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廉洁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2-04-12 03:01齐卫平
湖湘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消极政党作风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执政廉洁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党的作风建设涉及很多方面,执政廉洁是重中之重。克服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两种危险,必须做到执政廉洁。执政廉洁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对待权力,权力背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对待利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是执政廉洁建设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党的作风建设既要持之以恒,又必须与时俱进。立足于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首先要解决党的建设目标定位。从“廉洁型政党”进行建党目标的定位,不仅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而且也是人民举双手赞成的事情。

执政廉洁;作风建设;目标定位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曾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1]P108党的作风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廉洁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执政廉洁问题,对于改进党的作风和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种危险”与执政廉洁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四种危险”,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直接与党的作风建设有关。这两种危险对党具有致命性的杀伤力。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行为,悖违党的宗旨,破坏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威信,危害党的事业,是阻碍党完成神圣使命的大敌。

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四种危险”,始终存在于党的建设之中。我们可以从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文献中发现,这“四种危险”的告诫其实并不是现在第一次提出来。在执政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曾有过相关的阐述和强调。然而,当党以90年历史实践的伟大成就显示辉煌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从应对“四种考验”出发,将这些危险完整地揭示在全党面前,其意义就十分深刻。这既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的现实要求。

在执政条件下,“四种危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既有各自的表现,又相互影响。精神懈怠表现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凝固经验、束缚手脚,停止创新。能力不足表现为知识短缺、本领恐慌、执行力障碍以及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精神懈怠和能力不足的两种危险都必然造成脱离群众的结果。消极腐败是危害党肌体健康的毒瘤,可以说是精神懈怠最恶性的表现,是破坏党群关系的罪魁祸首。能不能有效地克服消极腐败危险,首先反映党治国理政中预防和惩治腐败的能力强不强,其次反映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上彻底不彻底。而脱离群众则又往往是造成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等危险的主要原因。从相互影响的关系角度认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种危险”,就必须把忧患意识当做实实在在的东西,从各种危险中找根子,在应对方略上谋思路。

在“四种危险”中,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属于最严重的显性危险,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就脱离群众的危险而言,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2]P14邓小平在50年代就说过这个话,改革开放之初,他致力于恢复“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党的优良传统,最看重的就是群众路线问题。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鉴于政党兴衰存亡规律,一再讲“人心向背”、“亡党亡国”问题,突出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他说:“敌对势力从外部搞垮我们党是不容易的,真正可怕的是脱离群众,自己毁了自己”。[3]P494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强调:“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4]P77-78就消极腐败的危险而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突出地强调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党的十三大指出:“必须把反腐蚀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如果容忍腐败分子留在党内,就会使整个党衰败”。[5]P53党的十四大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6]P42党的十五大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3]P49党的十六大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7]P42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4]P42可见,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两种危险对党的生命威胁之大,如果掉以轻心,亡党亡国的结果决不是危言耸听的。

克服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两种危险,必须做到执政廉洁。执政廉洁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对待权力,权力背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对待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是执政廉洁建设的关键。党中央一再要求党的领导干部经受住权力的考验,将手中的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牢固树立党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观念,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党中央反复强调除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没有自身的利益,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能不能经受住权力和利益的考验,是决定它能不能凝聚民心,能不能具有战斗力,能不能长期执政的前提条件。执政廉洁是有效克服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两种危险的法宝。

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上个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时期概括总结出来的党的优良作风。在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民主革命时期,党深切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在党长时期处于“非法”、“秘密”、“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里,脱离人民群众,不仅党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在敌人的“围剿”追捕下共产党人的生命也难以得到保护。革命实践证明,离开人民群众,共产党一事无成。

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革命胜利获得了全国政权,政治地位和社会角色发生的变化需要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涵义。对此,党中央从执政伊始就有清醒的认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告诫,就是提醒全党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在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1956年党的八大会议上,邓小平作修改党章的报告,用很大篇幅阐述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他指出:“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并不是新的问题”,但是,“由于党成了执政的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邓小平严厉批评党内存在“滥用党的威信”,“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从不确切的情况出发,从想象和愿望出发,主观主义地来考虑和决定他们的工作”等现象,要求全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他强调:“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8]P216-221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党多次开展整风运动,坚持不懈地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地开展反对腐败的斗争,为保持党的作风纯洁而努力。虽然由于“左”倾错误的发生以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曲折的实践使党的作风受到过破坏,但党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也没有因此而丧失群众。这正是因为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依靠自身和人民群众来不断纠正错误,不断端正作风的强大能力。

