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视角下的武警国防生心理分析
——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2012-04-12 15:55欧阳森李晓伟
关键词:国防生群体心理

欧阳森,胡 适,李晓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自我认知视角下的武警国防生心理分析
——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欧阳森,胡 适,李晓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国防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心理状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自我认知理论为中心,考虑到国防生的特殊性,兼顾大学生和准军人的双重身份,力求突破现有研究现状,从共时的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国防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描述,另一方面,试图在心理问题研究中寻求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武警国防生自我认知心理调查

一、引言

2005年5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签约建立了依托培养关系,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武警选培办)也随之成立。六年来,在武警部队各级首长、两所高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关心下,武警国防生已经逐渐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的先进群体、能够担纲重任的骨干力量、志愿戍边建功的天之骄子、热心公益事业的模范先锋和引领校风建设的优秀团队”,成为两所高校名符其实的名片和校园内亮丽的橄榄绿风景。

与此同时,当今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涌入,大学校园成为这些思想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而许多大学生在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强烈冲击下,造成了自我的严重迷失。国防生恰恰处于这一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一方面,国防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不断接触并接受各种新思想;另一方面,国防生作为武警部队的后备警官力量,他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把握自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所表现的态势不再仅仅是通过纸面上,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化身份进行着。以宣讲式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以身份为媒介的文化心理的传播——从哲学价值观和自我认知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同时,就国防生自身而言,国防生大都刚离开父母,社会经验不足,本身自我认知能力就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对自我认知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因为国防生这种特殊的身份特征和当下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国防生自身的条件,使得国防生的自我认知问题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国防生能否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成为关系到国防生培养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数据来源及群体特征

国防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心理状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次调查是对前人理论和实践的拓展和深化,以自我认知理论为中心,考虑到国防生的特殊性,兼顾大学生和准军人的双重身份,力求突破现有研究现状,从共时的和历时的不同分析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国防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描述,另一方面,试图在心理问题研究中寻求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纵观以往的研究文献,从研究角度来看,有的对心理方面的研究广而不深,有的对个别心理问题研究平平,而鲜有专门涉及国防生自我认知角度下的国防生心理方面的研究,而且对于武警国防生这个群体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就这一部分进行补充和简单分析。

本次调查希望了解的是自我认知视角的武警国防生的心理状况,故而在抽样过程中,我们选取了目前12所大学中国防生培养理念较为先进、国防生总体水平较高的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从院校层次和类别的全面性上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调查的结果可以总体反映武警国防生群体的心理现状,同时又能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背景的武警国防生的在自我认知、群体意识、心理问题表现上的差异性。同时,从调研成本上来说,这两所学校同属于一个武警选培办管理,便于开展调查和分析,节省了成本。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19份,有效问卷507份,对个案研究有意义的特殊问卷12份。对于有效的507份问卷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到了详实可靠分析结果。我们认为,这些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非常可靠的,原因有三:一、本次研究问卷的发放者全是我们团队的成员,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肃态度,本着诚实认真、勤奋负责、谦虚耐心的原则发放每一份问卷;二、本次问卷发放的问卷回收率为99.8%,有效率为97.68%,符合社会调查方法与统计学的有关定律;三、我们设计的问卷在中国人民大学做了50份的试验调查,然后经过多次修改才在两所高校的所有国防生中进行发放。

三、被调查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价值观的调查

入学动机很能体现国防生的价值观。国防生的入学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之后在大学中的学习生活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表明国防生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由于人的思想观念在短期内难以转变,一个人作出重大抉择的价值、心理支撑的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故而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防生四年的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误打误撞,因为是零志愿,分数较低等原因”与“从小向往军队,想圆从军梦”是最多的两个原因,分别达到了26.3%和25.9%,其次是“受父母和亲友的影响”,占到了23.3%的比例。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国防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更为从容地应付高考或者守住志愿的底线而选择了国防生,这26.3%的国防生难免会存在“饮鸩止渴”的感觉。(2)国防生中确实向往军队的人数超过了四分之一,但是没有达到三分之一,按照部队“三三制”的管理理念,国防生群体中对军队的向往程度和带动效应较为一般。(3)将近四分之一的国防生受父母和亲友的影响,可能会在真正接触到国防生生活之后形成不同于从前的价值观念,但我们不能准确地判断其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二)人际关系的调查

