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问题研究

2012-04-13 09:12邱爽单志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服务

邱爽,单志远

(唐山学院东校区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20)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特点

1.1 知识含量的无限性

衡量图书馆信息量的已不是传统馆藏,而是它为读者开发、检索信息的能力。传统图书馆限于规模和实力,馆藏资源往往有限,为读者提供的信息也往往有限。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知识和信息呈现指数上涨的趋势,传统图书馆的知识含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检索需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也使图书馆容量的无限扩展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1.2 资源载体的网络性

网络的普及使资源种类呈现多样化和集成化趋势。除了传统的纸质资源载体外,还涌现了音像类、电子类等网络信息载体,网络信息载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实现了资源存储的集成化和简易化,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共享。

1.3 信息内容的广泛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局限于书籍的纸质信息只是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的一部分,电子类、音像类、网络类的信息已逐渐成了主流的信息来源,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也为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1.4 服务模式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实行了藏、借、阅、咨询一体化的全开放的服务模式。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是适应网络时代读书需要的举措,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单一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的效率,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信息提供和服务功能,体现了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枢纽的重要作用。

2 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过少,网络设施不完善

网络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和理念的创新,更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因此高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工作,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学校的科研和教学中的知识支撑作用,设立专门的图书馆管理机构管理图书馆的建设和运作事宜,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图书馆网络软硬件的完善,加大对图书馆的科研经费投入,深入探寻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高校总信息库的枢纽作用。

2.2 制度建设尚未起步,权利归属不明晰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必然发展趋势。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的高校图书馆必然也是制度化、法治化的图书馆。只有走上制度化和常规化的模式,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才能高效有序,才能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不仅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更需要稳定的制度支撑。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也给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法律问题,如信息共享机制下著作权归属问题,这些都需要法律法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明确的界定。

2.3 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不足

21世纪最为重要的是资源。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团队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才还十分稀缺,图书管理专业仍是冷门专业,高校图书馆中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存的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无法适应网络化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需求,严重缺乏懂技术、懂图书管理理论的图书管理人才。人才的紧缺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和进步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2.4 馆际交流过少,共享机制不健全

建立合作机制,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是图书馆界的发展趋势。国外图书馆通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共享机制。但是,我国并无一个高校间的协调机构负责高校间图书馆的联络,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动力不足,机制还不完善,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各自为政,妨碍了高校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导致了高校图书馆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和图书馆运作的共同进步。

3 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策

3.1 加强人员培训,构建高素质团队

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团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基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图书管理、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实现专业化,要改变某些高校将完全不懂图书管理的人员安排在图书馆的现状;第二、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是网络化时代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新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够熟练地操作网络系统,并通过网络系统为读者提供服务;第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决策能力。网络时代瞬息万变,读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要学会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开拓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使图书馆的职能和工作适应时代的变化。

为了构建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团队,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加强职业培训,要通过各种形式提升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时,要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也应该完善学科设置,着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图书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以缓解我国图书管理人才奇缺的现状。

3.2 健全法规体系,加快规范化进程

高校图书馆若想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实现规范化。因为制度的稳定性会给予图书馆持续的发展动力。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图书馆的规范建设,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发布等图书馆工作环节进行细致地规范,落实馆长负责制,使图书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规可依、有规可守。

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著作权领域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二是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使得著作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的知识产权问题是摆在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结合图书管理学和法学的知识,进行跨专业地研究,并结合国外的成熟实践,正确认定各类网络资源的著作权归属及保护机制,规范著作权的流转行为,使高校图书馆的运作走上法治化、常态化的道路。

3.3 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性化管理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应成为每一个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宗旨。高校处于我国科研的前沿,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担当起高校科研工作的信息服务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高校师生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并根据读者的需求调整工作的方式。网络化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量和信息提供的效率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该依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最高效的服务。例如,传统的信息检索必须是面对面的方式,而现代读者普遍希望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检索,图书馆就应当完善相关技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查询,使读者不用到图书馆就能及时查询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其次,各高校图书馆应当探寻有特色的图书馆发展道路,各个高校应该基于自己的专业特色,完善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使本校的图书馆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又兼具高校特色;最后,高校图书馆应该实现功能上的不断创新。

3.4 加强交流合作,构建资源共享系统

我国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全面,首先,应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联系各高校图书馆并于纠纷发生时进行协调解决;其次,各高校应该更新合作理念,本着为本校师生更好地提供服务的理念,充分调动信息共享的积极性,避免出现漠不关心高校合作的现象;最后,各高校要积极开拓高校间的合作形式,实现从实体文献共享到电子文献共享,要不断丰富合作形式,拓展共享范围,实现合作机制的常态化、持续化。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把握网络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地完善图书馆的运作体制,使高校师生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提供职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1]成谷阵.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12).

[2]陈丽媛.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的思考[J].学理论,2010(8).

[3]张艳.浅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7).

[4]卢红.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发展[J].工会论坛,2002(4).

[5]马先皇.网络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新形态[J].现代情报,2007(1).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服务
图书推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