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职业边缘化的趋势及思考

2012-04-12 20:49:41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编目员边缘化编目

曹 惠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88)

边缘化一词最先出自社会学,指与主流社会相悖的现象或行为。边缘化其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的含义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所排斥、所不包容,即不入主流。现在这一概念已被运用到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各个领域,作为对社会生活中某些组织的社会政治角色和作用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1]。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图书馆员边缘化具体则指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工作中缺乏对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对自身定位缺乏理性认识,缺乏工作激情及服务意识,思想游离于图书馆工作之外[2]。当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传统的图书馆带来冲击,原有的服务方式和有限的信息资源难以满足现代用户需求。图书馆、图书馆员如不顺应其变化和发展,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提高自身能力,都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1 编目馆员职业边缘化趋势探析

1.1 编目业务外包导致边缘化

业务外包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它是指企业整合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3]。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用合同的方式把编目业务委托给书商,由书商完成图书编目数据业务。具体包括贴磁条、加盖馆藏章、贴书标、提供完整的编目数据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外图书馆编目外包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4]。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图书馆外包业务也得以应用,特别是近几年各高校图书馆编目外包业务迅猛发展。许多馆员也曾发表此类文章论述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必要性等,一直以来处于图书馆核心业务的分类编目工作受到冲击。编目工作的社会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对图书馆员来说难免有专业认同的失落和职业角色无从依附的感觉[5]。

1.2 职业倦怠导致边缘化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提出,他把职业倦怠界定为——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并且无视自身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也是努力去达到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6]。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由于各种因素也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首先,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但图书馆作为教辅单位社会地位低下,图书馆员职业也被看做清闲且人人都能胜任的工作。整个大环境如此,编目馆员也不例外,采编部作为图书馆的重要业务部门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一般老师、学生都不太清楚图书是如何被加工上架的,因此也不了解编目的全过程,甚至有些馆领导、馆员都不了解其工作流程,也觉得采编部人员偏多较清闲,编目馆员付出的劳动常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加上不直接和读者接触,不是一线服务部门年终评优、十佳馆员之类的编目馆员没指标甚至都不能参与。这就挫伤了编目馆员的工作热情,难以对工作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以至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最后发展成职业倦怠。同时,编目工作是一项脑力兼体力劳动的工作,既要细心更要耐心,从验收、分类、编目到最后归类到各个不同书库可谓步骤烦琐,要求编目馆员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颈椎腰椎劳损。身体的不适导致心理的不平衡,渐渐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再就是编目业务外包,数据可以套录,看似减轻了编目馆员的工作量,但外包编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包括套录数据可能都和本馆的著录规则、要求有所不同,编目馆员要根据本馆的要求进行审校、修改。另外,捐赠图书、地方文献、随书光盘、过刊建库仍是编目馆员需做的事,与业务外包后工作量减轻,人员减少实际不符。加上平时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编目馆员长期工作在小环境中工作压力大,导致自信心缺失,产生对职业前景暗淡的想法。

1.3 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边缘化

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冲击,也使原来处于知识和学习为中心的传统图书馆带来新的挑战。重视制订数字图书战略是国内外许多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发展图书馆2.0和web3.0将成为大势所趋,泛在图书馆也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重点。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的采编岗位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国外大学图书馆编目人员比例较国内大学图书馆有明显缩减的趋向,会对传统的编目岗位进行削减、重组,例如出现了“编目与元数据服务部”和“元数据馆员”这类新部门和新岗位。国内有些大学图书馆也开始有意愿增设新的岗位,如图书营销、专职宣传、情报分析、古籍修复专家等。由此可见编目馆员在信息环境中的压力与挑战。还有Google的出现已成为用户首选和最喜欢使用的检索工具,而由图书馆编目馆员努力构建维护的书目数据库及在规范标准下编制的馆藏书目数据,却因为检索方式繁琐,接口过于复杂,给用户留下不方便使用的印象[6]。由此,编目馆员的价值与发展方向也经受着重新审视,编目工作的转变同时也要求编目馆员对自己的角色、能力作出相应的调整。编目馆员如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要求,那么也就逐渐地被边缘化。

