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知识”概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2-04-13 12:56元,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隐形学习者英语教学

杨 元, 曹 军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合肥 230601)

“隐形知识”概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杨 元, 曹 军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合肥 230601)

“隐形知识”概念强调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潜意识与直觉的作用,对语言学习与教学富有启发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须以内容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注重其体验性和情境性,以利于隐形语言知识的摄取,充分发掘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

隐形知识;大学英语教学;语言实践活动

一、“隐形知识”的概念及语言学习中的隐形层面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克·艾里斯(Nick Ellis)对于隐形知识(或称内隐知识)在二语学习中影响与效用的研究富有成效,也是这一领域常被引用的权威。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也称明言知识)。前者涉及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的某些活动,如走路、察觉到别人的快乐、懂得英语书写中的“th”组合比“tg”组合更为常见等,对于这些活动所涉及的过程、性质,我们不甚了解,但却不妨碍学会它们,如同燕子学习飞翔一样;而后者则要求我们了解做事的程序、步骤,如进行乘法运算、玩拼字游戏、下棋、编写计算机程序语言等等,学习这些东西如同飞机设计者学习空气动力学一样[1]5。质言之,隐形知识更多地涉及潜意识、直觉的运作,具有次象征性(subsymbolic),即一般不用明晰的概念或是符号体系表现出来,可意会却难以言说或是不能充分言说。这类知识另一重要特征是毋须调动学习者的核心注意力官能。相反,学习者往往借助自身对于所学材料的敏感性来整体性地把握它。也就是说,学习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学习行为,而他们的实际反应却能够清楚地表明其学习已有成效。相比之下,显性知识则对工作记忆力有较高要求,须记牢某一序列的事实。

语言学习的隐形层面表现为学习者对语言的直觉把握。这种语言直觉,“并非语言学家关于句子分析的‘知识’,但使用者却能直觉地判断出句子是否合乎语法、某个句子是否有歧义、句子语义上的可接受性等”[2]12。20世纪以来,不少语言学界的理论家关注到直觉、本能等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就是 “语言天赋论”最有影响的倡导者之一。他注意到儿童仅凭接触少量零散、杂碎的语句就轻而易举地说出无限多样的语句,而经验主义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乔氏认为这一现象须经演绎推理来论证,其结论便是人类的大脑具备内置的“普遍语法”。另一位美国学者史蒂芬·平克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内在论的语言观。根据他的理解,语言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适应器,是“设计精良的自然产物”,有着如“达尔文所说的完美结构”。他还认为:“一个学前儿童所掌握的内隐的文法知识,比最厚的电脑操作手册或是最好的电脑语言系统还要高水准。”[3]25这些观点似乎过于强调了语言学习的自发性,但它们却提醒我们关注一个事实:每一个学习者自身“生成”语言的潜能不可忽视,他们是语言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

二、“隐形知识”概念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费时低效的弊端。究其根源,主要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过于重视课文分析、语法讲解等显性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语言隐形知识的关注,未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遗留的问题自然不少,最主要的是造成了教和学的效果均不尽如意,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脱节,其语言运用易受本族语的影响,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如“learn knowledge”、“adopt a series of measures”等表达形式常见于学生的习作中。语言知识和能力脱节的另一重要迹象是学习者频频出现的语用失误,这种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的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4]100。当然,英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对语言规则的认识与掌握必不可少,但在传授语言知识时须把握适度原则,防范过度灌输的倾向,因为对语言的分析与讲解始终无法代替学生活生生的语言实践和体验。这种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语言规则逐渐内化的过程,语言的隐形维度在于其是一种情境性知识,涉及主客体的互动。学习者须通过个体亲身体验、参与才能领悟这种知识,其优势恰恰“在于这种自动发生的学习的效果,在某些情境下居然优于需要意识努力的外显学习的效果”[2]8。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大力拓展隐形语言知识的形式及其获取渠道,注重多样化的语言实践,强化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和情境性,努力营造一种浸入式的英语学习氛围。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读习惯,增强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德国哲学家洪堡认为人的听觉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具有直接性,可以不通过思维从语音完整地提取意义[5]149。这里的“提取”二字还值得商榷,我国的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似乎更能表达隐形学习的强大功效:在抑扬顿挫、富含激情的诵读中,文本的意义世界如同哲人海德格尔念念不忘的“此在”一般,会不由自主地向读者敞开、显明。当然,好的朗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良好的、持之以恒的习惯的培养。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以常用的话题为核心,从最基本单句逐句训练学生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一些范文,使之成为学生语言交际的硬件和支持材料,帮助学生克服语汇和篇章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障碍[6]。此外,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教师可挑选典范的视听材料进行课堂展示,同时要注意这些材料的风格、体裁的变化与搭配,如诗歌朗诵、政治演讲、新闻播报、影视对白、英语歌曲等不同形式的素材,并辅以简短的技巧讲解及内容赏析。要把语言欣赏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复述、模仿、配音、表演等巩固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语言的体验与再创造活动。英文歌曲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和地道的语言输入,涉及到发音、语调、节奏、重读、弱读、连读、意群等多方面的语音知识与技巧。对于这些知识与技巧的示范、讲解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如可针对某一首英文歌曲采取背景讲述、模仿跟唱、填充歌词等练习或活动形式。

