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厚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 郑州 450002)
绝代佳人的颂歌
胡世厚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 郑州 450002)
洪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是古代众多同类题材文艺作品中塑造得最丰满、最鲜明、最完美、最有艺术魄力的艺术形象。她品端貌美,聪慧多才,册为贵妃,深得宠幸;她感情真挚,要求爱情专一;马嵬兵变,因情请死,为国捐躯;她痴情不悔,感动上天,得以天宫重续旧缘。她是一位值得同情赞美的绝代佳人。
长生殿;杨玉环;痴情;绝代佳人
杨玉环,历史上实有其人,《新唐书》、《旧唐书》后妃传中都有她的传。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深受宠爱。安史之乱,随驾西逃;马嵬兵变,被赐自缢。这段历史及杨玉环的遭际,曾引起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戏剧家的关注和兴趣,杨玉环成为他们笔下和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或褒或贬,各呈异彩。然而,塑造得最丰满、最鲜明、最完美、最有影响、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当推清初洪昇创作的传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
洪昇笔下的杨玉环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作者开篇清楚地介绍了杨玉环的身世、德性、容貌。杨玉环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父亲杨元琰官为蜀州司户,是一个从七品下的小官。因父母早亡,寄养在叔父杨玄硅家中。玄硅时任河南府士曹参军事,也只是一个正七品下的小官。尽管是小官宦人家,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富裕的。杨玉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温柔貌美,能歌善舞,被选为宫女。就是这样的身为一位普通宫女的杨玉环,因“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被李隆基看上,“册为贵妃”。
杨玉环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少女,霎时间,一步登天,由普通宫女而成为贵妃,得到受亿万人钦羡的皇上做丈夫,而且这个丈夫又是那么多情,喜欢她、夸奖她、宠爱她,甚至赐金钗、钿盒,与她定情,愿与她白头偕老。她是又震惊又喜欢,既满意又沉重。她以为自己有了出头之日,终身有了依靠,于是便把自己的一颗纯情的心和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托付给自己的丈夫李隆基。洪让杨玉环一上场亮相就不同凡响,出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的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崭新的杨玉环。她的不同在于:
其一,杨玉环是正面形象。洪昇一反封建传统的女人祸水、误国根芽的谬论,抛弃了史书上或传说、文学、戏曲中泼在她身上的与安禄山私通的污泥浊水,把她塑造成一个天真纯情、德性温和、丰姿秀丽、感情真挚的绝代无双的讨人喜爱的正面形象。