在对小群体的调查中,清晰地表明,即便是班级内,也有小群体的存在,即宿舍内的交往线相对密集,无论是实际交往还是交往意愿都有反应。这种交往收敛程度体现了群体聚合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群体内部的团结与整合。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比2010级高一级的2009级国防生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无论从宿舍的聚合情况还是个人的交往意愿来看,2009级比2010级更为积极主动,社会互动程度更高。

另一方面,我们考察了国防生的乐群性。乐群性”是指一个人喜欢和群体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个性特征。乐群性是衡量一个人内倾或外倾的重要标准,与一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为了考察武警国防生的乐群性,本次调查中我们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为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乐于参加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乐群性较强。在被调查者中,有60.8%的人回答“是”,这说明武警国防生中大部分同学都担任过学生干部。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进行了自我认同感的调查。在问及“对自己的工作情况的判断”时,有9.5%的同学回答“非常好”,63.0%的同学回答“比较好”,只有1%的人回答“差”。可以看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持肯定态度,因而自我认同感较强。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发现,总体来讲武警国防生的乐群性较高,并且乐群性较高的人群对自己的评价较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警国防生对社会交往的强烈渴望。

(三)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为人处世是判断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表现自我的标准之一。自我的认知的归宿亦是指导人如何为人处世。因此,对为人处世方式的考察成为探究自我认知的必经的过程之一。

我们以他们参与社团的一个小维度来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约有80%的同学在退出社团时更倾向于直接去和部门的师兄、师姐说,而很少有不经程序就退出社团的行为,这说明在武警国防生中,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看重正面的交流、解决问题。这种正面交流、解决问题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了国防生在交往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我们考察了他们的适应能力。从调查所呈现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部分人在遇到挫折时都会选择找朋友倾诉或独自应付(共84.5%,且两项数据相当)。之所以如此的集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说明,在国防生中,朋友已经成为自己他们学习生活中最好的帮手。刚离开父母的他们,学会寻找新的依靠。在挫折面前,通过向朋友倾诉亦或寻求帮助,不失为一种缓解压力和出路的好方法。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人选择了独自应付自己所面对的挫折。大学校园中的国防生已经学会怀着独立自主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其实,无论是找朋友倾诉还是独自应付,我们都很明显地看到国防生这个群体中的同学在适应周围环境时表现出的积极与独立。这一代人的表现并不像一些媒体上鼓吹的消极,但是的确是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

(四)群体意识的调查

国防生毕业即将进入部队这个大集体,那么是否有足够的集体荣誉感、群体认同感,能否明确自己在一个群体中所能享受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否保持足够的自尊与自信,这些对于国防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上述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回避自己国防生身份的仅占1.8%,而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回避自己国防生身份的则占到了5.6%,大城市的同学相比农村的同学来讲更不愿表明自己的国防生身份,他们对国防生群体的认同感稍差,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高年级同学的比低年级的同学更不愿表明自己的国防生身份,但是这些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从国防生群体的角度来讲,84%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国防生身份还是十分自豪的,愿意表明自己的国防生身份,这些充分表明了集体荣誉感和群体认同感。

在国防生平时的许多志愿服务与劳动中,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同学认为扫雪等集体志愿活动充分展示了国防生风采的比例要大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而且,大城市中有12.6%的同学认为会让人瞧不起,远高于来自农村的7%的比例,这说明生源地及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国防生集体内部存在一些差异。

四、影响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一)多元社会,不同性格,个人乐趣影响心理倾向

个体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会影响交往倾向。乐观开朗的个体乐意与更多的人接触和交往,通常来说别人也更愿意与之交往,这样他的社会互动的广度就较高,他的个人的交往线得分就较高。另一方面,群体内有活跃分子的存在也有利于群体的整合,大家都与共同的一个人产生交往,势必增加整体交往线得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内的其他人也都有良好的互动。个体在志趣选择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一个新生热衷于社会活动,那他可能在多个不同群体中具有互动空间。比如,一个人在班级内进行日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他也参与了学校学生会的某个部门或者参与了武警国防生模拟大中队,那他就会在这两个群体中开展互动。而至于哪个群体能对其施加更大的影响,还取决于他在两个群体中各自的交往深度。

