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份制的重新审视与反思

2012-04-12 03:00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资本家经理层

余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对股份制的重新审视与反思

余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无论是从所有权还是从行为权来看,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最不明晰的企业制度。从本质上看,股份制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它使得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但也预示着金融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统治。不过,产业资本家对于金融贵族的反抗比不得他们在历史上对于土地贵族的反抗,这是因为金融资本其实是产业资本自身的产物,不废除产业资本就不可能废除金融资本,也不可能摆脱金融资本的统治。

股份制;产权;金融资本;产业资本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谈到股份公司的成立时提到,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1]。

如何理解这个“扬弃”,国内学术界曾绞尽脑汁地展开过争论,有人就此把股份制说成是公有制,并认为它是“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如果这两点同时成立,说明公有制是可以做到产权明晰的,就不应当用产权不明晰来指责公有制,并以此强迫公有制企业改制、甚至私有化。

然而,股份制本身既不是产权明晰的,也不是公有制。马克思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傅立叶称其为工业封建主义是正确的,它代表着封建主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回归,预示了金融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统治,而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对这种封建主义的反抗。

一、产权明晰问题

对于产权这个词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所有权,一种是行为权,而国外的产权理论更多的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产权。下面,我们就分别从所有权和行为权来分析产权的明晰问题。

1.所有权明晰问题。主张产权明晰的人士认为,“谁在企业中拥有多少所有权由个人所持股份的多少来代表。股份的多少决定了股东在企业里的权利与利益,也代表了承担风险的大小”[2],并认为在股份制下,“企业产权关系清晰,责任明确,组织严密,运作规范”[3]。但是,正如韩德强所指出,上市股份公司的“产权被分割成数千万份,每时每刻在被交易之中,绝大部分持股者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分红,而是想从股价的波动中获取收益,因此产权最模糊”[4]。美国通用汽车前总裁托马斯·墨非也曾指出,“不少所谓的‘投资者’,眼睛只盯在短期的股票投机交易上,根本不配被称为‘所有者’”[5]。

在中国上市股份公司里曾有一个口号叫做“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但是,一方面,在股票交易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每分钟可能都在变化,上市公司并不明晰它的股东到底是谁,不清楚在为谁创造价值,又如何能够明晰所有权呢?另一方面,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权利和收益与其所持股份并不像理论所说的那样是成比例的。例如,在股份制公司里,小股东的所有权仅仅包含股票转让等少量权利,而大股东则由于能够决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人选,从而可以获得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权利,以及要求股份制公司为大股东贷款担保并承担大股东投资失败风险的权利。至于股份制公司赢利以后是否分红以及如何分红,也都是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并没有发言权。大股东还可以直接将其家族成员安置在经理层,以经理层收入的形式拿走利润。此外,小股东对于资产的使用也是没有监督权的,股份公司中的监事会也是听命于大股东的。

尽管如此,对于那些持股比例达不到50%的大股东而言,其所有权能否包含上述为大股东所拥有的权益,还要取决于其他股东能否联合起来使所持股份超过该股东所持股份,因此,其大股东的地位也是不明晰的。除上述所有权不明晰的问题之外,在包含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在内的以现代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企业中还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所有权不明晰的情况。

这种所有权不明晰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是由于在雇佣劳动制下所有者的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被非所有者的劳动者消耗掉所造成的。原资产的所有权会随着原资产的消失或报废而转移到劳动者生产的新产品上去,但该资产所有者则有义务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如果该新产品所有者付不出给劳动者的工资,则法院有权拍卖该新产品,从拍卖所得中支付劳动者工资。可见,这种新产品的所有权也是不完全明晰的。

另一方面,劳动者在使用该资产的过程中,可能会浪费或损害该资产,使得资产所有者在失去该资产时,其所有权无法转移到相应的新产品上去,故而这样的所有权也是不明晰的。例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一家庸人报纸《旁观者》的报道,在曼彻斯特金属丝加工公司实行资本家和工人合伙经营以后,“第一个结果便是材料的浪费突然减少,因为工人理解到,他们没有理由比对待资本家的财产还更厉害地浪费自己的财产,而除了黄账以外,材料的浪费大概是工厂亏损的最大原因了”[6]386。显然,随着财产的被浪费,其所有权也就随同消失了。

2.行为权清晰问题。科斯所认为的产权实际上是指行为权,譬如污染河流的权力。就行为权而言,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等环节涉及不同人群的行为,因此,企业的行为权是高度分散和高度不确定的,从而也是无法明晰的。

