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彬,柴 媛,彭宏业
(1.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2.中社科城市与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05)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随着近几年国家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对西部的投资力度,以及腾冲被云南省政府列入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为腾冲带来了新的机遇。项目位于腾冲县城东北8 km,是腾冲的内核圈层。规划区地处大腾冲城旅游环线上,有丰富的山地森林景观区、田园风光区、山谷景观区等景观区域。现状用地以生态草场、生态林地为主,内部穿插有公路、河流等其他类型用地。现状地形主要分为山地、缓坡地带、平地等地形类型。其中山地主要为山体及分隔片区的山脉;缓坡地带主要是位于山脚的缓坡,坡度在10%~25%之间;平地坡度小于10%。规划在现状过境道路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的整体特色研究,规划出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用地形态布局。同时,该规划区的开发建设,还要重视当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和空间整体性的反应。在用地功能、开发强度与空间形态上,与周边地区形成和谐的山地城市景观风貌[1]。
本文结合腾冲县玛御谷温泉北片区规划的实践,以山地城市特色塑造为目标,以体现山地城市特色的台地的设计、道路系统设计和绿地系统设计手法入手,以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布局为基础,通过规划和控制策略的提出引导城市建设,打造独具山地特色魅力的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与形象,并为该区域内城市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建议。
规划区周边分布有火山热海、和顺、神柱谷、坝派巨泉和云峰山等旅游区,与规划区自然环境特色结合,具备良好的资源组合和互补性。借助大腾冲城旅游环线的发展机遇,规划功能定位为:以自然生态为核心,以周边山体森林、田园风光带为背景,依托缓坡、山谷开发的集旅游度假、康体休闲、生活疗养为一体的生态社区。
山地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其特殊性,规划以能够体现山地城市特色的台地系统、道路系统和绿地系统为规划重点。
(1)对于车行道路系统,由于地形高差较大,为了满足规范要求,机动车道要迂回于场地布置;山地城市中,步行是山地城市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是人们体验生活的重要方式,步行系统更是组成了社区的活力长廊[2]。
(2)由于山地地形复杂,规划不仅要重视平面上的土地使用地块划分,更要处理好竖向上的自然坡度。即,根据规划布局及土地使用性质,场地与道路的高程等,来确定高程并划定不同层级和规模大小的台地。
(3)规划地块有多元绿地形式,如生态林地、生态草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并且连绵河流贯穿整个场地。绿地规划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大量的护坡和缓坡、自然边坡,体现出立体化山地城市绿化景观特色。
规划居住用地依托自然地形并结合规划发展定位,采取分散的形式布局,沿着城市绿带、沟谷绿地和生态草场分布,形成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两级用地结构。现状西北部地势较平坦,坡度总体在20%以下,南部与东部居住用地多数达到30%的坡度,并与相邻山体之间竖向上存在更大的落差。规划中为了减少土石方量以及对山地形态的破坏,通过不同层级的台地划分方法,在竖向上形成居住组团间及组团内部的两级台地空间层次[3]。用地结合北面公共设施用地与良好滨水景观,打造成为集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区。居住组团主要通过加宽城市道路相联系,形成空间上连续整体的车行系统;景观以山体林地绿地楔入,环绕建筑群体,将自然生态景观融入现代化居住社区。组团内部由于受地形限制,采取以曲折分散的步行梯道组织,形成立体化步行空间,既丰富了良好步行景观又增加运动休闲乐趣;绿地系统借助台地层级,从远至近,将外部公园绿地、林地和草场等渗入到居住区景观环境内,丰富城市立体化绿地景观,绿地景观系统与台地系统有机结合打造成有特色的良好休闲空间环境。
商业、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塑造城市特色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规划时应注意这方面空间与环境布局[4]。该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结合缓坡地势和滨水区分布,主要沿步行梯道展开,并与各个开敞空间相互联系。以片区级结构形成分层级公共服务网络服务中心。片区级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分布在地块南部和北部片区。结合公园和城市南部门户分散布置小区级商业用地。两个公共服务网络中心,以1200 m为公共服务半径覆盖规划区。商业中心区内部用地竖向的台地系统,结合贯穿用地南北步行梯道,营造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梯坎意象。对外主要通过步行系统与外部居住用地、道路用地相连接,为人们提供可达性、便利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休闲城市步道。同时,北部门户区公共设施用地结合居住组团,规划为地块中心区,通过建设高密度居住与商业建筑等突破城市自然天际线,打造成一组标志性城市中心建筑群。
