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教育的热点问题——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综述

2012-04-13 04:08:32孙汝建
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华校华文华裔

孙汝建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021)

2011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西安召开。这次大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陕西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协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各界代表与会。会议安排了开闭幕式、主题报告、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总决赛和文化考察等活动。举行了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以及优秀海外华文教师、热心华教杰出人士表彰活动。共有46所海外华校入选华文教育示范学校、1751名优秀华文教师、189名杰出华教人士获得表彰。会议期间600多位代表分13个组讨论世界华文教育,每组推荐一位代表作大会发言,现就讨论和发言中涉及的主要议题进行综述。

一、分析世界华文教育新形势

前不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多次就做好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新时期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0年7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举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时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华文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全力推进世界华文教育。

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已经并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新办法。国家汉办、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等单位也从各自的工作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华文教育应该继续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

2011年10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新形势下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汇集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已成为当前海内外华文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议题。

本届大会距首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整两年。两年来,海外华文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外部环境日渐宽松;海外华社对华文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海内外各界关注华文教育、支持华文教育的氛围愈来愈浓;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汉语热”继续升温,华文教育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许多国家的主流学校也开设了汉语课,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华教和华校;随着中国海外新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华文教育的规模、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因而相关领域的各类需求急剧增加,海外华校迫切希望得到国内的支持和帮助;华文教育对象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华校中非华裔学生比例逐步增加。此外,在欧美地区随着新移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华文教育的办学条件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自筹资金购买或建设校舍;国务院侨办与“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国家汉办精诚合作,资源共享,效果显著,华文教育工作的合作机制已经形成。

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国务院侨办先后与部分海外华侨华人居住国政府教育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首批58所“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开局良好,海外反响强烈。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今年国务院侨办又命名表彰了46所“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

在教材建设方面,除修订相关教材外,先后完成了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系列教材和华文教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海外华文教育主干教材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本土化”教材编写工作也陆续启动。

在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培养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手段,提高培训效果。两年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培训各类海外华文教师2万人次。海外华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测评系统开发及教学能力认证工作进展顺利。自2010年起,较大幅度提高了外派教师待遇,减轻海外华校负担,外派教师规模也扩大至现在每年的400余人。

在丰富华裔青少年活动方面,继续组织举办“中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知识竞赛”、“中华文化大乐园”等品牌活动,每年吸引了2万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踊跃参与。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了华裔青少年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增进了他们与祖(籍)国的感情。

根据日前召开的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对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国务院侨办将推出系列新举措。具体措施有:

(1)抓住机遇,全力营造有利于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继续加强与外国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鼓励国内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渐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2)争取各方支持,为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国务院侨办拟在5年内建设30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每年帮助200所华文学校建立中文图书室;资助贫困华校改善办学条件;资助华教组织开展华文教育活动等。

(3)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情况普查,加强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为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

(4)大力开发“本土化”教材,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华文教材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大力研发针对性和趣味性强的课外读物和教辅材料,提高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5)加强海外华文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供奖助学金招收海外优秀华裔学生来华就读华文教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为海外华校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开展在职华文教师汉语言或对外汉语专业的函授学历教育;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展针对现职华文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把华文教师培训与能力测试、认证结合起来,建立起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华文教师培训机制。

(6)进一步扩大外派教师规模,加大教学类督导人员的外派比例,变外派教师工作以输血功能为主向提高华校自身造血功能为主转变。

(7)针对华裔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组织研发华文水平测试系统,有效指导华裔学生学习汉语。与此同时,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比如,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中华文化知识大赛、华人少年作文比赛和优秀才艺学生交流汇演等活动,使华裔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学习中华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优秀民族品质。

二、求合作谋发展对策

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就是“求合作、谋发展”。要利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机遇,积极筹划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的行动计划。国务院侨办要适时加大对华教事业的扶持力度,摸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而有区别地加以指导。在实际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两个“有利于”:有利于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弘扬。华文教育既是语言教育,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光大。当前单一的语言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海外华裔青少年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开展华文教育应注意提升教育质量,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加大交流活动的开展(如夏令营),让广大华裔学生自己去体验中华文化,从中选择、接受并热爱中华文化;同时应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对一些有可能会引发文化冲突的理念或价值观念进行适当取舍。

鼓励国内华文基地院校“走出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这既符合华文教育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要在开展“校际合作”、民间交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地方侨务部门要认真配合国务院侨办的战略部署,积极为此牵线搭桥。地方侨务部门和华文教育基地院校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急需加强海外华校与国内华文基地院校及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和电视媒体的优势,使中文类节目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努力扩大受益人群;同时还可积极探索在海外建立高等教育层次的民办华文学院。