(二)荣誉与责任对应,权利与义务相随,社会角色影响心理选择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角色的差异会影响个体的交往倾向和行动。最常见的例子,在一个群体中担任某一集体性职务的个体,其与其他个体的交往频度会远高于其他个体,他的正式交往的比例也会高于其他人。这就是角色所赋予其的某种义务,他必须通过某些方式来实现。而在交往意向的调查中,区分了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在为完成某项任务的选择时,个体往往做出有利于工作的判断。比如,要合力完成一个调查,个体就会有寻找学术科研水平较高的同学的倾向。虽然这在新生中不太明显,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相互了解程度也不高,但在高年级中,这种选择倾向就比较明显。这其实也反映了一种基于角色扮演的交往倾向选择。

(三)身处校园,心系军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干涉社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武警警国防生全部由男生组成,并且身处在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里。因而,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大学生也会遇到诸如失恋、孤独、受挫等心理危机,但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静态的平衡中,还是在动态的变化中,武警国防生大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坦然面对自己所处的境地。例如,当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时,大多数武警国防生会选择学习、运动、工作等积极的消解方式。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孤独感与乐群性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武警国防生群体里,乐群性和孤独感都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孤独感是具有主观倾向的自我意识的情绪感受,而乐群性是具有客观倾向的社会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很多人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他们才会更加渴望社会交往,积极主动地去融入社会。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武警国防生的精神境界

从数据分析中认识到,同学们报考国防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不同年级的数据分析来看,已明显表现为从实用取向的功利主义过渡到社会取向的规范文化,越来越多的同学注重国防生群体的归属与责任感,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工作的稳定和福利。根据文化断层理论,我们应该向着更高一层的目标而继续努力,那就是进一步向理想取向的价值文化过渡,因此,应当继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结合宣讲会、讲座、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等不同的形式,寓教于乐,避免枯燥,使得同学们能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入认识,并且能够将所倡导的核心内容灵活地运用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既不使思想僵化,又不与理论背离,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基层警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沟通交流,因势利导,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自我效能

武警选培办应当更多地以准军人政治和纪律上的规定来严格要求,同时倾听更多同学的声音,理解和体察同学们的客观实际,力求将国防生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武警国防生集体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提升社会规范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管理双方着手,共同解决存在的小部分人的矛盾。

武警选培办教官和模拟大中队骨干也应当多与每个人沟通,多组织活动,在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要对一些有文艺、体育、写作等特长的同学因势利导,鼓励这些同学在不同领域全面开花,这样国防生群体才会是一个有活力、生生不息的群体。只要认识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就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效能,为国防生集体争光。

(三)合作协调,加大投入,创造更加幸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目前虽然国防生住宿相对集中,但是仍未达到一个十分理想的状态,仍存在一个班级整体住宿较为分散的现象,希望武警选培办通过与校方沟通协调,来合理规划宿舍布局,采取集中的住宿方式,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区队建设和整体规划,人为地营造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加强国防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以后进入部队是十分有好处的。另外,集中住宿之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国防生体育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设施的建设,为国防生休息和娱乐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集中管理也能充分地解决现在部分同学纪律意识涣散的现象,同时也为广大国防生创造出一个更加幸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宣传,实践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交往平台

从国防生定向培养的客观角度来讲,学校只是国防生培养的一个平台,为了更好的适应部队的工作和生活,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增多国防生深入部队基层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与部队官兵的交流互动,一方面有利于熟悉部队制度与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使得部队官兵对国防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减少部分官兵对国防生存有的偏见。除此之外,建议武警选培办通过校园和部队媒体等有效途径加强宣传,模拟大中队也要组织人员做好活动现场的记录工作,多鼓励引导国防生群体有所作为,加强国防生群体的正面宣传工作,给国防生提供一个与外界接触交流宣传的平台。

[1] (美)A·H·马斯诺.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美)A·H·马斯诺.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3] (美)A·H·马斯诺.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 杨娇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个案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5] 陈玉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6] 陶国富.大学生挫折心理[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7] 陶国富.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M].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8] 马静.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9] 王国炎.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谢娅萍

G654

A

1004-941(2012)03-0150-04

2012-04-25

欧阳森,武警部队驻中国人民大学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干事;胡适,中国人民大学武警国防生。

猜你喜欢
国防生群体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