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玲 马立显 陕西省咸阳市中铁20局中心医院儿科 (咸阳 712000)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指小儿脑部在发育成熟之前,因各种原因造成脑组织损伤所留下的后遗症。我国小儿脑瘫的定义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1],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癫痫、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本文就2007年1月~2011年3月我院使用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病例作一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接诊的6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头针、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6个月10例,6个月~1岁18例,1~2岁12例,2~3岁11例,5岁6例,5~10岁3例。治疗组6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5年。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全部患儿的诊断与分型参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主要诊断依据有:①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瘫痪。②病情为非进行性。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或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流涎、语言障碍等精神、神经障碍。在临床上分型为:痉挛型包括双侧瘫、四肢瘫、偏瘫、单肢瘫等。手足徐动型,以不能协调控制的异常动作为主,包括高肌张力型、低肌张力型、舞蹈型。肌张力低下型,以肌肉无力为主。共济失调型:以稳定性、平衡性、协调能力差为主以及混合型。
治疗方法 头针治疗组选穴:百会、四神聪、额三针(神庭和双本神穴)、枕三针(脑户和双脑空穴)、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第1针,第1针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针、第3针)。随证配穴:如上肢运动无力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运动无力加足三里、下巨虚、落地穴、阳陵泉;足尖着地加跟紧、足三里。随证配穴:走路步态不稳、易摔跤加肾俞、脾俞、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丘墟;说话吐字不清加哑门、上廉泉。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头皮针用0.5cm毫针沿头皮呈15°快速推进刺激区,留针60min,不捻针。体针用0.5cm或1cm毫针在穴位处浅刺疾出。1次/d,5次/周,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连续治疗6个疗程。
药物对照组口服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 (国药准字号 H32026226)0.1~0.2g,3次/d;静脉注射脑活素(国药准字号 H19980086)5mL,1次/d。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同时进行必要功能训练和智力培训。
疗效标准 6个疗程后进行评定。正常化:肌张力正常,运动发育赶上同龄正常儿,异常姿势或残留的原始反射消失,相应发育阶段的正常姿势反射出现;显效:运动功能、肌张力、异常姿势明显改善,原始反射消失,相应发育阶段的正常姿势反射未完全出现;有效:运动功能有改善,肌张力仍异常,原始反射仍有残留,正常姿势反射未完全出现;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相应发育阶段的正常姿势反射未出现。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
讨 论 小儿脑瘫属祖国医学“五迟”、“五软”范围。其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感受邪毒,髓海受损,致肝肾亏损,心脾不足,气血亏虚,精乏髓涸,心窍蒙蔽,筋脉失养所致。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通于脑。脑为髓之海,为精明之府,赖心气、脾气、肝阴、肾精所充养。从病理改变上来讲涉及到肾、肝、心、脾及脑、髓、骨、脉等多个脏腑器官,故中医临床常以调补肝肾、益精生髓、醒脑开窍、养心益智、疏经通络、强筋壮骨为基本治疗法则。
头针法,百会、四神聪、神庭、肾俞等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脑瘫的经验穴。从穴位主治来讲,百会、四神聪为头部穴位,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而督脉又能总督一身之阳气,故针刺二穴可激发人体阳气,达到通调督脉、充实髓海、健脑益智之效。以上经典配穴兼功能训练,可以很好地达到疏经通络的目的。诸法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报道较多的头针疗法,常取穴四神聪、神庭、本神穴等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3]。
这些穴位受到针刺的激发,有扶助阳气、通达经脉、上升脑户、旁振四肢的作用。因此,对于大脑发育不全与肢体偏废的治疗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脑瘫是由于大脑皮质或大脑内运动神经纤维病损所引起的,没有强刺激,这些受损的大脑皮质和运动神经是很难恢复的。而针灸治疗,正是通过强刺激使睡眠状态的脑组织细胞再度活跃起来,这种对神经具有激活作用的强刺激可反射性地兴奋大脑皮质,加速血流,使受损细胞复苏,甚至达到正常脑细胞的代谢作用。
据现代西医的实验研究报道,针灸治疗脑瘫效果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针灸不仅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显著增加脑瘫患儿的脑血流量,使大脑供血效率提高,而且针刺还能使甲皱微循环得到较大改善,从而改善了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5]。针刺对脑瘫患儿的血液流变学和脑SPECT的变化有明显的好转作用,其机制是针刺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作用,改善了脑部的营养和血供[6]。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标准[J].中华物理与康复医学杂志,2007,29(5):309-310.
[2]林 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62-263.
[3]邓锦娥,潘秋兰,张莉梅.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7(1):120-121.
[4]于海波,靳 瑞.针灸对小儿脑瘫脑血流图的影响[J].江苏中医,1998,19(2):9.
[5]刘振寰,张鸿雁.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9,29(11):651-653.
[6]吴美倩,张亦波.针刺对小儿脑瘫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8,6(2):46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