建议国务院侨办出台一些指导性政策,为地方侨务部门和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支持东盟国家特别是老挝、缅甸等国的贫困华校,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开展区域性交流,支持广西发挥区位优势,发展与东盟国家华校的交流与合作。

无论是国内的侨务部门、华文基地院校,还是海外华校和华教组织都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意识,希望能多多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广西侨务办公室代表提出要利用广西的地缘优势,加强广西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坚持“主动走出去”策略,与东盟国家互动交流。黑龙江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代表表示,国内地方侨务部门非常渴望利用这个机会了解海外华文教育的状况、广泛听取海外华教人士的实际感受,为制定相应的华文教育工作计划提供参考。吉林省侨办将认真贯彻本次大会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海外华文教育:第一,给夏(冬)令营等华裔青少年活动以更多支持,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提供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第二,注重提高外派教师自身素质。第三,在教师培训方面,也要给予更多关注,争取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比较艰苦。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学校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室大多是租用来的,这不利于华文教育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专业师资不足。学校现职华文教师大多没有华文教育专业背景,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甚至不少教师的普通话发音都很不标准,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3)华文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不高。代表们认为,华文教师既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更要精通中国文化,这样才能有效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很大,但是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则需要国务院侨办和各地华文教育机构共同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华文教育要加强与主流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国务院侨办应重视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国务院侨办能对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事业加大扶持力度,能够提供更多免费来华培训的机会。

华文学校可以走从不稳定到稳定,再由稳定到有特色,最后寻求学校个性化发展之路。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应当注意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在向华教基础较弱的国家“雪中送炭”的同时,也不忘给华教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锦上添花”。

国内院校参与华文教育、支持华文教育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许多学校纷纷希望成为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育基地。代表们建议国务院侨办根据需要适当增补一些院校作为华文教育基地单位,扩大社会参与面,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北京市侨办为帮助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留根工程”、“中国寻根之旅——北京营”活动以及“全球在线”等。青岛大学从2003年开始承办东南亚华文教育相关项目。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等。辽宁师范大学从2009年起,开始为多伦多市教育局下属学校的华文教师举办本科函授学历班,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期,受到学员和多伦多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希望能将这种本科函授学历班模式扩展至整个北美地区。

近年来移居欧洲的侨胞数量在不断攀升,尤其第二、三代华裔青少年也越来越多。建议国务院侨办给予欧洲华文教育更多关注和支持。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强化指导职能,对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和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以整合海内外资源,共同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

法国巴黎地区现有40余所华文学校,最大的学校规模达到了1200人。2005年,针对巴黎地区华人集中、学校集中的特点,这些学校联手创立了华文教育协会。该协会每年都会组织许多活动,包括校际联谊、教师培训、知识竞赛以及其它文化交流活动等。

日本总体上华校资源不足,很多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回国内学习汉语。希望国务院侨办在5年内建设30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计划能早日付诸实施。

文莱华文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由于华校很难得到文莱政府的财力支持,文莱现有的8所华校均是由许多热心华教人士集资兴办的。因此,文莱的华文教育也热切期盼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尤其是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关心和支持。

缅甸和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取得了成果也面临着挑战。随着中国的强大,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环境日渐宽松,但并不十分理想,且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不高等种种挑战。缅甸腊戌黑猛龙中学经过43年的发展,如今已有学生2200多名,教师55名,成长为缅北地区最具规模的华校。

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将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华文教育的理解与支持,争取合理、平等的法律政策,以期给华文教育事业以坚实而持久的保障。

多数当地华文学校以文化协会的形式存在,当地政府并不认可这样的学校,所以外派教师签证问题难以解决。要倡导“走出去”策略,这样更能培养出适合当地教学需要的优秀教师,但是派遣海外华文教师到中国培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经费、时间等。无论是“引进”还是“走出”,都只有在中国政府与所在国政府的合作与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所以国务院侨办在大会上提出的关于主动加强同外国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这一举措,将产生深远影响。

海峡两岸同胞应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与发展,这必将对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产生积极作用,建议国务院侨办在评选示范学校时,适当提高民办华校和周末华校的比例。

