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芬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 (溧阳213300)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的不规律,消化性溃疡已成为消化内科最常见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2010年01月~2011年02月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96例,均参照《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1]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结合胃镜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HP)检测均为阳性。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1.2岁;病程5.5个月~15年,平均2.5年。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5个月~14.5年,平均2.45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药物组成:黄芪、党参、乌贼骨各15g,延胡索、炒白术、炒白芍、白及、生三七、煅瓦楞各10g,蒲公英、麦芽各30g,陈皮、甘草各6g,炒川连3g。上方加水400mL,煎30min,取汁15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150mL两煎混合,1d1剂,分2次口服,30d为1疗程。
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20mg(国药准字号H20067641),2次/d,30d为1疗程,克拉霉素缓释片0.5g(国药准字号 H20031041),1次/d,阿莫西林500mg(国药准字号H20100127)或甲硝唑400mg(国药准字 H31021421),均3次/d,共7d。
疗效标准 效果评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3]。痊愈:治疗后胃镜检查显示瘢痕形成溃疡愈合,临床症状消失,Hp根除;有效:治疗后胃镜检查显示部分瘢痕形成>50%,进入愈合期,临床症状缓解,Hp消除率>50%;无效:治疗后胃镜检查显示溃疡无缩小或扩大,临床症状不变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83%。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机是由于忧思恼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泄,横犯胃腑,或脾气郁结,运化失常,饮食失节或偏嗜损伤脾胃,或湿热蕴结中焦胃膜受损,以及长期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伤脾耗气,运化迟滞,气血失畅,胃膜不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提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属中医邪气的范畴,脾胃虚弱是HP侵袭的前提之一,而HP又可损伤脾胃,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最终使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总之,脾胃虚弱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根本所在。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留瘀”,在引起溃疡病的病因中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均可导致气滞血瘀之证。故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的治疗大法。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和胃;与乌贼骨配伍有较强的制酸止痛作用;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具有抗胃黏膜损伤,增加胃黏膜血流和前列腺素E2,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4];三七活血化瘀止痛;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乌贼骨、白及、三七粉等药对溃疡形成保护膜,减轻黏膜炎症,改善微循环,加速黏膜的修复,促进溃疡的愈合;延胡索性温,入肝脾经,理气和血,行瘀止痛,延胡索含15种生物碱,能提高人之痛觉阈,故有镇痛之功,且延胡索乙素能抑制胃酸分泌,同时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痉止痛之功;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延胡索、白芍、甘草有镇痛、抗溃疡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陈皮理气健脾,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帮助消化,现代研究证明陈皮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蒲公英清热解毒,炒川连清热化湿解毒,经药理证实具有较好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煅瓦楞制酸止痛,药理研究表明瓦楞子可降低胃酸,加强细胞保护,减轻胃粘膜损伤形成[5];麦芽味甘性平,含有淀粉酶及多种B族维生素,能开胃气助消化。全方具有健脾和胃,活血止痛之功,具有敛溃疡、护胃膜、生新肌的作用,对促进溃疡愈合有肯定疗效。
[1]危北海.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S].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2-73.
[3]丁兆梦.中国中药药效与临床[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33-134.
[4]何文华.健脾解毒法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38例[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11(4):556-557.
[5]郝树文,马桂梅,郝改艳.健脾和胃散治疗胃脘痛300例[J].陕西中医,2010,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