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降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2012-04-13 09:29:04宋占营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乌鲁木齐830011
陕西中医 2012年7期
关键词:胃粘膜胃气流性

宋占营 张 国 王 宁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乌鲁木齐830011)

胆汁反流性胃炎(Blie relflux gastri-tis,BRG)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症,同时还伴有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等表现[1],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嘈杂、烧灼、嗳气、泛酸、口苦等症,属中医“胃痛”、“痞满”、“呕吐”、“嘈杂”“呕胆”等范畴。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进胃动力、保护胃粘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应用疏降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病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性37 例,女性23例;年龄25~67岁,平均46.7±7.8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 例;年龄27~69 岁,平均48.8±5.7岁,病程半年~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病程比较均无差异(P>0.05)。诊断均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口服,铝碳酸镁1g,每日3次,饭后1h嚼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疏降和胃汤,基本组方:代赭石(先煎)20g,炒白芍l8g,白术、茯苓、丹参各15g,柴胡、枳壳、姜半夏、竹茹各10g,炙甘草9g,炒黄连、炒黄芩、三七粉(冲服)、檀香、砂仁(后下)各6g,吴茱萸1g。随症加减: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烧心反酸重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口干舌燥者加石斛、麦冬;大便秘结者加制大黄。中药水煎取汁400mL,2次/d,餐后1h服用。4周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粘膜活动性炎症消失,胃粘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胃镜检查粘膜急性炎症好转,胃粘膜组织学改变减轻,胆汁反流减少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胆汁反流减少1/3 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治疗组60例治愈16例,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60例治愈11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因为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精神刺激等因素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松弛,不能发挥正常的闭合作用,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胃粘膜炎症[3]。中、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各成体系、各有特点,却不乏相通、互补之处,故能在基础理论和治疗上互相为用。《灵枢·四时气》载“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认为胆腑病变,影响胃气顺降,胆液随胃气上逆而呕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胆关系密切,肝胆互为表里,胆汁的生成、排泄均依赖于肝的疏泄,胆胃均以通为用,若肝失疏泄,则胆汁分泌不循常道,横逆犯胃,致气机郁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胃气不降,肝胆之气不舒,升清降浊功能失常,逆流入胃。因此,本病治疗的重点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调节气机。方中柴胡、枳壳疏肝解郁;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甘草并能调和诸药,防止胆汁反流;黄连清热除湿,与吴茱萸合用有辛开苦降之功;用姜半夏能减其毒性,增强止呕效果;黄芩和黄连为清热泻火常用药,用酒炒后可减缓其苦寒之性,以免伤胃;代赭石、竹茹和胃理气降逆;白术、茯苓健脾护胃,而治疗中活血祛瘀要贯穿始终,因病程迁延也可导致气血逆乱,瘀血阻络,胃失和降。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所言:“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丹参破宿瘀而和新血;三七活血祛瘀而不伤阴;檀香入血分,逐冷除郁闷理气,并制丹参寒凉之性[4]。合用的西药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增加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1] 周卫国,刘万杰.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30-31.

[2] 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0(5):314.

[3] 吴娅妮.加味六磨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6,26(5):31.

[4] 王 宁,张 国.活胃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8):1011.

猜你喜欢
胃粘膜胃气流性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环球中医药(2022年7期)2022-07-18 08:13:30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02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