三、增强师资“造血”功能

国务院侨办每年都会选派优秀教师赴东南亚华校任教,对华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这些外派教师不但为当地华文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还带来了新知识、新理念。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发展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师资仍较匮乏。华校多为“民办机构”,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办学条件较差。东南亚的华文学校主要由知名企业家赞助创办,学校管理相对滞后,专业管理人才匮乏,这已成为困扰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泰国缺少师资人才,更缺少管理人才。应争取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华文教育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

建议国务院侨办进一步加大外派教师的工作力度,选派更多优秀教师赴海外任教,帮助海外华校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华文教育事业中来。东南亚各国一定要加大对本土教师的培训力度。

外派教师工作要与各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教师协会的作用,加强海内外华文教师的交流互动。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力度,使外派教师在掌握基本华文教学技能的前提下,能结合所在国国情,更好地教授汉语,提高华文教学质量。

美国主流社会对中文教育十分重视,美国国内急需既懂教学法,又熟悉美国国情的优秀华文教师。建议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大力开展网络培训。应把教师培训和所在国国情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化”培训。

华语教师除具备语言教学能力外,还要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如剪纸、书法、舞蹈、中国传统器乐演奏等。当前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类具备才艺特长的教师,希望增加这类外派教师的比例。

菲律宾华文学校开展“221”行动,实施“输血”、“造血”计划,通过华文教学督导方案、教师队伍专业化方案和与中国高校联合办学等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国务院侨办和国家汉办选派的专职教师和志愿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但这种补充只是过渡性的而非解决师资问题的长久之计。调查显示,如得不到及时补充,未来四年菲律宾将出现1000名左右的华文教师空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针对这一情况,菲律宾部分学校实施了名为“造血计划”的师资培养工程,即鼓励当地学生到中国学习、深造,学成之后返回当地从事华文教育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不但熟悉当地情况,也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希望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外华校的“造血计划”,以培养更多合格教师;鼓励海外华校与中国学校展开校际合作与民间交流,大规模在海外举办华文教师学历培训班,提高华文教师学历层次。

老挝本土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需要尽快补充新的“血液”。一些教师虽然教龄很长,但却只有初中毕业,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亟待提升。为此,建议国务院侨办加大老挝华文教育工作力度,采用集中面授、函授与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希望这些教师通过学习能拿到大专或大学本科文凭。

四、教材建设“本土化”

近年来海外华文教材建设发展较快,一系列华文教材的出版解决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燃眉之急。但是,目前的教材通用性有余,不一定适合每个国家和地区,也不一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材的编写应照顾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选择词汇和语境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目前的教材通用性有余,而“本土化”不足,急需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不断丰富文化类教材和教辅资料,以提高教学效果。要继续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外读物。除了课堂的文化教育外,可大力开展一些华裔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学得进、记得住。

应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华文教材本土化的进程。增加介绍中华文化的内容,增加当地学生熟悉的成长环境材料,编写适合华裔学生的中文歌曲教材,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选择和编写教材。

加强海外华校与国内学校的联系,特别是在师资培训与教材编写方面加强交流。海外华校应加强与国内出版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希望国内相关出版社协助修订当地华文教材,并在教材改革方面提供支持。

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华文教材过于陈旧,急需更新。新教材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尽快实现“本土化”。华文教材还应该具有系统性,从幼儿园开始,直至中学,以便适应快速发展的华文教育事业。希望国务院侨办及国内各华文基地院校能在教材编写上提供更多帮助。虽然泰国各华校使用的课本多为国务院侨办编写的《汉语》教材,但他们还是更希望拥有自己的本土化教材。建议国务院侨办选派一些专家和泰国当地的华文教师合作编写适合泰国国情的教材。

大力提倡编写“本土化”教材,并注意将中文教材与当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使其更加适合当地学生使用。同一个国家的华文学校应联合起来共同编写适合该国华文教学实际的教材,某一地区的华文学校联合起来编写可满足该地区学习者需要的教材。要不断丰富教材种类,包括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课外读物以及配套题库资料等。同时还要提高“本土化”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

各国各校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各异。英国曼城侨联社华人子弟学校主要生源为中国香港华裔,以简体字为主的教材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意大利,现有教材与意大利华裔学生的主流文化、生活背景不符,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本土化”与“专业化”都应当充分予以考虑,不能偏废,重点是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汇集海内外专家共同做好华文教材的编写工作。

华裔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只是语言知识,更需要对中华文化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因此建议编写一部从幼儿园到中学的系列文化教材。

应重视对海外学龄前儿童的华文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华文教材十分匮乏,希望国务院侨办在学龄前儿童华文教材编写方面多提供一些帮助。