1978年底,改革开放决策的实施揭开了党的建设新的一页。邓小平从一开始就将党的建设提到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9]P178“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9]P358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说明党的作风建设既要持之以恒,又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各种诱惑增多,享乐主义思想滋长,使党内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腐败案件接连发生,贪污受贿犯罪行为严重败坏党的作风。第二,一些干部将官位视为追逐名利的资本,头脑里只有升官晋级的观念,将党和人民利益对立起来,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用劳民伤财的所谓“政绩”为个人提拔开通道路。第三,公仆意识淡薄,服务责任感削弱,把人民当做自己的工具,遇到事情患得患失,漠视群众意见,不顾群众利益,将党的群众路线完全丢在脑后。第四,缺乏正确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不讲究领导方法,工作手段简单,碰上复杂的矛盾,群众工作乏力。第五,不下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关在办公室里拍脑瓜想主意,依主观作决断,凭兴致办事情,导致事关民生的公共决策脱离实际,违背民意。第六,不虚心向群众学习,不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用固定的经验处置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新问题新矛盾,失职渎职造成对人民利益的损害。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妨碍党的先进性,必然疏离干群关系和破坏党群关系。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与其他政党标志性的区别就在于它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党的十七大显示了党的建设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思路,在整体推进上,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同步发展的战略。在重点突破上,确定了各项建设的切入点。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立足于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执政廉洁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廉洁型政党的建设目标定位

新世纪的头十年,是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从实践上看,党中央先后领导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争先创优”三大活动,广大干部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接受普遍教育的同时,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形成了许多创新的实践措施。从理论上看,提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的建设任务,阐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略,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强调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创建,发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号召,作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新布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号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党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升华。这些实践和理论成果,为继续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永恒性,决定了探索党的建设发展道路的脚步不能停止。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首先要解决党的建设目标定位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目标定位也不相同。从实践出发,根据形势变化和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及时调整党的建设目标,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建目标定位的调整看,党中央的思路逐渐清晰。

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概括是:“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与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5]P55这个概括比较简单,主要突出了改革、纪律和宗旨,反映了改革开放初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概括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P45这个概括提纲挈领,主要突出了思想武装、抵御风险、与时俱进的建党要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从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概括了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10]P276这个概括以“三个成为”的明确要求,从党的宗旨、方略和作风三个方面提炼党的建设目标,在党的十五大的概括基础上更加具体化了。

2007年党的十七大的概括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用了党的十七大这个概括。这个概括保留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建党目标的基本意思,在语句上更加精炼。

党中央关于建设目标的定位不断作出新的概括,这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在这些概括中,“廉洁”是一个关键词。近年来,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创新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思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2008年2月18日,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4]P253这两个崭新的概念对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目标定位十分重要。“创新型政党”的主要指向是党的思想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指向是组织建设。按照党的建设系统性和协调性原则,作风建设也应该形成明确的目标定位,“廉洁型政党”理应成为作风建设的指向。

廉洁型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两项:一是认真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二是坚决遏制权力腐败。这两项任务是执政廉洁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只有紧紧抓住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遏制权力腐败,才能牢固和加深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从“廉洁型政党”进行建党目标的定位,不仅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而且也是人民举双手赞成的事情。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深恶痛绝以及对改善党群关系的强烈愿望看,提出廉洁型政党的建设目标必将深得民心。“廉洁型政党”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概念,将它作为党建目标顺理成章。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十六大以来主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D2

A

1004-3160(2012)01-0016-04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编号:10JZD0001]部分研究成果。

2011-11-09

齐卫平,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党研究等。

责任编辑:秦小珊

猜你喜欢
消极政党作风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让自己发光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