依托总体规划中旅游环线作为该区的主要道路,结合规划区内各个组团形成环路系统。道路选线尽量结合现状地形和现有道路,整体上形成“羊肠式”的道路格局。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支路及步行道组成。在设计中,采取“主干路+小环路”道路结构模式,调整主干路与内部次要道路的线型,连通一些次干路和支路形成环路,做到合理地解决规划区内外部复杂的交通联系,与构建舒适、自然的道路和步行交通体系。规划在出入口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地段道路两侧各加设2.5 m左右的人行道。在规划区北部,为提高道路的可达性以及组织内部交通,将道路与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结合布置,缓解主干路上交通压力并利于城市安全紧急疏散。
山地城市另一大特色就是绿地景观系统。竖向上形成的立体化绿地景观,结合台地与弯曲道路系统,达到步移景异的自然特色城市景观格局。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在地块内形成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林地、生态草场以及街头绿地等多元绿地系统结构,为营造良好城市社区人文资源及生态旅游环境提供丰富的自然物质基础。空间上,绿地系统与步行系统、广场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城市景观节点,使人们活动接近自然环境的同时美化城市景观。在城市利用率低,环境脆弱地界如东部滨水区,将生态草场与公园用地、商业相结合,形成集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公共景观区域,满足城市用地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规划区身处腾冲文化涵养地,要保持自然特色同时,时刻注重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传承,使自身融于区域环境背景之中。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应该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盲目性建设,失去自己核心精神所在。规划从多层次入手,在空间结构上,依据用地布局划分多个文化区。社区建设中,在街道建筑、道路广场和环境景观等设计上也要体现当地人文特色,形成总宏观到微观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文化特色形象。
规划区内自然资源原生性较好,是城市发展一大资源优势,但是高品质的生态资源,如森林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在开发、发展过程中,应解决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5-6]。对城市滨水区及城市环境承载力低的用地,划分不同利用层级。对坡度较大、土地利用率低的城市中部和南部近水区应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现状与规划道路两侧适当加大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未来城市发展能够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留有余地。
土地权属是城市开发活动在用地上的重要元素,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用地权属分散,形成狭小地块,城市建设应加强土地权属划分。简单以地形、河流、山脊或几何形体划分地块单元,忽视山地城市土地权属关系会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
由于山地地势的复杂性,应严格控制轴线和对称布局形式的使用,对轴线和对称布局运用应谨慎。基于分散的城市空间,整体上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发展和文化体现的主要表征,规划通过复合用地功能组织,结合地形特征,构筑综合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建筑群体,形成具有山地地形特征的整体空间形象。在平面空间形态上,创造良好的滨水区生态草场、公共绿地视觉景观与可达性,加强城市人文景观和山地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竖向上,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建筑群体与绿地景观系统,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腾冲县玛御谷文化区及其周边用地,正在逐步进行新的城市开发与建设。有效利用山地地形特征,在塑造城市特色方面,避免“千城一面”问题,展现出了特有的优势,独特的山地地形造就了独特的山地城市形态。通过本文规划实践,希望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规划能有效控制并引导该地区的城市特色塑造。
[1]孙 晖,栾 滨.如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实行有效的城市设计——深圳福田中心区22、23-1街坊控规编制分析[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93 -97.
[2]雷 诚,赵万民.山地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3):71-77.
[3]吴 波,何 曼,刘 庆.DEM在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J].规划师,2008,24(9):94—98.
[4]邢 忠,丁素红,王 琦.植根于山地地域环境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J].新建筑,2007(5):20-23.
[5]张文荟,许大为.旅游区景观资源的保护对策探讨[J].森林工程,2007,23(6):8 -9.
[6]朱春阳.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3):3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