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芒
(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七矿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92)
2006年以来,笔者用内补黄芪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64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26例,女38例;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48.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6个月;平均每晚睡眠时间4h。
诊断标准:①难以入睡,难以持续睡眠;睡眠质量差;②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为睡眠不足所困,表现出过分担心这种睡眠不足的后果;④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妨碍社会和职业功能;⑤排除个体睡眠差异、躯体疾病(头痛、癌症、皮肤病等)、精神疾病、酒精及药物等[1]。临床表现为起始失眠,即入睡困难,到后半夜才能睡着;间断失眠,即入睡不安稳,容易惊醒,多梦;终点失眠,即入睡容易,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不能再睡。
治以补气养血、滋阴降火、化瘀宁神,用内补黄芪汤(《外科发挥》)加味。黄芪12g,麦门冬15g,熟地黄 20g,当归 15g,白芍 15g,川芎 10g,党参 12g,茯苓12g,肉桂4g,炙甘草15g,丹参15g,郁金15g,延胡索12g。头昏不清加菊花12g,桑叶12g;头痛重者加白芷10g,蔓荆子12g;耳鸣甚者蝉蜕8g,磁石30g;恶心呕吐加竹如15g,半夏12g;腹胀满加佛手12g,枳壳12g;虚汗加浮小麦30g,防风10g。每日1剂,水煎,早饭后、晚睡前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烟酒,怡情养性,适度锻炼。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随诊观察3个月无复发。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精神状况明显改善。无效:失眠及精神状况无明显改善。
治愈25 例,占39.1%;显效36 例,占56.3%;无效3例,占4.7%;总有效率95.4%。
患者,女,56岁,2008年7月26日初诊。2005年4月因家庭矛盾而睡眠不好,开始未予重视,随后入睡越来越难,初期每晚能睡4~5h,后入睡时间愈加减少,有时1~2h,甚者通宵达旦,次日感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有时紧张不安、焦虑。先后多方医治,疗效不佳。近1月每晚入睡1~2h,次日感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全身乏力,烦躁汗出。查其面色白光白,舌质淡红边紫暗、苔少,脉细稍数而涩。证属气血不足,瘀血碍神,虚火扰心,心神失养。治当补气养血,滋阴降火,化瘀宁神。用内补黄芪汤加味。黄芪12g,麦门冬 15g,熟地黄 20g,当归 15g,白芍 15g,川芎10g,党参12g,茯苓12g,肉桂4g,炙甘草15g,丹参15g,郁金15g,延胡索12g,浮小麦30g。每日1剂,水煎,早饭后、晚上睡前温服。服5剂后睡眠时间有所增加,精神明显好转,头晕乏力减轻。原方再服5剂后,每晚能睡3~4h,汗出停止。前方去浮小麦,再服5剂,睡眠时间增加,精神状况可,头晕乏力消失。前方适当增减服2个疗程,每晚能入睡6h以上,随访半年未复发。
顽固性失眠迁延不愈,耗气伤阴,气虚血亏,血运不畅,瘀血内停。气虚则阳气难入阴分,阴血虚则心无所养、神无所主,气虚则血瘀,阴虚则火旺,瘀血内停则凝滞脑气,虚火内生则扰动心神,故难寐。内补黄芪汤加味方中用四君子汤去白术补气补脾,使气盈生血、血生阴充,其中人参、茯苓兼有宁心安神之功效。四物汤养血补肝,血充阴长,阳气可纳,阳入阴分则寐,其中当归、川芎还具活血之功,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对大脑的活动有抑制作用[3]。黄芪、肉桂益气助阳,阴得阳助则泉源不竭,且肉桂可引火归原,使阴血免受虚火煎熬,则心有所养,神无所扰。麦门冬养心除烦,甘寒滋润可清虚火。远志镇静安神。丹参活血化瘀、除烦安神,诚如《重庆堂随笔》所云:“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郁金、延胡索活血化瘀,且郁金还具清心解郁,延胡索具行气之功。二者均有镇静、催眠的作用[3]。诸药合用,使气血得补、心神得养、血脉畅通、神明清静、阴阳平和而不寐自愈。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55.2788.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44.30 -31.
[3]沈培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