老挝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较为宽松,万象察都公学是一所公立学校,现有2000多名学生,发展势头很好。建议编写一些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化教材,为华文教师赴中国进修汉语、学习中国文化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建议增加多媒体教材,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同时应及时修订现有教材,以适应华文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做好海外新疆籍、西藏籍华裔青少年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尽快组织编写适合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华文教材,同时通过举办夏(冬)令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五、搭建多种办学平台

建议国务院侨办能增加培训平台,如举办海外华文教师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海外华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先在一两个国家试点,举办一些文化知识竞赛、文化大乐园等活动。同时,还可将这些优秀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华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职业素质,还能促进华文教师职业化。

建议国务院侨办制定统一的教师培训大纲,规范各类培训活动;增加奖学金名额,为有志从事华文教育事业的华裔学生提供帮助;扩大外派华文教师规模,缓解海外教师荒;开展“华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国务院侨办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中华文化大乐园”,应大规模普及和推广。举办时间应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情况,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扩大活动影响。上海市侨办承办过“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希望国务院侨办也能在当地举办大乐园活动。不少华校根据当地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推出一些新的项目。比如,巴西圣保罗德馨华文学校根据巴西华裔学生数学水平不高但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在学校开设奥数课程,同时还开设国学课,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应把中文教育带入社区,与当地社区对接好。华校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融入当地团体,扩大华校影响,争取更多民众支持。可以为学生家长开设多门舞蹈课程,从家长入手,吸引当地居民关注华文教育。

海外华校要加强与内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引进高校优秀的华文教育或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应对日益严峻的华教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借鉴高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推动海外华校发展。此外,双方还可以合作编写适合当地需要的华文教材,比如,可合作编写通用西班牙语系的汉语教材,提高华文教材的针对性。

建议国内外华文教育机构通力合作,尽快建立完整的世界华文教育数据库,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状况。国务院侨办讲学团授课生动,针对性强,对提高当地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很大。希望今后继续组织类似培训活动,并选派更多优秀教师赴海外讲学、交流。

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海外华校校长培训活动,这对提高华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少校长表示,学校工作繁忙,比较难来华参加培训。因此,建议每年年初就公布校长培训班的举办日期,以便他们合理安排工作。

国务院侨办举办的一系列项目,如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等,都极大地加强了海内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率。

要经常性举办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如唱歌比赛、写作比赛等,寓教于乐。建议编写音乐教材,在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开展民族优秀歌曲教育。可开发汉语游戏来提高孩子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首位,不要拘泥于语音语调的标准与否。在教学上加强汉字书写和阅读理解的训练;举办不同年级的学术竞赛、朗读比赛;在编写教材时增强趣味性,如适当加入笑话内容等。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对华文教师的中华才艺培训。云南华文学院作为云南省第一个专门从事华文教育的省部共建学校,将在未来的华文教育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学院将利用地域优势,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合作开展夏令营、教师培训班等活动。

海外华文学校应积极参与当地的活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使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更好地实现交流与融合。可以面向海外征集优秀教案和课件,并将其中优秀作品进行推广;适时开发“汉语语音测试系统”,提高华裔学生的口语水平;加强中国华文教育网建设,不断加以完善,及时更新业内信息,增进海内外的沟通与交流。

华文教师资培训应注重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要有针对性地延长培训期,大力推广远程华文教学。南美洲代表希望国务院侨办给予南美华文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目前应该把重点放在东南亚,根据地域特点在资金、政策、师资等各个方面加大援助和扶持力度。搞好华文教育一定要理清思路、找对方法。比如,国内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可以根据海外华裔青年的不同需要设立大专班和本科班,吸引他们来国内完成学业并授予相应学历学位。

建议继续组织各类华裔青少年活动,组织专家赴海外有针对性地培训华文教师,加强中国华文教育网建设,实现优秀教案、课件及相关信息的共享,尽快在海外华校设立图书室,满足华校师生学习需求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教育,满足海外师生的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除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加大支持力度,各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六、加大办学资金投入

中国政府及各大高校对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汉语设有很多奖学金项目,支持他们来华学习汉语,这对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希望国务院侨办能为海外华文教师来华进修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助。目前印尼的很多华文教师经济并不富裕,但他们是当地华文教育的中流砥柱,希望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能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更好地调动华文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