其二,杨玉环的身份是宫女。宫女是后宫专门侍奉帝王嫔妃生活起居的。充当宫女意味着永远与父母不得相见;葬送了青春,守一辈子寡,直到老死;纵然长相俊美,终生也难得有出头之日。可见,充当宫女是人间不幸的事,是对人性的摧残。所以,一般人家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充当宫女的。选宫女,多是宫廷官府在民间强迫征选的。天宝年间甚至设有专门密访“艳色”美女的“花鸟使”,选择良家美貌女子入宫,充当宫女。杨玉环就是这样被选入宫的。在《弹词》中,李龟年说得清楚:“想当初庆皇唐天下太平,访丽色把蛾眉选刷。有佳人生长在弘农杨氏家,深闺内端的玉无瑕。”洪昇摒弃了杨玉环曾是寿王妃的史实,把她的身份写成从民间征选的宫女,用心良苦,是寄予深切同情的。
其三,杨玉环不仅年轻姿美,貌压群芳,而且品德端好,性格温和。李隆基得到杨玉环,高兴得如获珍宝,认为他找到了晚年可以相依的伴侣。从这里看,李隆基选妃的标准,并没有单取貌美,而首先看的是“德性温和”,要“德容兼备”。李隆基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并没遵守他自立三妃的规定,因为他曾在废了王皇后之后,册封十分宠爱的武氏为惠妃,礼同皇后,如今武惠妃已逝,他不好再用三妃之首惠妃之名,故承旧制,册封杨玉环为四妃之首贵妃,因为未立皇后,所以杨玉环享有皇后之礼。这样一来,杨玉环就成了后宫之主,掌管后宫事务,统领后宫三千粉黛。她的地位虽在众多嫔妃之上,却成了众矢之的,三千粉黛成了她的情敌。册封之前,乃至册为贵妃之后,都未见杨玉环有妖艳妩媚媚主争宠之举。洪昇在这里强调杨玉环的“德性温和”、“德容兼备”,是煞费苦心的,这里寄有他的赞美之情。
杨玉环册为贵妃,与李隆基朝欢暮宴,恩恩爱爱,甚得宠幸,独领后宫三千粉黛。李隆基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将曾经非常宠爱的梅妃以小过移至东楼。正当杨、李两情恩爱炽热之时,出现了新的波折。三月三日,杨、李游幸曲江,诏杨兄国忠及其三姊妹同游。这次春游本来是李隆基讨杨玉环欢心的活动,没料到寄情声色的风流天子看上了“妆梳淡,天然无赛”的虢国夫人,单单留她赐宴别殿,“三杯之后,便暗中筑座连环寨,哄结上同心罗带”。在宫廷,这对李隆基来说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作为贵妃、妹妹的杨玉环如果圆滑世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可是,杨玉环娇纵任性,容不得眼睛里有灰尘,妒意大发。“先自回宫”,惹得李隆基“十分不快”、“竟不进西宫”,并以忤旨为由,将杨玉环遣出皇宫,送回其兄杨国忠家中。杨玉环曾经天真地认为“君心可托,百年为欢”,谁知“君心无定”,爱情别移,为着虢国夫人,竟然轻易地把钗盒定情的新婚恩爱妻子赶出宫门。此时的杨玉环怎么不伤心、痛苦、失望、怨恨呢?
杨玉环是聪明女子,她在宫中生活这么长时间,对宫中的规矩制度应该了解。所以,她知道自己被皇帝怒遣回家的后果意味着她将永远失去心爱的丈夫,永远再进不了宫门,一生就此断送了。这时,她一方面悲痛,埋怨丈夫无情,另一方面又想念丈夫,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不该因此惹丈夫生气。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力士前来劝她,杨玉环就一往情深地剪下一缕青丝,让高力士送与李隆基,并转话表示忏悔。李隆基看着杨玉环为情而断的青丝,情动于心,更感自己“一时失计,将她遣出”的不妥,便在“有罪放出,悔过召还”的大度幌子下,下台阶召还杨玉环。夫妻相见,杨玉环检讨自己无状,上干天谴,表示今后承认宫廷的婚姻,皇上可以随意承幸别的嫔妃,不再有妒忌之心。杨玉环这样说也许是违心的、无奈的。李隆基则承认错误,“寡人不是”,“一时错见”。于是,夫妻重归于好。
