例如,斯坦福大学是世界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学校的教学制度全面实施“学术顶尖”战略,把有条件的系科办成学术顶尖水平,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0世纪以来,欧美许多大学实施学分制,但以牛津、剑桥为首的英国老牌大学仍坚持“学年制”。牛津大学的大学生质量不愧盛名,其本科毕业生相当于哈佛二年级的研究生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牛津大学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分不开的。日本所有国立大学实行“独立行政法人化”,构建大学自主运营机制;建立民间化、专业化的市场运营机制,强化“校外人员参与”和“第三方”评价体系。德国的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有严格规定,考试是学校的重要制度之一,学校的考试制度不但要经过校评议会批准,而且报州政府审批。印度的多数大学在管理制度上,大学教师一般均由学校自行聘任,教授、副教授聘任一般由聘任委员会提名,报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批准,保证了教师质量。
国内知名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都体现了建立自主学习制度、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人性化和质量管理全程化等特点,体现了开放性和自由性[7]。国外顶尖大学、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在教学管理上,基本上实施比较个性化、人性化、相对自由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和完善学生学习环节的管理,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了解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特征,可以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管理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东北林业大学是以林科为特色的行业高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行业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我校的森林资源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下简称“英才班”)就是东北林业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学校基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原则,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实行按森林资源类大类招生和培养机制,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灵活化的管理模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的战略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高水平研究型农业大学应该积极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肩负起培养和造就具有农林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4]。东北林业大学“英才班”实行特殊的本科阶段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第一、二学年按森林资源类大类培养为主,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精深教育,夯实基础。学校为“英才班”单设基础平台,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单独编班上课,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学校为“英才班”学生配备优秀教师团队担任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工作,保证了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本科第二学年开始师生互选并确定指导教师,同时确定专业方向,明确了学生学习及其研究方向。本科第三学年起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程序到学校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或“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进行专业学习。“林学”专业突出林学基础及应用的教育,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突出森保基础及应用的教育,“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突出动保基础及应用的教育,通过确定专业,使学生学习与实践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分专业后的课程模块完全体现个性化要求,由学生所在学院和学生的学业导师共同制定,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管理上只限定学分,不规定具体课程的选择,学生选课的学习自由度更加广阔。本科第四学年开始,经选拨优秀者,可获得本校本-硕连读的资格。同时,非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本科毕业,并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
学籍管理的规定性与灵活性是相互统一的,侧重于规范性即会失去以人为本的宗旨,侧重于灵活性又有违法规政策,故在使学籍管理本身具有法的意义的同时,应当有一个灵活、富有激励作用的运行机制[5]。我校的“英才班”实行淘汰制分流管理,每学年进行一次淘汰,进行流动管理。学生不及格科目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制定设定学分的,或不及格科目累计达到或超过一定门数的,将被淘汰,为了鼓励被淘汰的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将其转为同专业普通的学生进行学习。同时根据每年淘汰学生数量在普通学生班级中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增补选拔优秀学生。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制不是教学管理的新形式,但是我们的导师在学生的生活、道德、行为及学业上都要给予帮助和指导。“英才班”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选定自己的学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学习中,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专业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获得本-硕连读资格的学生,可以在本科四年级结束后自己选择或由学院指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硬道理。学校“英才班”学生实行“创新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学生入学后,依托于学院,从本科二年级开始每学年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每年均有主题推进式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其他学科竞赛等活动给予优先支持。
当今的卓越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这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英才班”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设立专门基金,用于资助“英才班”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学术交流的国家、时间和学习地点根据学生选定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情况确定,一般应在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以后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开始执行。学校设定的国际交流专项基金为每名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1次国际学术交流的经费资助,并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和执行。
虽然众多行业背景高校隶属关系发生了改变,但它们发挥自身熟悉行业、了解行业的优势,培养行业急需的专门人才,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6-7]。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体制改革之首。东北林业大学近年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不断探索,特别是在发挥林科优势的前提下,林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森林资源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计划试点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东北林业大学合理改革,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了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别敦荣.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7,26(20):45 -46.
[2]张 薇.论美国高等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1:80-86.
[3]顾秉林.国外大学的管理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7,26(3):15 -17.
[4]陈遇春,王国栋.我国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30(6):62 -64.
[5]许丽英.对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53-56.
[6]唐伯明.发挥行业背景高校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3(6):4 -6.
[7]王 巍,郭 瑞,朱玉杰,等.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创新方法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27(5):62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