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冲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外贸发展中维护国民权益的产业安全对策*
刘冲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外贸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也给我国产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应立足于国民权益维护视角,提出了在后危机时代的大开放背景下,促进外贸发展的产业安全对策,即探讨构建我国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改善外贸发展中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条件、贸易依存度等产业安全状况,提高产业竞争力,维护贸易安全与国民利益。
外贸发展;国民利益;产业安全
2011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4017.87亿美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27.4%;出口总额为712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总额为689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1-5月中国进出口情况良好。但是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复杂多变,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我国不适度的外向型出口依赖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经济与世界其它经济体的冲突。同时,这一问题也触发了国内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已影响到了贸易产业的安全乃至整个国民权益。
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的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激烈。现阶段,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因素不但有来自传统方面的,还有非传统方面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动荡、原油价格一再攀升、基础产品供给压力增大等几大主要问题的交互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渐凸显。这些新变化,不仅使我国产业安全的可预见性风险增多,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可预见性风险与压力。
一是国际资本的流动与存在形态的改变使得我国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跨国并购使得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的国际流动,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极大的扩张。虽然实践证明,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机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外贸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但是跨国并购也可能导致资金、技术、品牌、管理、规模等出现垄断,造成行业垄断与限制性竞争。这种垄断对于国内粗放型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也势必将导致民族品牌流失、国资产业控制力削弱、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化等一系列产业安全问题。此外,虚拟资本的大量充斥,使得财富形态变化,财富规模相对缩小,产业安全领域集中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就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整个产业的安全。
二是原油、重要金属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价格及其供应压力也影响着我国产业安全。我国植物油、原油、大豆等基础产品的进口量已占国内消费量的35%、50%和70%以上(杨益,2009)。在全球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物价水平也必将随之上涨。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将大大上升(2020年约为60%,2030年将达到72%)。另外,根据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的预测,在我国需要的四十五种主要矿产资源中,2020年国内能保证需求的将减为6种(2010年为24种),铝、铜、铁等矿产的对外依存度也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将达到六到八成。资源供应出现的压力与问题,尤其是这些必要资源的价格在短时期飞速上涨,势必将危及我国产业安全与经济发展。
三是国内外生产成本、环境、外贸收支使得产业升级的要求更为紧迫。第一,一些国内产业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长,使得企业利润率急剧下滑,而国外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对我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压力,一些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型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现象。第二,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的产业成为新宠,以及全球环境生态化的要求,今后在生态环境方面国内外的压力也会逐步增强。第三,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加剧了资金的流动性过剩风险,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产业升级的要求更为紧迫。
四是贸易摩擦对产业安全的威胁加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多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尤其是这几年来国外有针对性的337调查、双反合并调查、特保调查以及检验检疫、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贸易壁垒数量逐年增加,调查手段和贸易壁垒的花样层出不穷,涉足的也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到知识产权、环境标准、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因此,国内产业面临压力十分严峻,产业受损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运用国际通行规则来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任务已相当艰巨。
我国外贸以“大进大出”为基本特征,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长年以来,虽然看上去轰轰烈烈、年年增长,其势不可挡,但是实质上仅仅是膨胀了我国外贸的数字,对提升我国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起到突出的作用,反而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民权益。
第一,我国外贸贸易竞争力不强,抗危机能力差,易导致企业受损。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市场的竞争也极为激烈的情况下,传统的附加值低、独特性低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因而其抗危机能力也较差。实践证明,我国成本低、市场进入容易的产品,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生产能力过剩,进而导致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必然将引起供求关系出现恶性循环或是与他过产业形成恶性竞争,并最终伤害到中国企业与劳动力市场。
第二,外资的注入使得外贸利益被外国企业所得。从我国出口企业的资产来源结构来看,一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额大幅度攀升的主导力量,而且,不论是从外贸总额、高技术含量,还是我国外贸贡献率方面来看,外资企业占主导的现象有逐年增长之势,外资企业主要涉及的是加工贸易,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数据统计,加工贸易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极高,约占80%左右。这种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外贸强国的情况大相径庭。尽管这一方面的原因要归咎于我国本土企业的外贸能力不足,增长的潜力也不大,但是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外贸获得的利益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外国企业所得,实际上严重的损害了我国的国民权益。
第三,我国高速的贸易增长,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以及大量廉价劳动力换取的,因而从长远来看,其严重损害了我国国民权益。一方面,很多出口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高污染,比如制革、化工、印染等等,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的乡镇小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过分的开发高污染产品,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损害了国民利益。另一方面,很多跨国公司的生产的高污染产品,其原材料产品从国外进口,成品也出口到国外。他们不仅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或税收优惠政策,还将高污染(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境内,损害国民利益。