2 编目馆员职业边缘化的思考

2.1 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编目馆员职业认同感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学校应重视其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首先,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肯定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可,在全校形成对图书馆员尊重的良好环境氛围。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发扬民主,认真倾听图书馆员的想法和建议,兼顾图书馆员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到公平、公正,确保图书馆员应有的地位,才会使作为学校教工一份子的编目员感到满足,他们才能以自豪的心情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远离职业倦怠[7]。其次,馆内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编目馆员从事的是图书馆基础业务的幕后工作,工作强度较大,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应该得到肯定。图书馆应充分调研,正确评价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强度、工作量的差距,制定合理的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价,设置激励机制,使编目馆员在得到认可、满足、努力的良性循环中提升职业的认同感。

2.2 重视编目馆员能力建设,拓展编目馆员角色转换

图书馆员的能力问题,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问题。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能力[8]。在编目业务成为社会化的当前,编目馆员的角色转换也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对编目馆员的能力建设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有效措施保障其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积极应对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新方式以及新型信息服务带来的严峻挑战。首先,编目馆员要积极进取,提高业务技能。虽然未来编目员职能会有所拓展,但掌握传统的编目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对编目员的基本要求[9]。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新需求和新变化,编目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当今新的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快速变化信息环境下编目工作新要求。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关注自身专业的前沿研究,及时了解其发展动态。同时,编目馆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只有不断提升编目馆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加充分地为角色转换做准备。其次,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编目馆员的教育培训。每年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编目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如鼓励在职学历教育等。让编目馆员有机会参加一些馆外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另外,可以在馆内不定期的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学术研讨会,还可请专家来馆进行学术讲座,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馆员到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交流学习,帮助编目馆员了解编目工作新动态,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三,编目业务外包以及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都要求编目馆员积极拓展角色,实行职能转型。目前由于书目外包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差错率较高,编目馆员承担着书目数据质量监管、控制的工作。另外编目馆员由于有分类、编目工作经验和计算机水平,还可以通过考试取得执证编目员资格。可承担参考咨询服务,编目员对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及书目数据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利用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查找资源、理解图书排架规律或规则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经验使得编目员有能力从事参考咨询服务的相关工作[9]。此外,非书资源编目、特色数据库建设、元数据编目、数字项目管理及咨询等都将成为编目馆员职能转型的新角色。

2.3 加强人文关怀,克服倦怠心理

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管理,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激发人的激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性要求[10]。图书馆管理层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编目馆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公平、公正的环境。要尊重编目馆员的劳动成果、肯定编目馆员的工作成绩、理解编目馆员的工作压力,充分信任编目馆员的工作责任心及工作能力,从而激发其爱岗敬业精神。其次,鼓励编目馆员民主参与图书馆管理,在业务的发展、提高方面积极的出谋献策,推动编目事业的健康发展。再就是从编目馆员的发展角度考虑可实行岗位轮换。有计划的岗位轮换能让编目馆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充分调动编目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进一步完善编目馆员的业务知识结构,提高其工作能力,促进编目馆员更加全面的发展。有效地避免编目馆员因长期从事同一种工作而产生的心理厌烦和职业倦怠。

3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在信息环境快速发展、编目业务外包以及职业倦怠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一要努力学习和完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二要积极拓展职业新角色,实行职能转型。不断接受压力与挑战,这样编目馆员的职业才会走出被“边缘化”的危机,才能越走越宽。

[1]刘葵波.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边缘化趋势及其应对[J].图书馆建设,2007(1):28-30.

[2]童静,刘学健.浅析图书馆员边缘化现象及防治策略[J].兰台世界,2010(6):70-71.

[3]业务外包.[EB/OL].[2012-01-01]http://baike.baidu.com/view/344105.htm.

[4]曹秋霞.国外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9-92.

[5]蔡红.试论图书馆员角色边缘化的危机[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2):16-18.

[6]董燕,徐英武.浅析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6):59-62.

[7]叶莉.从GOOgle效应看OPAC2.0及编目馆员的发展[J].图书馆建设,2011(6):46-48.

[8]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3-8.

[9]贾延霞,赵秀君.编目员的未来:编目员的职责拓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7):31-37.

[10]沈鲤明.试论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才智,2010(16):276.

猜你喜欢
编目员边缘化编目
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思考
科学咨询(2021年29期)2021-12-31 03:53:11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6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1:01
新媒体时代编目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高校图书馆西文编目员的职业素养
中文信息(2017年6期)2017-06-30 20:48:28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能源(2016年2期)2016-12-01 05:10:26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文学自由谈(2016年3期)2016-06-15 13:00:51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2期)2014-02-27 14:18:37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