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东 明
(沈阳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交响乐作为音乐王国的统帅,是由各种不同乐器组合而成的,音域极广。各种乐器均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演奏特点,各组乐器的音色力度以及音响上的平衡等相互关系都构成乐队织体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它承载着作曲家的情感,诠释着作曲家的人生哲学,其震撼力和影响力不仅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而且极富哲理与启示,是我们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所谓团队合作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观念、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1]。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也就是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崇尚竞争的今天,团队合作的精神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存亡和社会进步。培养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不仅是时代对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培养[2]。
交响乐是由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所构成的,一般来说,交响乐队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五个器乐组。作为一个庞大的团队,一场精彩的表演不仅仅体现了这个团队的专业水平,更彰显出这个团队的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团队合作精神在交响乐演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在交响乐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来促进大家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需要大家的协同合作、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在交响乐的演出过程中,整个团队的合作显得意义重大,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也是整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一定要有团队的合作意识才能保证整场演出的顺利进行。在音乐教育的交响乐教学中,团队合作的精神应贯穿于交响乐教学的始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世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领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当前社会,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就是大学生合作精神的严重缺失。现在所谓的“80后”“90后”个体主义倾向较为明显,更倾向于自我中心,有着极强的个性特征,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很多学生甚至重视竞争、轻视合作,把其他人当作竞争对手。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缺失。
而在交响乐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团队合作精神欠缺的问题。在交响乐课堂教学中,除了由于学生个性较强,合作意识较差,导致学生的团队建设出现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也不利于团队建设。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年级差异,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年级学生技术水平优于低年级学生;此外,乐器档次存在差异,有的人乐器价位高音响效果就好一些,反之亦然;再者,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千差万别,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也不一样[3];还有大学生对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同,而受社会多元化价值影响让愈来愈多的艺术类大学生放松了对专业学习的追求,这也导致学生水平的差距,进而导致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缺失,这些都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1)在交响乐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国际标准看,交响乐队的管理者和演奏者都需要高标准的职业素质,这包含很多具体的要求,如一名“职业”的交响乐队演奏员就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专业素质是在教学中学到的交响乐演奏的具体技巧,是需要在任课教师的导引下通过刻苦的练习获得的。职业修养是在专业素质之外对演奏者的其他要求,包括职业品格、职业道德、精神状态等,受到个人的品质、阅历、经验、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专业素质是交响乐团演奏时的必要基础,因此也是交响乐教学中要完成的主要工作。职业修养因其形象化教学的不容易把握和感觉上的可有可无而往往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而这被忽略的职业修养往往会成为影响交响乐团演奏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其对交响乐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排练前准备、排练时和音乐会的全程中[4]。而这些职业修养的培养中,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是核心的内容。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全程中演奏者“职业素质”的要求来强化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2)排练前准备过程中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方式。可以以“为了团队,演奏者要做好哪些必要的准备”为主题导引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明确: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是为了整个演出和团队荣誉必须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团队意识的初步形成。例如,在排练前,要确保自己使用的乐器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演奏者的驾驭信心,从而为整个乐团演出成功奉献出最和谐的音乐;再如,了解每一部将要演奏的作品里本声部与相关声部的关系,从而在演奏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更好地融入到团队音乐中去。此外,在教学之余,可以把与团队合作相关的素质拓展和理论培训加入到交响乐课程教学中,作为团队意识的一个培养途径。
(3)排练时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方式。排练时,可以“为了团队的演出质量,演奏者要葆有怎样的演奏状态和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为主题导引课程内容,从而强化团队意识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如要提醒学生演奏中应注意数拍子和小节数,每位乐手都必须在乐曲中准时进出,绝对不能因为对作品非常熟悉就放松警惕。熟悉作品的目的是让乐手将更多的注意力从谱子中解放出来,而可以留更多的注意力来留意指挥和配合他人。再如就是最重要的相互配合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每个乐手都应该会做且必须会做的事。
(4)音乐会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方式。成功的音乐会是演奏员最终的目的和追求。音乐会不同于排练,它需要一气呵成,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因此,可以“如何举团队之力导引完美音乐会”为主题课程内容,让大学生明确没有团队意识和每个人为团队的付出,就不会有成功的收获,从而固化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观念。如在一场2个小时的音乐会的演出过程中,始终要求每一个乐手精神上的高度集中和好的演奏的状态,这是整个团队能用身体语言感染同事和观众的重要法宝。再如,对演出过程中不可抗意外因素的应急处理(指挥的错误手势、合作的独奏家出错、其他声部出错导致自己的演奏和大家脱节等),有团队意识和经验的职业演奏员会尽快回到正确的地方,继续演奏。因此,要让大学生明白有团队意识的乐手才能够展示出交响乐的美,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模式。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正是交响乐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所具备的行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功能[5]。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是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举措和最佳途径。如教师可以通过分学习小组、留小组合作练习曲目,小组主题演讲等学习方式来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行为创造机会,并让这种对乐团演出具有重要作用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教学老师首先必须认同在交响乐教学中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并愿意全程将这种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的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解决教师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认同的思想意识问题是首要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的举措来发挥引领作用。可以用鼓励、培养学生担任教师的小助手、合作者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这一过程引领他们对团队精神的认同,这些学生必然在教学班有精神的辐射作用。
教师要注意尽量平衡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来促进成员团队合作的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年级差异,乐器档次存在差异,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千差万别,导致学生的团队建设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尽量平衡这些差异,将水平相近、乐器档次接近、志趣相投的学生安排在一个交响乐团中,平衡其他方面的差异,帮助成员之间更好的沟通、配合,有助于成员团队合作的建设。
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泛化教育的引导作用发挥。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合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两个最重要的议题。所以,让大学生从课堂走出去,真正具备在社会上谋生的基本职业修养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授课让学生明白“团队精神”不仅是在交响乐的课堂上重要和需要,在其他课上及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时时重要,处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社会上获得长足的发展,也才获得团队精神培养的核心价值。
[1] 王英洁.浅论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D].上海:复旦大学,2010:13-15.
[2] 孙永红.学生合作精神现状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1):97-98.
[3] 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37-145.
[4] 胡鹏坤,万义欣.交响乐赏析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新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167-180.
[5] 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J].江苏高教,2006(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