建议国务院侨办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发展华文教育,并指导海外华校与国内华文教育基地合作,提高华文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议国务院侨办加大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更多培训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华文教育亟需设立奖学金,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加强海外华校和孔子学院的协调配合,实现资源共享;注意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争取信息资源共享等。

国内大学在设立奖学金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国家的生源情况,不要让有些国家的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奖学金覆盖面应该更广一些,为华裔子弟提供更多的回国进修、学习华文的机会。

资金匮乏是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又一困难。很多年轻教师不想回国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而是因为他们难以支付昂贵的往返机票。

南美洲的华文教育起步较晚、困难重重,比如,师资短缺、资金不足、信息匮乏等现象比较普遍。尽管南美华文教育面临不少困难,但近些年发展迅速,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学校设备及课程设置也愈加完备。希望国务院侨办更加关注南美洲这一华文教育新兴地区,在教材、师资、资金和夏令营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委内瑞拉华文教育仅有短短的10年时间。由于委内瑞拉地处偏远,获得外派教师、教材支援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很少,所以华文教育发展比较艰难。

海外大部分中文学校的校舍都是租赁的,无固定教学点,无配套的图书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要紧紧依靠祖(籍)国政府尤其是国务院侨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自力更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多方式破解难题。在资金短缺方面,要大力发展华文教育产业,提高盈利能力。这种固定的产业可以借鉴国内相关培训机构的经验。

由于经济原因,很多东盟国家的华裔青少年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以便来华学习、深造。

在国务院侨办的支持下,华文教育的经费问题定会有所缓解,但华文教育资源整合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朝鲜华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学校规模较小,教师待遇不高等。

七、华文教师能力测试

制定规范、统一的华文教师能力测试标准,对于规范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名合格的华文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华教事业的心。国务侨办提出建立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机制化。

国务院侨办计划实施华文教师教学能力认证,其出发点在于更好地规范华文教师培训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利用系统化的培训为海外华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教师。HSK考试的设计理念和相关标准都是专门为“纯外国人”量身定做的,而华裔青少年在语言背景、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等方面都与他们有较大区别。因此,国务院侨办根据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群体特征,制定华裔青少年汉语水平标准和测试办法,对规范海外华文学校教学工作,提高华裔青少年汉语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该项工作能尽早实施。

八、华文教育的老问题和新问题

针对会议期间代表们集中反映的老问题,如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艰苦;师资队伍不稳且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师资培训教材缺乏,培训工作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外派教师数量不够、任教时间较短;“本土化”教材缺乏,教具、教辅材料种类、数量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在闭幕词中表示,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下一步将加大投入,采取系列措施,全力帮助海外华校解决困难;国内有关省市侨办也制订了本省的华文教育发展规划并争取到了政府经费支持,工作力度逐年加大;部分华文教育基地院校也将主动与海外华校对接,在教材编写、培训师资、外派教师方面给予海外华校更多支持。他希望海内外各界及海外华校自身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针对代表们反映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如:海外华校才艺类教师、华文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应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子女的华文教育问题应引起关注;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台、电视、网络、新媒体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引进社会企业资金,投资华文教育,使之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为更多的海外华裔学生提供奖助学金,让他们到国内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就读,为华校培养骨干教师,等等。赵阳副主任说,会后将认真归纳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和考虑。

面对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如何夯实华文基础,在促进华文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实现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赵阳副主任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华文学校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海外华文教育复兴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华文学校的办学模式、管理理念、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内容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华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主流学校开设中文课程,给华文学校带来了生存压力。广大华侨华人把子女送入中文学校,不仅希望他们学好中文,更期待他们能在中华文化素养方面有所提高。因此,华人社会对华文学校的期望越来越高。所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是华文学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也只有这样,华人社会支持华文教育的热情才会更加高涨。

二是进一步扩展华文学校文化功能,让更多人士认知、了解中华文化。目前,各国华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文教育中心,它开始越来越多地承载文化传播中心的功能,这在欧美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希望海外华校进一步拓展、放大中文学校的文化功能,吸引更多的同族或友族人士参与其中,以促进中外友好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三是在已成立全国性或地区性华文教育组织的国家,华教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会员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努力促进所在国或地区华文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团结和带领会员学校,以整体的优势拓展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与认可。在华教组织空白的国家和地区应尽快成立类似协调机构,以促进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华校华文华裔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4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18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2:58
柬埔寨华校文化教学调查研究
戏剧之家(2020年8期)2020-04-08 01:26:01
民国时期华校国语文考试研究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菲律宾华文教育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泰北华校小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报告——以清莱府光明华侨公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