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生态价值分析

2012-04-12 14:40:33李润中邵显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传统

李润中,邵显明

(琼州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在“十二五”时期,“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以实现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为前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就必然成为海南未来社会发展所秉持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因此,深度分析和探寻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价值,以使之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岛的时代价值相契合,对于黎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富含浓厚的自然生态价值

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在地区的性质、地理、气候和资源状况[1]。任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依赖于其身处其中的自然环境,都是从适应环境开始的。因此,特定的自然环境必然创生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进而孕育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文化形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和发展也遵循着同样的成长轨迹。

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多水,是我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先民世居海南岛已逾三千年,至宋时依然过着“巢居洞深,绩木皮为衣,以木棉为毯”[2]的生活,清代黎族还是“以木为弓,以竹为弦,铁镞无羽,出入不释手,以标刀为戈,以角为甲,器用土釜,饮惟椒酒,以击鼓为乐,以射猎为主,以刻箭为信誓,以割鸡为占卜”[3]。至新中国成立,海南沿海地区黎族社会仍处于低水平的封建制社会,五指山腹地的部分地区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而中部山区的部分黎族同胞,甚至还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后期的社会形态[4]。直至今日,部分黎民的生活仍然保留着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简约素洁的生活习惯,给海南的社会风貌增添了许多独特而多姿的风采。

海南黎族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空间,作为民族“活化石”的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虽历经千百年沧桑演化和变迁,至今仍多方位、多角度地记录着、展示着黎族先民的真实生产和生活内容。如作为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串藤圈,它是黎族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求生存,使用长矛、石块、飞镖猎食逐渐演变而来;登山比赛,是黎民基于生活中须臾不离的登山体验,把比赛场地设于难以行走的深山密林之中,沿着设定的路线,以较快到达目的地者为胜;托物竞渡、爬杆过树、荡转车、攀藤摘花等无不与黎族人民生存居住地——或山地、或平原、或河海等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射箭、射弩、射鱼等活动来源于黎族先民的射猎生产生活;体育舞蹈舂米舞是农业生产生活的艺术升华;竹竿舞、钱铃双刀等项目更是集体育、音乐、舞蹈和祭祀仪式于一体,既是生活化的艺术,又是艺术化了的生活。

黎族传统体育技术动作古朴而热烈,或模拟自然造形,或仿照动物神态;其体育精神内涵醇厚而真实,凝聚着黎民豁达而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或庆丰收,或健体魄,或表爱意,或用各种肢体语言诉说内心世界对万物神灵的敬畏;其活动时间或人约黄昏之后,或于农闲时节,或在民俗节日;活动场所无不因循自然,依山则登山,靠水则戏水,在朴实无华的绿色环境中进行着惬意的运动,而这正是现代人所刻意追求、一心向往的与大自然的身与灵的沟通。这些根植于自然生态、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体育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黎民的真实生活,饱含着黎族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特征,它们是海南黎族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具体而微的生动展现。

2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饱含较强的健体生态价值

黎族传统体育首先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以人体直接参与各种运动——或登山,或跳投,或攀爬,或游泳,或起舞,在使身体承受强度不一的生理负荷过程中完成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从而使人们增长技能和体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如攀藤摘花,人们从连接于两棵树上的藤条(或粗绳)一端在身体悬空的情况下双手攀越藤条,直至到达另一端摘取栓于末端的鲜花,摘花全程用时少者取胜。胜者会赢得观赏者的阵阵喝彩,而中途掉落者则会迎来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善意的欢笑。这种运动来自于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攀越过涧,既培养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和劳动技能,也可以练习力量和耐力,在劳动之余组织比赛,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竹竿舞是起舞者和着极富民族风情特色的舞曲节拍,在打杆的一张一合中穿插跳跃,在进退有序中挥洒着汗水,打杆者于松弛结合中释放出笑语欢歌,观者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曲过后,无不神清气爽。拔藤、顶棍、拉乌龟、拌跤等力量型项目是力与技的有机结合,在充满着不尽困难的大自然面前求生存的尚力、尚智的时代,这些简单易行、健体娱心的运动深受黎民的广泛喜爱。这些运动往往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如天气、时令、地势等),就地取材,对健身器具仅需斧凿刀刻,简单加工,所用场地也是因陋就简,随兴而起。利用黎族传统体育开展群众健身活动,既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又传承和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必大兴土木,修建场地场馆,配置豪华设施等,节省了资源,更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从而比较好地处理了全民健身活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睦共生的关系,是海南建设“全国生态示范省”的重要举措。