众所周知,现代股份制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东的出资形成企业法人的财产,此法人财产是由经理层来掌管和使用的,股东对企业法人财产的支配必须通过经理层来进行,从而只有那些能够决定经理层任命的股东才能够拥有相应的行为权。但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理人市场的存在,经理人有时会看重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中的价值,从而未必会听命于大股东,使得大股东的行为权大打折扣。例如,美国惠普公司在购并康柏公司时,拥有15%惠普股份的惠普公司两位创始人的家族反对惠普和康柏合并,并认为惠普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能为持股人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且反对者还认为,此次合并使得惠普公司增加了电脑业务,并稀释了公司股东在赢利的打印机业务中的股份。但是,惠普公司的经理层谋求到持有近八成股权的中小股东的支持,最终完成了合并。事实上,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行为权就不可能是明晰的。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分配给经理层一些股份,即所谓的剩余索取权来激励他们为股东们效力。但是,只要经理层能够利用不对称信息独享隐蔽的获利,他就没有动力放弃这份行为权。

不仅股东的行为权不够明晰,经理人的行为权也是不明晰的。其一,股东对其行为权的限制程度是随着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变化而变化的。像美国安然公司的经理层由于得到了负责审计和监督公司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支持,其行为权和基于这一产权的得利就要比那些没有得到会计事务所支持的经理层要多一些。其二,经理人的职位是处于不确定状态的,因为他也是一个受雇佣者。一旦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在股市中表现不佳,经理人也有可能被免职,而这种表现不佳有时是由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如股市中的恶意炒作等造成的。其三,由于一些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过大,也会使其行为权受到限制。

实际上,西方理论学界已经提出了利益相干者理论。该理论将一个企业的行为权分解给了所有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即利益相干者。同时,美国一些地方政府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股市中出现的,以企业职工、债权人、顾客以及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干者的利益严重受损为代价,进行短期获利的“恶意收购”行为,修改了《公司法》,增强了经营管理者抵御恶意收购的能力,并在恶意收购得逞后,能够保护一般雇员的利益。

但是,正如有人所指出的,一方面,“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相互竞争的,实现一方的利益必然是对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7],“在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股东要求企业分得更多的红利,员工要求提高待遇和福利,顾客要求企业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能为其带来高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要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以降低风险并且企业的购买价格不要太低,政府希望企业能够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并增加税收收入,企业所在社区希望企业为社区带来高就业率、主动维护社区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和谐共处”。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的国际化以及先进的运输、通信特别是网络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影响范围”,“利益相关者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身份不确定,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而企业的行为权相对于所有权更加不可能明晰了。

3.产权明晰的局限性。马克思早就指出:“一旦涉及所有权问题,那么坚持把儿童读物的观点当作对于任何年龄和任何发育阶段都是惟一正确的观点,就成了神圣的义务。”[6]821

一些人为了发展经济,先是主张“抓大放小”,等小的国有企业名卖实送和半卖半送之后,再以反垄断来要求“放大”。如果大的国有企业过大以至于无法一次性出售,就要求以股份制替换公有制的方式来“放大”。为此,他们罔顾西方企业管理实践的现状,声称股份制是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并认为“产权清晰的程度体现着企业制度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的程度”[8]37-3811。

事实上,“产权最明晰的企业是一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企业”,而且是没有负债且独立劳作的纯个体企业。这种产权明晰的企业根本不可能体现企业制度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实际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明晰越来越不可能。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最不明晰的企业制度。要知道,即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企业生产作为一种社会化生产,也要强调合作共赢,而产权明晰则强调的是生产的孤立化和个体化,是在利益上针锋相对、斤斤计较的非合作博弈。“过分强调产权明晰,等于让企业无法生产运营,员工无法合作,等于让企业破产倒闭。”[4]

显然,根据产权明晰理论来进行的国有企业股份化改制在理论上是有欠缺的,而据此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需要认真反思。

二、股份制的本质

对于一些人所倡导的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马克思根据当年的英国案例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一种涉及管理工资的新的欺诈勾当在股份企业中发展起来,这就是:在实际的经理之外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一批董事和监事。对这些董事和监事来说,管理和监督实际上不过是掠夺股东、发财致富的一个借口而已。破产法庭进行的审理表明,这种监督工资照例和这种挂名董事实际行使的监督成反比[1]438。马克思还指出:“不应当忘记,在股份公司中联合起来的不是单个人,而是资本。由于这一套做法,私有者变成了股东,即变成了投机家。资本的积聚加速了,其必然结果就是,小资产阶级的破产也加速了。特种工业巨头出现了,他们的权力同他们的责任则成反比,因为他们只对他们所有的那一大宗股票负责,而支配的却是公司的全部资本。他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成员,而大多数股东却不断地变更。”[8]37-38对此,马克思认为,“傅立叶不朽的功绩在于,他预言了这种现代工业形式,把它称为工业封建主义”[8]38。