杨玉环“截发感君”之后,更得李隆基宠爱。她为了与梅妃“惊鸿”舞争胜,谱制了“霓裳羽衣”曲,既表现了杨玉环的聪明、才情,又赢得了通晓音律的李隆基的赞赏。李隆基原先并不知杨玉环熟谙音律,如今得到这样的知音,当然宠爱有加。杨玉环不仅懂音律,能制曲,而且善舞。李隆基设宴长生殿为玉环庆贺生辰。李龟年引梨园弟子演奏玉环谱制的“霓裳”新曲,出乎意料,杨玉环竟然登上亲自制作的舞盘,翩翩起舞,李隆基高兴地以羯鼓节之,并将自己佩带的锦香囊赐给杨玉环。夫妻恩爱,更深一层。《霓裳羽衣》本是唐代的法曲,是经过李隆基加工修改而成的。洪昇把这一著作权移给杨玉环,显然是为了突出她以自己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才情,可以成为李隆基志同道合的知音,这就使杨玉环形象更加光彩动人。
杨玉环把爱给了李隆基,谁能想到风流天子还没忘记弃置楼东的梅妃。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李隆基借身体不适夜宿翠华西阁,召幸梅妃。这本来也是极平常甚至很正常的事。杨玉环得知后,竟然把自己说过的不再妒忌的话抛到九霄,毅然到翠华西阁“捉奸”兴师问罪,甚至请丈夫赐斥放,并归还定情的金钗钿盒,以此断情。杨玉环感到自己是深深爱着李隆基的,而他却一而再地移情别恋,自食其言,而且还装病说假话欺骗自己。杨玉环对李隆基失望了,甚至绝望了,与其被遣,不如自己请遣,也许以这样自己退出、牺牲自己的办法,能成全自己所心爱的丈夫;也许以以退为进为办法,能用情感动丈夫。杨玉环的一片真情,果然深深地打动了李隆基,使用情不专心猿意马的风流丈夫不仅再次承认错误,而且使他的爱情,经过这番波折,从不专一走向专一。杨玉环终于征服了李隆基,得到了丈夫的心,在爱情上获得了胜利。这在中国三千年帝妃婚姻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关于杨、李爱情出现的两次波折因为什么,又是为了什么,历来学人对此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她要用自己的色艺,施展自己的娇妒,压倒博得明皇喜爱的梅妃,挤掉自己的姐姐虢国夫人,牢牢地抓住明皇,达到专宠固宠的目的。”或者说,杨玉环是用心机耍手段,邀宠固宠。其实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杨玉环是个女人,她对丈夫一片真情,她要求丈夫忠于自己,爱情专一,是合乎情理的。爱情本来是自私的东西,有排他性。妒是爱的另一种表现,爱情专一必排他,排他则必妒,这是人之常情。杨玉环在这里以平等的身份,用平民女子的心态,要求作为皇帝的丈夫爱情专一,虽然合乎人之常情,但不切实际。她生活在封建时代,面对的是有一夫多妻特权的封建帝王,她妒忌、怨恨,都无济于事。
杨玉环为什么“妒”?因为她所爱的人被别人所夺,她要夺回她所爱的人。她忠于爱情,要求丈夫爱情专一,对已失宠的梅妃“常自提防”,说什么“非是我容不得你,只恐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这话也是实话实说。后宫的争宠斗争就是这样尖锐残酷的。显然,她是由于维护自己的爱而产生了妒忌。由于妒忌她竟然不看对象,不顾后果,敢于对有一夫多妻特权的移情别恋的皇帝说不,敢于触犯“七出”的封建礼教,这在当时是一般妇女所做不到的,是十分勇敢的行为。明代思想家李贽,主张一夫一妻,对“妒妇”极为称赞,誉其为“贤主”。清代的俞正燮,在《妒非妇人恶德论》中为妒妇辩解张目,认为:既要男子多妻,怎怪妇人妒?“妒者妇人常情”,视妒妇为一种祸害,百般诋毁,是没道理的。李、俞的这种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和反封建意义。而洪昇在创作实践中借杨玉环的言行表现了这种具有民主意识的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安禄山范阳起兵叛唐,气势汹汹,过黄河,陷洛阳,破潼关,逼进长安。唐明皇平时无备,兵力难挡,为避锋芒,率贵妃、王子及百官逃亡西蜀。行至马嵬坡,六军哗变,杀死专权招乱的杨国忠,进而要逼杀杨玉环,军士激愤高呼“国忠虽诛,贵妃尚在,不杀贵妃,誓不扈驾”,力逼明皇“割恩正法”。所谓“正法”,意谓对判死罪者依法处以极刑,以明正典刑。杨玉环有何罪?触犯了什么国法?李隆基急忙辩护,说:贵妃在后宫不问政事,外面的事什么都不知道,她有什么罪?逼杀贵妃的龙虎大将军陈元礼说:“臣启陛下,贵妃虽则无罪,国忠实其亲兄,今在陛下左右,军心不安。若军心安,则陛下安矣。”这席话说得明白,杨玉环没有罪,只因她哥哥被杀,军士心有余悸,害怕杨玉环报复,不得不杀她。显然,逼明皇杀贵妃是因其兄杨国忠。
