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军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控制,目的是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怎样成长、企业的边界是什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如何变化,是制定影响企业战略方案有效性的四个基础问题,能解释这些问题的理论被称为企业理论。战略管理需要建立在企业理论之上。
在国外,企业理论研究集中在两个领域: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主流的企业理论是企业契约理论,在契约理论领域,人们主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使用交易费用概念阐述企业的存在、成长和边界,使用契约概念讨论组织控制,基本不讨论企业的生产功能;90年代后,能力理论逐渐受到重视,在能力理论领域,人们使用资源、能力、知识等概念阐述企业的存在、成长路径、边界和竞争优势。认为企业的是沿着一定的路径演进的,企业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源于企业的默会知识。
国内的企业理论研究基本是在追随着国外。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国外的理论,在2000年左右形成研究的热潮。在2005年以前,企业改制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契约理论受到高度的重视,人们使用这一理论讨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家族企业组织、产权基础、高管激励等问题;在2005年以后,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大,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受到重视,人们使用这一理论,讨论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获得竞争优势和发展壮大。
企业理论的概念是产生于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科斯的 《企业的性质》一文对契约理论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潘罗斯也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开拓了能力理论学派。受此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企业理论的研究,一直没有脱离经济学学科。虽然部分战略管理学论文使用了生态学理论、系统学理论、伦理学理论来讨论企业生存与发展,但是都没有从企业理论的角度讨论问题。
受经济学科范式的影响,国内外研究企业理论时,主要使用严密的演绎性逻辑,假定某些因素不变,讨论几个要素的关系,并且假设可以由企业的过去推知其未来。契约理论主要讨论企业的交易问题,能力理论主要讨论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认为企业是沿着能力发展的路线演进的。这种思维模式,与经营者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在现实中,经营者并不是在假定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演绎,而是综合思考所有影响因素找出满意的战略方案,经营者不但注重企业的历史,而且注重对外界的反应,经营者更多的是使用整体式思维而不是演绎性思维。
大量案例证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与交易成本、能力有关外,还受到众多因素的作用,一个意外的微小事件也有可能导致一个大型企业雪崩般地瓦解,企业的发展前途只能被有限地预知,企业的未来不完全决定于它的过去。另外,企业能力理论至今只有一些有异议的概念和命题,并且能力一直难以被清楚地分解和界定。
基于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了几十年,但对战略管理的指导作用很有限,一个 “企业理论”专家,并不一定能很好地驾驭企业。目前的企业理论,还不能成为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对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一直离不开多学科理论的协同作用,企业管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吸取各种学科知识,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虽然企业理论的概念发源于经济学,并一直在经济学的领域内进行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心理学、复杂性科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对战略管理的四个基础问题的解释。
目前,以经济学为基础的主流企业理论是主要建立在斯密的分工理论、科斯的契约理论、潘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纳尔逊的组织演化理论、沃纳菲特的企业资源论以及哈耶克的知识理论等理论基础之上。另外,马歇尔企业发展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钱德勒企业发展理论等对企业的基础问题也能做出一定的解释。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动机理论、心理契约理论、期望理论和认知理论可以解释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组织行为理论、群体心理理论、社会心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可以解释企业的存在、边界和组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来在于人的需求,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它能满足人的需求,人们之间的心理契约影响了企业的组织,人们的群体行为规律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规律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解释非平衡相变,突变论解释系统的质变过程,协同论解释系统的演化、混沌论解释系统的内在随机性,超循环论解释生命系统的演化行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自维生理论可以解释企业的存在,突变理论可以解释企业的发展,分形理论可以解释企业的内部组织。复杂性科学认为,企业与环境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企业正熵和负熵的关系决定了它的边界,企业的突变是经常存在的发展方式,企业以分形的方式形成组织结构。企业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复杂性科学应该能对企业理论做出重要贡献。
社会学中的社会运行动力理论可以解释企业的发展机制,社会分层理论可以解释企业的存在和边界,社会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组织理论可以解释企业内部结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企业的组织,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来源。
生态学将生命单位分为个体、种群和群落三种形态。每个物种是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生存和繁衍的。在企业生命系统中,环境因素将决定企业的生存、成长或死亡。生态学着眼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竞争并不是企业企业生存的唯一之路,合作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企业是依赖于其他企业而生存。生态学可以从生命系统的角度,对战略管理的四个基础问题进行解释。
不同的学科研究企业问题的视角、使用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多学科理论构建企业理论,将能更好地对战略管理的四个基础问题做出回答,使企业理论成为战略管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经典理论阶段、定位理论阶段,受企业理论发展的影响,目前只是局限于在动态能力的范围内研究。面向战略管理的企业理论,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理论体系。只有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形成系统的企业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问题,才能对战略的四个基础问题做出较好的回答,才能有助于战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指导经营者制定更完善的战略管理方案。
另外,未来的企业理论研究,不但要使用多种学科理论,阐述企业存在、边界、发展、组织等问题,而且讨论要从思维模式、主要概念、基本假设、时间倾向、变革方式等方面,对各种企业理论的范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企业理论对战略问题解释的完备性。
未来的企业理论研究的难点有三个。第一,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任何一种理论都只能对四个基本问题做出有限的解释,如何使用多种学科理论进行分析,是构建理论的基础,是未来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第二,基于多学科构建的企业理论之间具有怎样的互补关系,它们又是怎样协同促进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未来企业理论研究另一个重点。第三,探究基于非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尤其是基于复杂性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企业理论,难度较大,是未来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
未来企业理论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应具有创新性。未来的研究要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围和模式,也就是突破经济学的约束,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引入各种学科知识,审视各种企业理论的优缺点,探究企业理论体系。
未来企业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具有创新性。从分析战略管理与企业理论的互动关系入手,在运用多学科理论分析四个基础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类比分析、交叉移植、比较借鉴、系统创新等方法,结合实证研究,既注重推理论断,又从经营者的角度思考理论问题,既使用文献计量技术,又使用大量案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演绎思辨的方法。
综上所述,未来的企业理论研究,应该以战略管理与企业理论的互动关系为主线,在讨论已有企业理论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影响的基础上,使用经济学、心理学、复杂性科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理论,使用多种方法,阐述企业的存在、边界、发展和内部结构等问题,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理论范式,建立面向战略管理的企业理论体系,进一步探究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
参考资料
1.C.K.Prahalad,G.Hamel.TheCore 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Review[J].May-June,1990,79-93.
2.L.R.纳尔逊.X.G.温特.经济变迁的烟花理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3.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伊迪丝·彭罗斯著,赵晓译.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余光胜.企业发展的知识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梁嘉骅.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王国顺.企业理论:能力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9.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