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的针灸临床应用举隅

2012-04-13 13:07胡追成叶明柱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尺泽中脘前额

胡追成,叶明柱

(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上海 200233;2.上海长宁区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为针灸临床治疗原则之一。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病在阳而治其阴,病在阴而治其阳;或从阴而引阳分之邪,从阳而引阴分之气。其中之阴阳也不局限于经脉之阴阳,可指经络、脏腑、表里、气血之阴阳,上下、左右部位之阴阳等[1]。笔者在叶明柱老师的指导下,应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指导针灸临床,颇多治验,现例举数项如下,以飨同道。

1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取穴法例证

1.1 地仓、迎香治疗便秘

便秘为魄门(肛门)之处排泄功能异常,取其上飞门(唇)附近穴位治疗,是为下病上取,上为阳,下为阴,乃“从阳引阴”之法,体现“口对肛门”的生物全息联系。地仓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可以通降胃气,和胃通腑。《千金方》卷十五有灸两口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之载[2]。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其通腑和降之作用不难理解。然迎香通便还另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宣肺有助于通降而达到通便的效果。迎香位于鼻窍之旁,有宣肺通窍之功,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与大肠相表里,宣肺有助于通便,朱良春运用紫菀宣肺通便以广其用便是例证[3],迎香宣肺通便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地仓、迎香相合通便,以上治下,“从阳引阴”,其效益彰。

1.2 肩内陵治疗臀痛

肩内陵治疗臀痛乃受“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启发,应用于临床,效果颇佳。臀部乃足太阳膀胱经所循行。《灵枢·经脉第十》:“膀胱足太阳之脉……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灵枢·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应用肺经穴位治疗膀胱经循行部位的疾病,是脏腑别通之运用。从脏腑功能上看,肺与膀胱在人体水液代谢方面有着协同作用,肺主宣降,为水之上源,膀胱乃州都之官,存储并排泄尿液,如果肺之宣降失常,就会导致膀胱气化异常,溺道开阖失司,出现小便不畅,甚至癃闭,故内科有“提壶揭盖”之治疗原则,生理功能上的联系说明了肺与膀胱经气相通。另外手太阴乃三阴离合之“关”,足太阳为三阳离合之“关”[4],二者之间有着阴阳对应互通的关系。肩内陵属阴,臀部属阳,手太阴为阴经,足太阳为阳经。肩内陵治疗臀痛乃以阴治阳,“从阴引阳”之法的运用。

1.3 中脘治疗前额痛

台湾孙培荣曾用中脘治疗前额痛[5],贺普仁在《针灸治痛》一书中对中脘治疗前额疼痛亦有所记载[6],之后亦有数篇有关针刺中脘治疗前额痛的报道。前额属阳明,中脘乃胃之募穴,募穴为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针刺胃之募穴中脘可以疏通足阳明胃经之经气,调整脏腑之功能,通经和胃,从而治疗前额痛。前额位于头巅属阳,而中脘位于阴脉任脉之上,前额痛之病位在上属阳,中脘穴处下属阴,以下治上,亦属阳病治阴,“从阴引阳”。

1.4 中极和关元治疗颈椎病

中极、关元位于任脉近耻骨处,处阴(任脉)中之阴(任脉之下部),颈椎位于督脉上部,处阳中之阳,通过上下前后阴阳对应,形成了耻骨周围和大椎附近的阴阳全息对应。刺之不但对颈椎病之板滞疼痛有疗效,而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亦有显效。冯纯礼在《缪巨针刺发挥》中治疗“落枕在项后正中督脉线上”,取曲骨、中极进行治疗[7]。世传八字疗法治疗颈椎病,要求针刺耻骨骨膜,但对一些女性患者进行这样的针刺操作多有不便,可改刺中极和关元。

1.5 尺泽治疗膝关节痛

《肘后歌》:“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首次记载尺泽可治疗膝关节痛。膝盖在前属阳,尺泽位于肘内属阴,属“从阴引阳”法。尺泽属手太阴肺经,而膝盖为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灵枢·经脉第十》:“胃足阳明之脉……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手太阴经与足阳明经二者经气相通,同时肘膝之间有着全息对应的关系,故取上肢尺泽治疗膝盖疼痛疗效颇佳。