事实上,股份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它们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但是它们还没有像中世纪的帮会那样,形成自己团体的良心,来代替它们那由于组织本身的缘故而摆脱了的个人责任感”[8]610。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股份公司中频频出现的丑闻,如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等,持续证明着马克思的观点,证明着这一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缺陷。

当然,股份公司的成立在历史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它使得“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1]494。但它同时还表明:“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6]873而“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6]874

三、金融资本的统治与反抗

今天的金融资本相对于一个半世纪之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它的封建性统治的原则却是在那时就已经确定了的。例如,马克思曾经指出,当时法国的冒险家皇帝波拿巴及其同伙设立股份银行的指导原则就是,建立大量的工业企业,不是为了进行生产上的投资,而只是想取得投机利润[8]38。这种把工业封建主义(即股份公司)变成证券投机的封建纳贡者的思想,正是今天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的指导原则。例如,卷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中国境外金融资本的代言人就表示,该资本不会是国美电器永远的持股人,一般的做法是5~7年左右退出。同时,这场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马克思对于这些金融业的寄生者阶级的一个判断,即他们不仅能周期地消灭一部分产业资本家,而且能用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来干涉现实生产——而他们既不懂生产,又同生产没有关系。有意思的是,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就是由一家美国大投资银行即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而引爆的。但是,尽管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不是破产就是被迫转变成商业银行以甩掉包袱,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却一点也没有少。

事实上,正是股份制的出现方便了金融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统治。其一,股份制使得产业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由雇佣的职员来执行了。产业资本家拿红利、剪息票、在金融资本家为各种资本家相互争夺彼此的资本而开设的赌场——证券交易所中进行投机,除此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社会活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初排挤工人,现在却在排挤产业资本家了,完全像对待工人那样把他们赶到过剩人口中去,虽然暂时还没有把他们赶到失业大军中去[9]。而股份制也使得金融资本可以很方便地以控股的方式控制产业资本和进行炒买炒卖。其二,股份制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增大了经营的风险。时不时出现的技术革命有可能导致产业资本家的生产资本贬值,某些生产要素可能因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其价值发生大幅波动,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可能导致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商品价格下跌,这些都可能使产业资本家的资本价值不但不能得到增值,反而要遭遇亏损或被吞没。同时,随着每一单个生产过程规模的扩大,预付资本的最低限量的门槛也会随之提高,于是,这两个方面都使得产业资本家不得不仰赖金融资本家的融资支持,产业资本家的职能也就越来越转化为各自独立或互相结合的金融资本家的垄断。

随着垄断金融资本家获得了决定货币发行和基础利率的权力,在种种金融投机中,垄断金融资本家总是先知先觉、稳赚不赔的。吃亏的只是这个金融寡头圈外的产业资本家和中小金融资本家。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破产的大银行和大商业机构中没有一家是金融寡头旗下的,美联储的股东们旗下的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扩大了。

随着垄断金融资本日益取代当代压迫和掠夺资产阶级的封建贵族的地位,产业资本对于垄断金融资本的反抗也增加了。例如,产业资本通过货币主义学说强调了货币政策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重要性,要求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不要快于产出的增长速度,以免造成通货膨胀。但是金融资本以反通货膨胀为由通过提高利率和财务费用,使产业资本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货币主义。随后金融资本一方面通过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创新,大肆瓜分产业资本的利润,甚至侵吞产业资本家的资本。为此,笔者在2010年出版的《经济学的真相——宏观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曾预言:“产业资本家总有一天会发现,他们再一次站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只是这次革命的对象不是土地贵族而是金融贵族。”一年半以后,美国果然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99%的美国人起来反对1%的垄断金融资本家集团。不过,产业资本家对于金融贵族的反抗比不得他们在历史上对于土地贵族的反抗,这是因为金融资本其实是产业资本自身的产物,不废除产业资本就不可能废除金融资本,也不可能摆脱金融资本的统治,甚至连多少限制一下金融资本都极为困难。

占领华尔街运动表明,资本主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而股份制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发展的最后形式,也是生产资料公共使用的不完备形式的最高阶段。笔者认为,也许割掉这个私人依据股份大小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的资本主义尾巴,将股份制转换成社会成员集体平等占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取得生产资料公共使用的完备形式,社会就能向前迈进一大步,就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类的历史就能进入新的一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94 -495.

[2]梁小民.为什么民营企业很难做大?[J].今日工程机械,2004,(4).

[3]郭小聪.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32.

[4]韩德强.混合经济体制与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的影响[J].探索,2005,(4).

[5]唐更华,等.美国企业控制权配置新格局及其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李云.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J].现代会计,2005,(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40.

F01

A

1007-4937(2012)02-0063-04

2011-12-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研究项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规律研究”(05@ZH005)

余斌(1969-),男,湖北武汉人,研究员,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资本家经理层
关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董事会监督下经理层行为选择研究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障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