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波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现代科技革命创造了前两次科技革命所望尘莫及的生产力,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并将第二次科技革命创造的辉煌的工业文明推向顶峰,但是,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空前大发展,全球的生态环境也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人类陷入空前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发展困境。面对现代科技中产生的反自然异化力量越来越来大的现状,人类意识到,要想获得自身的继续生存与发展,必须改变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模式,代之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与和谐相处,于是,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新思维应运而生。
现代人类在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时,深刻认识到这是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逐渐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其他任何一个物种都无法比拟的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的同时,也导致了地球上一个个生物物种的灭绝。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工业文明的破坏力之强大已经超乎了人类的想象,阿·托夫勒坦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创造出这种手段,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其实,归根结底,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不是工业文明,而是人类自身,工业文明只不过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人类来操纵的。
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遭受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惩罚。残酷的现实唤起人类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开始审视原有的思维模式与发展模式,争取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实施了“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在会上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又被称为“地球首脑会议”,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这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数最多、讨论内容最广泛、时间最长的一次盛会。“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类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次会议上,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
人类进化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巴比伦文明、哈巴拉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毁灭于生态灾难之中,为了避免像几千年前的世界三大文明一样突然湮灭,现代人类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理论上讲,这是一条能引导人类走向生态时代的科学之路,从实践角度来说,这是一条能够帮助人类摆脱工业文明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必由之路。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走向决定了工业文明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工业文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从辉煌走向衰落,正像农业文明走向终结出现工业文明一样,工业文明走向终结之时,人类要想取得继续发展,也必须创造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明,这种文明便是生态文明,在现阶段,只有生态文明能够引导人类继续向前发展。生态文明是生态时代的现代文明,是真正的人类文明。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托马斯·伯里认为后现代文明是生态时代的精神,并指出人类的未来社会应当是一个追求生态文明的所谓“生态时代”。国内有些学者认为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文明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时代,可持续性的生态文明必将成为世界系统运动与人类文明发展的主导潮流。
自人类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时起,便掀起各种环保运动。70年代,以1972年世界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为标志,全球环保运动达到高潮;8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空前发展,各国相继制定了各种环保措施,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球生态环境运动达到新高潮。此外,一些国家还成立了生态党、绿党、绿色组织,把维持生态平衡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和旗号,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绿色运动。环保运动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极大冲击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生态时代到来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人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蒙昧时代、征服时代和生态时代三个历史时代,蒙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征服时代也将逐渐远离,随之而来的是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的生态文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发展的世纪,人类走向生态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除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外,还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已经被正式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平衡问题在我国受到重视,怎样构建这一和谐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是贯穿整个工业文明时代的理论依据,也是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和实现观的哲学基础。“一个社会如果承认并明确指出其非物质的需要,并找到非物质的方法来满足他们,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只需要低得多的物质和能量产出,并且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人类满足。”1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必须彻底摈弃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人类走向生态时代的本质要求。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模型是目前国内持生态本位论的学者所提出的新的系统模型,它要求以生态为本位,尊重和维护自然的权利和价值,强调人与自然共荣共存的伙伴关系,追求经济、政治、科技、文教、社会活动的生态化,以此满足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物种生态发展的需要,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至高境界。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生态文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1世纪时可持续性的生态文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人类必须认识到,在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还需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坚持以生态为本位的可持续发展观,地球生态环境才能得以改善,人类社会经济才能获得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才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应有之义。
[1]唐奈勒·H·梅多斯.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现可持续的未来[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