其次,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以主题为中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使课本内容与学生的自身体验产生关联。语言隐形知识的形成“与个体的知识背景、社会经验密切相关,它体现在个体对认识对象不断建构并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应用这种知识,以展现个人实现价值目标的能力”[7]。《新视野大学英语》不少课文意蕴丰富,如《威廉勋爵代价昂贵的贵族梦》、《可依赖的心》、《优雅的手》、《人生的意义岂止是谋生》等。教师在对这些课文精讲之后,可就其主题做相应的拓展练习,以布置讨论题、辩论或是表演课本剧等互动性方式让学生真正体悟该话题对于自身的意义和关联。课本剧的表演(或是其他富有戏剧性的语言实践形式)尤为重要,它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义情境,能够将各种语言技巧融为一体,尤其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道具或是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进行模拟和自我表达。同时,戏剧表演活动激励了一种开放的、探索性的学习风格,学生获得机会去展示个性,去大胆想像、尝试,创造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这种尝试恰恰是有效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每个表演者在活动中必然会带入其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而且在同学间的彼此合作或是竞争中更容易受到激发,其表现出的能力往往超乎意外。此外,戏剧表演对提高课堂活力、营造一种浸入式的教学氛围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稳固的学习小组。它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识。

在针对课文主题内容进行拓展训练时,还可以从当今各类英文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学生课堂或是课下学习的内容,但须特别注意材料选择的适切性,最好既围绕课文主题,又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当下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国内一些英文杂志如《英语角》(English Corner)提供了非常新鲜、地道、活泼的英语素材,特别适合课堂角色表演或是对话、朗诵等。《中国日报》(China Daily)也适合于作为教学的备选材料,如它的国内新闻版面常登载各地发生的简短的奇闻趣事,教师可以讲故事、复述、表演等形式利用这些素材。《北京周报》(Beijing Weekly)的论坛(forum)专栏也很有特色,其所选择的话题都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议题,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车?”、“是不是该取消班委会了”、“政府需要限制买车吗”等等,且针对该话题提出了正反方观点。教师若针对某一热门话题,组织、指导、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一场讨论会或是辩论赛,势必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增强语言学习情境性的另一重要渠道是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把相关专业知识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21世纪英语教学最根本的变化是“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8]192。蔡基刚认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是基础英语的延续或扩展,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8]192。其实,ESP不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也符合隐形认知的特征,因为从根本上讲,ESP是一种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具有“在‘典型的’特别语境下应用语言”的特点,是‘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极有可能遇见’的语言与形式。”[9]41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21世纪的英语教学趋势,发展自身的专业英语教学素质与技能,至少要胜任某一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任务,如体育英语、生物英语、新闻英语、商贸英语、金融英语、旅游英语等。这种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教学更易于取得实效,因为它“暗含的前提是只有把语言作为教学的载体,而不是作为教学的对象,语言才会学得最好”[9]43。

三、结语

隐形知识的研究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指导价值。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拘一格,发挥首创精神,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开展新颖别致、富有实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有利于学生摄取隐形知识的良好条件和氛围,使他们不但吸纳语言知识,增强专业素养,还在潜移默化的语境中受到熏染、陶冶和激励,从而逐步形成关怀社会、乐意进取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而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1] Ellis,Rod.et al.ImplicitandExplicitKnowledgeinSecond LanguageLearning,TestingandTeaching[M].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09.

[2] 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3] 史迪芬·平克.语言本能——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M].洪兰,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朝晖.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初探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5] 王尚文.语感管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6] 汤富华.大学英语课堂应导入语感训练步骤[J].湘潭大学学报,1999,(3).

[7] 漆捷,刘仲林.“tacit”知识究竟指什么?——波兰尼思想核心探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1).

[8]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9] 陈亚丽.ESP理论与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2011,(1).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mplicit Knowledge”Concep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YANG Yuan, CAO Jun
(CollegeEnglishTeachingDepartment,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The concept of“implicit knowledge”highlights the role of intuit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anguage exercises and activities should be content-based,and at the same time,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with emphasis on their diversified forms and situational orientation as well as their relevance to students’own experience,so as to facilitate students’acquisition of“implicit knowledge”of the language and tap to the full their potential for language learning.

“implicit knowledg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anguage exercises and activities

G642

A

1674-2273(2012)04-0130-03

2012-05-04

杨元(1973-),男,安徽庐江人,合肥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曹军(1959-),男,安徽霍山人,合肥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何旺生)

猜你喜欢
隐形学习者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0感无暇” 隐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