3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蕴涵丰富的社会生态价值

3.1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政治生态价值

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已经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正日益渗透到国际政治之中,成为国际政治的一部分,甚而至于会引发政治冲突,而生态危机的解决是与政府的政治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国政府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国际政治关系,建构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政治体系[5]。为此,我们国家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海南省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生态之岛”的战略规划。

海南黎族是海南人数最多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27万(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黎族人民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结晶,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黎族人民的民族个性、民族思想情感、民族思维方式、民风民俗、伦理道德以及宗教信仰。如《跳娘舞》、《跳鬼舞》等反映出黎民与恶魔势不两立的顽强斗争精神;《钱铃双刀舞》、《打鼓舞》等舞蹈则表现出黎族人民的勇敢精神和对压迫阶级的憎恨之情[6]。已逾数百年历史的黎族打柴舞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被外国游客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如今已成为黎族“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和海南省多种类型的文化、商贸、论坛活动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也是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和游客参与其中的体育健身活动,海南黎民聚居区也日益成为海南体育旅游的胜地。传承和发展黎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对黎族聚居区原生态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充分挖掘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政治生态价值,是海南保持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政治生态环境友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政治体系完善的重要前提,也是海南走向政治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3.2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经济生态价值

生态文明社会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必须以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整体共存为基本价值取向,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不“焚林而田”,不“涸泽而渔”,由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着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重目标转变。黎族传统体育的经济生态价值正是契合了现代文明社会理性的生态经济发展诉求。具体地说,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的强身健体价值,改善了人们体质,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从而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消耗,更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二是它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价值。黎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之美和文化生态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它是海南生态体育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海南文化旅游、民族观光、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泼水节”等的举办,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游览并参与其中,流连忘返,促进了海南的经贸活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加速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在海南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组织黎民参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开拓了黎民思想文化视野,加强了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3.3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7],黎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强调黎族传统体育的物质生态文化、精神生态文化、行为生态文化和制度生态文化的和谐统一。

黎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表现在其所使用的取之自然、简单易用的器材工具,如竹竿、弓箭、木棍、藤条、线绳、刀矛等,以及山地、平原、河流等自然场所。它警示人们,现代体育无论从体育器材、场馆还是公共基础设施的选用和设计,从质料选用到地点选择以及草地、场馆的维护都要符合生态要求。

黎族传统体育的精神生态文化表现为以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为价值取向,并融汇了其民族文化中精神特质——哲学、宗教、神话、民俗等于一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健体强身的同时,尽享大自然美的熏陶。它告诫人们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角逐中保持自我,寻求身心的和谐,警惕和防止本性的迷失和“人”的异化。

黎族传统体育中的行为生态文化由简单易学的技术手段、张弛适度的训练方法和淳朴活泼的运动形式等构成。它告知人们在崇尚多元化体育和竞逐时尚潮流的今天“抱朴归真”的意义所在。

黎族传统体育的制度生态文化是黎族社会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的生动体现,它表现在其不拘一格的开展形式,统一而相对灵活的体育竞赛制度、规范和规则,以及因境而变的活动时间和场所等。它提示人们,制度设置的本意本来就是保持人性的纯真和维护社会的和谐。

黎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价值还表现在它与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观的契合,因为在生态文明社会中,人们正是秉持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育价值理念,并倡导体育参与者在遵守体育道德和维护体育精神的前提下采用简单、便捷、适度的方式从事各种体育活动[8]。

4 结束语

海南建设“文明祥和之岛”、“生态之岛”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以整体的生态观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海南社会发展全局。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生态价值契合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全国生态示范岛的时代社会价值。这种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必将为黎族传统体育在海南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0.

[2]宋《太平寰宇记》

[3]清道光《琼州府志·海黎志五》卷二十.

[4]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60.

[5]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

[6]宗雪飞.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中对黎族文化传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1189-1191.

[7]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22.

[8]李凤梅,朱海涛.生态化体育的价值探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37):54-57.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传统
黎族小伙闯“深海”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6
《黎族母亲》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 22:50:41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方周末(2018-05-03)2018-05-03 17:02:13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