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及对策

2012-04-13 09:37卢昌文石红春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同辈社会化群体

卢昌文,石红春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罗定 527200)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及对策

卢昌文,石红春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罗定 527200)

由于长期“留守”,缺乏父母关爱和科学教育,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教育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群体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等,不仅关系到数万留守儿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事关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规范城市化进程是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主要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教育;城市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及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劳动力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冲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涌入城市务工就业。由于受到现有地域、户籍等因素限制,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的未成年子女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只能留在农村生活和学习,成为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按照官方数据,这样的孩子有5 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超过4 000万[1]。农村留守儿童已是国家、政府、社会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国家、政府和社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无疑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留守”,缺乏父母关爱和科学的教育,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仍然存在。留守儿童群体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等,不仅关系到数万留守儿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事关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本文就目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社会化:社会学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2]。个体在儿童时期的社会化是最基本的,其成败将影响人的一生。

2)农村留守儿童:指农村地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较长时间地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无法跟父母双亲生活在一起,只好留在农村,由父母一方或他人抚养和监管的儿童。

3)社会化问题:指执行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无法对社会化对象顺利执行其任务,使社会化对象社会化出现困难,甚至失败。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缺席”导致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等社会化主体无法顺利执行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任务,使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价值观念、人格、行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们无法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期待的合格成员。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功能的弱化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初级群体,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开端。在家庭里,家庭成员构成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的、综合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化。根据科尔曼和布彻·卡森的报告,有5种家庭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即不充裕家庭、动荡家庭、反社会家庭、虐待性家庭和不完整家庭[3]。留守儿童的家庭是不充裕家庭,又是典型的不完整家庭。这一状况影响到其他社会化因素正常功能的发挥,从而严重制约着留守儿童的正向社会化。

1.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缺位

家庭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初级社会群体,它是人性的养育所,是培养特殊品德的地方,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孩子必须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亲密而富有情感的交往,在父母的“同感”中获得自我意识。因此,孩子需要在父母亲的呵护与指导下,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体验人类的情感,获得社会性,从而迈出社会化的第一步。然而,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无法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联系,即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跟孩子进行远距离地沟通与交流,但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也无法让孩子完全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使他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情感危机。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跟父母在一起。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还出现心理异常,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根据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人格方面出现以下特点:易心烦意乱、冷淡孤独、自卑、冷漠、圆滑世故、少年老成、压抑忧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等[4]。教育科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小学和初中年龄阶段是孩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的关爱、呵护、引导和家庭早期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阻碍孩子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健康成长,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因此,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缺位,无法对子女进行语言、思想、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指导,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正向社会化。

2.隔辈监护的负面影响

在留守儿童家庭中,外出务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无法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是违反自然行为的教养分离现象,为了填补父母缺位导致监护真空的状态,其子女通常由(外)祖父母或亲戚照料,即目前学术界所称的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同代监护。其中,隔代监护最为普遍,即由(外)祖父母做监护人。祖辈监护人由于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一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又缺乏科学的养育理念,对于教育小孩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对孙子、孙女进行溺爱型或纵容型的教育。从教育方式来看,可以把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冷淡型5类,其中民主型最为理想,即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最高。而溺爱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缺乏情绪控制,冲动行为得以发展。这两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幼儿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形成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由于(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任,往往只注重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精神心灵的培育;只注重智力的发展,忽视道德品质、人格、情感方面的培养,使得大多数留守儿童任性、脾气暴躁、自律薄弱、认知模糊,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同时,(外)祖父母没有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生命安全等问题,以至留守儿童的情感空虚、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因此,隔辈监护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正常社会化。

(二)学校教育补位功能的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学校是家庭以外的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以及信仰、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由于父母缺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监护不力,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消极影响,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就只能寄托予学校,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承担着较之以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来填补家庭教育的缺位。然而,学校的补位功能是缺失的。因为:第一,教育理念的滞后,教育思维的惯性。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情感和人格的教育,成绩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变成读书的机器,人格教育接近空白。在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承担更多的责任,却沿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同时又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指导,再加上由于在家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极易产生价值认识上的偏离、心理发展的异常和人格的扭曲乃至行为上的偏差,严重影响其正常社会化。第二,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重。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充实农村留守儿童内心的情感。教师工作量极大,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既包括班级的日常管理,也包括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为贴补家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学校教育补位功能的缺失,没有给予留守儿童情感、心理和人格上的足够关注,而且,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父母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因而无法矫正留守儿童在心理、情感、学业及价值取向、道德行为规范、行为方式上等方面的劣势和不足。家庭和学校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留守儿童,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他们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或发生自杀的悲剧。

