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的公信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2-04-12 03:01卢爱国
湖湘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公信力突发事件信任

卢爱国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提升党的公信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卢爱国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公信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调查发现,当前党的公信力建设取得卓越成效,但存在“四个差异”问题。提升党的公信力必须有效预防和惩治消极腐败,稳步改善和提高民生,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公信力;调查;对策

“公信力”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的必然要求。强大的公信力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为全面分析当前我们党的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对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湘北、湘中、湘南各选择一个城市开展了“提升执政党公信力”问卷调查,采取非概率抽样方法向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十大社会阶层人员分别发放问卷180份,共抽样调查党员390名、共青团员293名、普通群众1117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我们党的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近年来党的公信力建设成效显著

进入21世纪,面对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党加强了公信力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仍然拥有较高的公信力。

首先,民众对党的执政理念高度认同。党的公信力,是党在执政过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塑造民众信心、赢得民众信任的能力,是民众对执政党认同度和信任度的反映。在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赢得民众认同,必须要建构科学的执政理念,并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和拥护。总得来看,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建构的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党提出的观念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拥有很高的公信力。在调查的十大社会阶层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最高,分别为94.9%、98.5%、94.1%,产业工人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拥有较高的认同,分别为90.9%、91.5%。

第二,民众对党中央和党的领袖高度信任。“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党中央和党的领袖处于权力结构的核心地位,对外代表政党,对内率领全体党员,统一党员的观念与行动,策划监督政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党的形象的首要代表,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党中央和党的领袖拥有很高的公信力。有95.6%的老百姓对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表示“信任”或“比较信任”,有95.7%的被访者对党中央和党的领袖的工作承诺持积极评价。

二、当前党的公信力建设存在“四个差异”

1.党的执政绩效满意度与执政理念认同度存在差异。在执政过程中,党要赢得民众认同,不仅要建构科学的执政理念,从“应然”角度提出改造社会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还要取得满意的执政绩效,从“实然”角度满足民众合理的利益需求。但是,与党的执政理念高度认同相比较,老百姓对党的总体执政绩效的评价不是很高。问及“您认为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取得的成就如何?”54.3%的被访者认为“有很大成就”,32.5%的认为“有一定成就”,13.2%表示“没有多大成就”、“没有成就”或“说不清”。

2.党的基层组织与党中央的公信力存在差异。党的公信力是由不同层级党组织公信力和不同角色党员的公信力的组合和反映。理论上,与民众政治距离越近,党组织与民众有着更多的沟通、互动机会,因而更容易获得公信力;与民众政治距离越远,党组织与民众沟通、互动的机会越少,因而越难获得公信力。但实践上,与党中央高度认同相比较,老百姓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并不高。调查显示,老百姓对党的基层组织表示“信任”或“比较信任”的只有59.4%,对普通党员表示满意的也只有54.7%。

3.传统阶层与新兴阶层对党的认同存在差异。面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在执政过程中,党不仅要努力确保传统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对党的认同,还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兴阶层的信任。调查显示,目前传统阶层与新兴阶层认同存在反差。新兴阶层中,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对党的信任度较高,分别有88%、85.7%的表示对党和政府“非常信任”或“比较信任”;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对党的认同度分别为76.5%、75.4%;而传统的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对党的公信力评价分别只有70.5%、68.3%,都低于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对党的认同度。

4.共青团员与普通群众对党的认同存在差异。根据民众与政党关系的亲疏,可以将政党活动的参与者分为四个部分:党员干部、普通党员、支持者、普通群众。党的公信力建设,实质上就是发挥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赢得支持者和普通群众信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普通群众相比较,支持者因为有着与政党更为密切的关系,对党的认同度应该更高;就我国而言,也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员应该比普通群众更为信任党组织。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共青团员与普通群众对党的认同存在一定反差。普通群众对党的认同度位居中等,有73.2%的被访者表示信任党和政府,但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成员对党的认同度比普通群众低,只有69.4%的表示“信任”或“比较信任”,表示“不太信任”、“不信任”的达到25.7%,另有4.9%的人表示“说不清”。