1.6 少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病位位于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之间,一般多取合谷、曲池、外关、天井及阿是等穴结合刺络之法治疗。笔者则根据巨刺和缪刺的原则,取其与对侧肢体曲池相对之少海,疗效历历可稽。此乃巨刺之变法,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启发之下,再作一方位空间上的阴阳对换,从而使得左右肢体同部位的阳对阳变成阴对阳。该法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望诸位同道进一步研究以广其用。

2 病例介绍

患者,男,37岁。左臀腿疼痛2月余,经针灸、拔罐、TDP及牵引等治疗,效果不显,疼痛严重时影响晚上睡眠,苦不堪言,经人介绍至笔者处以求进一步诊治。其时患者略弯腰前行,以手托腰,左臀部及左下肢悬钟处疼痛,行走及久坐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左35°,右 70°,双下肢感觉正常,左足背伸肌力减退,膝踝关节反射正常。腰部无明显叩压痛,左臀部中央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度前弯50°,后仰不能,左侧弯5°,右侧弯 20°。腰部CT示 L5-S1椎间盘左后突出,压迫硬脊膜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观之前的治疗多取肾俞、大肠俞、秩边、阳陵泉及悬钟等穴,然效果不显。笔者根据前述之取穴原则针刺右侧之肩内陵,予提插强刺激1 min后,嘱患者起立行走,患者自觉臀部疼痛减轻20%,之后再针刺右侧外关,如前运针1 min后患者悬钟处疼痛消失,两处穴位都留针 30 min,每10 min提插强刺激1 min。取针后悬钟处已不觉疼痛,臀部压痛减轻不少,在臀部压痛明显处刺络拔罐,放血10 mL左右。如此每隔3天治疗1次,4次后臀部疼痛已经大为缓解,可以直立缓慢行走,腰部活动度前弯70°,后仰10°,左侧弯15°,右侧弯20°。如此治疗10次,臀部疼痛基本控制,然久行和久坐还是容易诱发,但是诱发后之疼痛较治疗前显著减轻。嘱睡板床,戴护腰,避风寒,忌劳累及久行久坐,适度腰椎功能锻炼,门诊随访。

按 本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就诊前已经按常规取穴针刺治疗 2月余,但是疗效不显,后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和同经相应取穴法治疗,臀部针至而痛缓,悬钟处疼痛运针后消除,这是常规局部取穴很难达到的。又根据“通则不痛”和“久病入络”之理论,采用刺络拔罐,以祛除瘀滞,舒筋活络。如此治疗10次而达到临床症状基本控制之目的。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控制越来越严,非手术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针灸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应用很广泛。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突出之椎间盘理论上已经失去回纳复位的可能,也就是说通过针灸虽然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或者达到临床治愈之目的,但是疾病病根,即突出的椎间盘这一病理是无法消除的,所以一旦临床症状控制缓解,应嘱咐患者做好后续的腰椎保养,以防止病情反复。

3 结语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取穴方法,虽有文献介绍和报道,却没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是非常可惜的。此种取穴方法对疼痛性疾病疗效尤佳,如选穴得当,2~5 min内即有针到痛缓甚至针到痛除之功。前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取穴法,融合了巨刺和缪刺,脏腑别通及全息对应等诸多针刺取穴方法。而所举的数项例证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同道了解这种取穴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完善提高。然本人才疏学浅,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前辈和同道批评指正。

[1] 杨志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3,23(10):613-614.

[2]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77.

[3] 朱步先,何绍奇.朱良春用药经验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2.

[4] 李鼎.中医针灸基础论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6-87.

[5]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M].台湾:孙医师七秩华诞筹备会,1971:1.

[6] 贺普仁.针灸治痛[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31.

[7] 冯纯礼.缪巨针刺发挥[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55.

猜你喜欢
尺泽中脘前额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简单搓搓可养生
尺泽穴蜂针临床应用
甲状腺素和多奈哌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前额叶synaptotagmin-1表达的影响
刮痧治感冒
古代医家论尺泽穴临床应用探悟
魔法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