(三)不良的同辈群体因素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同辈群体,是指那些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对儿童社会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同辈群体有良好同辈群体和不良同辈群体两种类型。良好同辈群体在儿童交往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它能使留守儿童感受快乐,体验肯定的情感,这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还能感受到合作、共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良好的社会行为,因而通过交往的实践,不仅能满足留守儿童游戏、交往的心理需要,也使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5]。不良的同伴群体在儿童的社会化中产生消极的影响,会成为促发青少年过错行为的诱因。留守儿童有两类同辈群体,一是非留守儿童,二是跟他们一样的留守儿童。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就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非留守儿童成为留守儿童的一面镜子,他们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从小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留守儿童羡慕的同辈群体。在非留守儿童面前,留守儿童群体会感到不幸和自卑。留守儿童对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大家同样是留守儿童,身份、地位、家庭背景、生活方式相差不大,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可以填补家庭缺位带来的情感空虚。但是,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同辈群体带有很强的留守色彩,留守儿童的问题造成了留守儿童个体之间不良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相互传染,甚至加剧了留守儿童已有的问题。而且,同辈群体中还存在着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其内部的亚文化、错误的价值观念、失范的行为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因此,为了使留守儿童拥有良好的同辈群体,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应该监控和引导留守儿童的交友选择。但是,由于父母教导、临时监护人监管的缺位以及学校人格教育的空白,留守儿童在交友过程中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往往盲目地不加选择地交友,有些就陷入拉帮结伙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家庭功能弱化和学校教育补位功能的缺失导致了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社会化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四)不良的农村社区因素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1.不良的农村社区环境

目前,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社区组织疏散、功能不全,对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控制和教育等功能。大多数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在农村社区里基本上是分散养育,缺乏农村社区组织的统一管理和教育。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变成了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即“空心村”的情况下,农村也渗透了偷盗,乃至黑社会暴力行为等危险因素,“空心村”的生命财产遇到巨大的危机。况且,农村留守儿童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防范意识淡薄,儿童防护能力薄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很容易产生自身安全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被拐卖、诱骗,留守女童遭遇猥亵、骗诱,甚至性侵犯等身体、精神方面的伤害案件屡屡发生。

2.农村的不良大众传媒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成为人们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主要的是: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由于父母监护缺位,电视与网络在留守儿童社会化方面补位过度,对没有监管、过分自由却没有行为能力或控制行为能力的留守儿童群体产生了错误的导向。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人格、情感、学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已成问题的情况下,电视、网络更加剧了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使孤独的留守儿童更加孤独,内心更加空虚寂寞和恐惧,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大量的暴力、色情信息无孔不入,这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严重腐蚀了孩子原本健康的心灵,大量的虚假信息混淆了孩子的视听,孩子因为过量的信息而无所适从。由于父母缺位,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到位,致使留守儿童自由度极大,使留守儿童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责任意识。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当青少年接触了网上黄色或暴力信息后,很多人产生了性犯罪、暴力犯罪的动机或行为。由于家庭教育监管不利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信息缺乏科学管理等原因,使处于道德意识发展迅速时期的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正确、稳定的道德观念,其道德分辨能力比较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大力发展城镇化,规范城市化进程,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但是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思路不应在农村,而应该在城市。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城镇化,完善城市结构,建设合理、科学的城市结构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有近10亿的农民,其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远未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低水平的城市化和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意味着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发展潜力。只有使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中国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6%提高到75%以上,城市人口将增至11亿左右,并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为了提高城镇、城市化的水平,国家和政府应该转变发展理念,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市流动,让他们成为城市的一员,同当地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市民待遇”,有权享受当地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首先,改革户籍制度,破除户籍制度壁垒,解决农民的就业、居住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让孩子与父母一起生活,结束留守状态,恢复父母与孩子天然的情感联系,使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但是,农民工无法承受城市中高昂的房价和租金,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根本就无法享受保障房的待遇,没有能力解决居住问题。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协助加大力度建设保障房尤其廉租房,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让农民工能够租住廉租房,从而结束农民工与孩子教养分离,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次,打破城乡分割的教育体制。目前义务教育实行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制使户籍所在地政府承担适龄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流入地政府不负主要责任,农民工子女因为没有流地户口而难以享受到该城镇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因此只好留守在农村。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教育经占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是3%左右,这大大低于全世4%的平均水平。因此,国家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决加大对城市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推动更多城市公学校的建立,让农村留守儿童毫无门槛地和城市孩一样真正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或政还要下定决心打破城乡分割的教育体制,使留守儿的义务教育经费能够跟学籍走。总而言之,只有发城镇,加快和完善城市化进程,让农民工及其子女无障碍地成为城市的一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留守童的社会化问题。

[1]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课题组.全国农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08-03-05)[2011-1 05]http://news.163.com/08/0227/19/45NT8M15000120GU.ht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3:83.

[3]赵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现状[J].会,2003(9):18.

[4]范方.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问题[J].心理科学,2005(4):856-858.

[5]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模式分析[J].邵阳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3.

The Socialize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Areas

LU Chang-wen,SHI Hong-chu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Luo D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Luoding,Guangdong 527200,China)

Due to long-term“left-behind”,being lack of parental care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the left-behind children ha more serious problem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values,behavior,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If left-behi children can grow up healthily,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an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successfully or not,n only concerns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left-behind children,but also is related to improving the qual of future population in China,matters t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relates to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regulating 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r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socialized problem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ultimately.

rural areas;left-behind children;social issues;education;urbanization

C913.5

:A

1673-2065(2012)05-0058-04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

2011-12-23

2010年度云浮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303000)

卢昌文(1976-),男,广西横县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哲学硕士;石红春(1979-),女,广西隆安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哲学硕士.

猜你喜欢
同辈社会化群体
消失吧!同辈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自我—同辈评估教学评价模式对提升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