第四,低廉的出口价格是以严重的榨取劳动者时间、牺牲劳动者福利而取得的。(1)一些出口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提高产品价格的竞争力,疯狂的且无偿的榨取劳动者时间,在我国沿海城市的很多外向型出口企业,员工无偿加班的现象十分突出,靠榨取劳动者时间来维持低价出口,是中国外贸的“怪圈”;(2)为了节省成本,有的企业不惜减少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设施,致使劳动者处在高危的环境中;(3)职工收入低,公共福利少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大特点,而且这类企业往往在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条件方面的条件也比较差,其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往往也比较低。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还借此抵制中国产品,推出的SA8000标准,更是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成强大的挑战。
优化产业结构、维护产业安全、保障国民权益是中国外贸未来发展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国民权益维护视角,提出了在后危机时代的大开放背景下,探讨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改善外贸发展中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条件、贸易依存度等产业安全状况,提高产业竞争力,维护贸易安全与国民利益。
一方面,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推进我国的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我国外贸的未来发展应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路子。笔者认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获得的动态利益,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根本。在新的大开放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量不但决定着生产也决定贸易,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权就是因为他们在国际分工中垄断了高新科技,尤其是随着国际竞争日趋经济的后危机时代,高新科技无疑已成为了国际贸易竞争力中的制高点。对于我国而言,要把握住这一制高点,最关键是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潜在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即我国的外贸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集中力量研发出一些富有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我国有才能在开放竞争中、在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外贸结构的第二次转换。
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内产业的安全,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该机制首先是实施了对一些重点商品的进出口情况及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预警监测;其次该机制已完成了国内出口产业的损害预警模型、海关数据分析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价格数据报送等信息的软件系统编制和应用,还对几个重点行业产业建立了专门的损害预警机制;再次该预警机制还形成了产业损害的预警应用平台,该平台的构建可以将国内产业的安全情况,依据一系列指标得以迅速翻页,帮助产业界及时的做出科学的判断。实践证明,该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的确对国内产业起到了引导和服务作用。
一方面,由于世贸组织规定我国只能才入世15年后才能缺德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使得一些国家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调查中往往采取第三国价格作为参照物,因而导致出口产品被裁定为反倾销,给企业和我国经济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当然,我国一些出口企业的扩张行为以及对外贸易的策略也值得商榷,部分企业一味的争夺市场,不计成本,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工人待遇收到极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产业安全,我们的外贸企业应该以WTO规则与义务为依据,科学化的发展外贸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国际贸摩擦,保障我国企业的安全与国民权益,提升产业安全。
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在面临救济调查时,首先要配合调查,积极的做好应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寻求主动,尽量的保障自身利益。其次,如果调查当局作出最终裁决后,我们的企业对裁决有异议,应及时的向政府提出申诉,我们的政府才能根据WTO的相关程序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同理,如果国外企业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将我国企业告上WTO,我国企业和政府要齐心协力,在遵循相关的程序与规定的前提下,尽量的保障我国企业的安全,为企业赢得应得的利益,以维护国民权益。
第一,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战略性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出口而出口,不能只注重“量”,而忽视了“质”。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外贸的增长率虽然很快,但是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极沉重的,往往是通过低廉的劳动力、牺牲环境、能源来换的的,而且增长的成果大部分并未为我国人民与我国企业享有。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调整发展战略,在继续扩大外贸量的同时,应特别的注重贸易效益,使我国外贸产业得以健康发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的保障外贸增长的成果为我国人民所享有。
第二,在发展外贸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国民权益,我国出口型企业应增强环保意识,在减少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努力占领国际贸易市场。首先,企业要统筹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采用社会经营决策进行分析。其次,国际贸易涉及的是世界各国,因而,我们应该认真的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保证出口的产品不论在环保、技术、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要符合国际标准。再次,我国的出口企业应改变产业结构,大力拓展环保的产品,不断的开发绿色产品,努力的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使我国对外贸易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尽管与很多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资源优势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较为突出,但是我国外向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却具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即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的技术能力不强。提高我国外向型企业员工的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应该是我国未来发展外贸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来说,为了维护产业安全,我国应该发展资源消耗低、产品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产品,提高外贸效率,进而优化产业,维护国民权益。
[1]杨益.入世以来我国的产业安全及未来应采取的政策[J].中国对外贸易,2009,(1).
[2]高虎城(商务部).连接人世后过渡期挑战维护我产业安全[N].经济日报,2005.08.08.
[3]徐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贸易安全问题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9,(11).
[4]何剑、徐元.贸易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9,(11).
[5]杨安娜、刘冲.对外贸易中我国产业的安全维护[J].发展研究,2008,(2).
[6]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积极维护产业安全——专访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DB/OL].http://www.acs.gov.cn/(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2008-05-12.
F7
A
1004-3160(2012)01-0047-04
*本文系湖南省科技厅2011年度软科学立项资助课题《外贸发展中基于国民权益的产业安全研究》[编号:2011ZK3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1-08-01
刘冲,女,湖南双峰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责任编辑:孟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