三、提升党的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1.有效预防和惩治消极腐败。消极腐败已成为影响我们党的公信力的主要因素。问及“您认为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十项选择中,“贪污腐败”位居第一。问及“您认为影响党群干群信任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7.2%的被调查者认为“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是影响党群干群信任关系的第一因素。在对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及其工作总体评价中,“是否有公务私用和公款吃喝问题”满意度最低,只有40.5%的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当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玷污党执政的正义形象、消解党的执政绩效、冲蚀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挑战党执政的意识形态,从而成为党的公信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把消极腐败列为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并进一步指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因此,提升党的公信力必须有效预防和惩治消极腐败。而要有效预防和惩治消极腐败,就必须优化公共权力配置结构。“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地腐败。”针对权力的扩张性和排他性特点,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公共权力配置结构,避免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改革重点在于,严格划分部门、组织、单位内部的权力使用边界,加强对权力主体(个人、部门、组织等)使用权力的控制、限制,使一切组织、部门和个人拥有的绝对控制权转换为集体控制权和相对控制权,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单位和部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还应创新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有效预防和坚决惩治消极腐败,从而使我们党赢得民众的信任。

2.稳步改善和提高民生。近年来,民众对党的执政理念高度认同,对党中央和党的领袖高度信任,这与党在执政理念和施政行为上高度关注、改善和提高民生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长治久安。调查中,问及“您认为要提高老百姓对执政党的信任度,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十一项选择中,“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就业问题”、“改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列第一的是“治理贪污腐败”)。由此,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党的公信力就必须稳步改善和提高民生,满足各社会阶层的合理利益要求,尤其是要倍加重视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问题,实现弱势群体学有优教、劳有所得、老有善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

3.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普通党员是党的基石和细胞;党的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是党的形象的重要代表者,因而是提升党的公信力的结构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党组织公信力低落已经成为影响全党总体公信力的重要制约因素。问及“您认为目前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存在哪些问题?”时,“善于奉承领导”、“搞派别关系网”、“缺乏热情”、“侵害群众利益”、“贪占集体财产”位列前五,其中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善于奉承领导”是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问及“您所在单位(村、社区)的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交流、沟通吗?”只有26.3%的被访者表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能经常与群众交流、沟通。问及“您认为提高老百姓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其关键在于什么?”位列前四的分别为“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不贪污受贿”、“维护群众利益”、“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经常与群众交流和沟通”。为提高党的公信力,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目前党中央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少部分党员在利益表达、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实效性不高,没有很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此,今后要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活动的实效性,在活动中彰显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公信力。

4.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党为了赢得未来,必须赢得青年,而赢得青年,就必须获得青年对党的高度信任、认同和支持。在党的公信力建设问题上,青年群体对党的认同度低于普通群众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党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产生着深远影响:市场经济倡导的个人选择,冲击着党倡导的集体主义观念;开放社会不同价值观的激荡,挑战着党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整合;社会建设中青年私人空间的快速拓展,挤压着共青团的生存空间;网络社会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实时性、多元性,深刻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赢得青年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在工作思路上既要切合转型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要求,又要紧扣青年特点和青年思想实际;在具体路径上,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创新基层团组织体制机制,确保团组织的先进性,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群体的凝聚力。

5.进一步提高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是近年来党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和基本经验。在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扩大国际影响、巩固国防、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言论自由、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公民权利、缩小地区差距、政治民主改革等17项调查中,民众对“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评价最高,有88.9%的被访者表示“很满意”或“基本满意”。突发事件因其所具有的突发性、危害性、普遍性、复杂性等特点,往往成为民众和媒体的关注焦点。在突发事件面前,尤其是在重大灾难面前,普通群众往往显得力量渺小,无力与灾难抗争,往往期盼强大的外部力量拯救他们。我们党如果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能直接获得受灾群众的“患难之情”,而且能间接获得其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提高党的公信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多发态势,应进一步提高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而且要科学确定对策;不仅要及时公开危机信息,而且要注重整合各种执政资源。

考文献:

[1]吴家庆.论执政党公信力:内涵、功能与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9,(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美]萨托利.政党与政党制度[M].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0.

[4][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D2

A

1004-3160(2012)01-0025-04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提升执政党公信力与夯实执政社会基础研究》[编号:08BKS033]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体制与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整合功能研究》[编号:11CZZ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1-10-20

卢爱国,男,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湘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谭桔华

猜你喜欢
公信力突发事件信任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信任
突发事件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