杨玉环随驾,不辞辛苦,逃亡西蜀,没料到发生了马嵬兵变。这时杨玉环头脑是很清醒的,她知道当时的形势极为严峻,安禄山叛乱,六军迁怒杨家,她若不死,六军不护驾西行,这样她深爱的丈夫和他的江山都难保,所以主动请死。杨玉环在陈元礼和六军的逼迫下,尽管不愿意死,与丈夫依恋难拾,但仍然劝丈夫说“望吾皇急切抛奴罢”,“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愿甘罢”。李隆基在江山美人两难之间,宁舍江山,不弃美人,痛苦地说:“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甚至说,他们“若是再禁加,拼代你陨黄沙”。这样钟情的皇帝,历史上有过几个?然而,无辜受累的杨玉环,洞悉形势,深情地劝慰丈夫:“陛下虽则深思,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这几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杨玉环深明大义、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高贵品质。李隆基在万分悲痛、难以割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从江山社稷大局考虑作出了痛苦的抉择,同意杨玉环自尽。在这种情况下,杨玉环依然挂念着丈夫,她怀着深情,嘱咐能体会丈夫心意的高力士悉心侍候丈夫;她希望丈夫忘掉自己,免得念深伤身;她希望定情的钗钿为她殉葬,死不忘情,永远陪伴她。这种深情厚谊,可昭日月,可动鬼神。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可贵的;求生的欲望,人人都有。而杨玉环在形势逼迫和无可奈何的死亡面前,不向丈夫求情,不愿让心爱的丈夫为难,以致连累心爱的丈夫。她只有悲伤,没有求生;只有离别之痛,没有怨夫之恨。她为了深爱的丈夫,为了丈夫的江山社稷,甘愿请死。洪昇把她的死由为丈夫之私情升华到为君尽忠、“为国捐躯”的爱国之情,并借剧中人物之口高度评价杨玉环之死。李隆基说她的死,是“为国捐躯”,为了纪念她,给她塑像建庙,并以隆重的祭奠征战沙场而英勇牺牲的将士之礼仪祭奠她。马嵬坡士的评价更高,说杨玉环生不负皇恩,为国捐躯,使明皇平安幸蜀,皇图得以中兴。就连宫廷乐师李龟年也十分同情遇难的杨贵妃,他无限感慨地说:“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甚至逃亡流落在江南的宫女念奴、永新,也不忘旧恩,清明节设立灵位牌痛哭悼念祭奠冤死的杨贵妃。这些都说明,作者对杨玉环之死是怀着深切同情的,并把杨之死提到拯救国家的政治高度,给予高度赞扬。这正好体现了作者在《传概》中所说的“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的创作意图。杨玉环不仅无罪,而且是解除国难为国牺牲的巾帼英雄。她的死,是死得其所。
杨玉环死前,非常痛心,悔恨“在生所为,那一柱不是罪案。况且兄弟姐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杨玉环说她兄弟姐妹的罪恶皆由她,这倒是事实,也是人们所共知痛恨的。那么,她说的生前所为的罪案是指什么说的?杨玉环没有明说具体内容。从剧中看,被人指责可以称为罪案的有三点:使明皇沉溺声色,弛了朝纲;册为贵妃,杨家因裙带关系一门荣宠;喜吃鲜荔枝,使黎民遭难。
李隆基沉溺声色,不是由杨玉环开始。在杨册为贵妃之前,李就已沉迷声色,宠幸梅妃。李隆基自己也说“近来机务余闲,寄情声色”,还说什么“界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乡,白云不羡仙乡”。这一段话可以说明,李隆基不是得了杨玉环之后,才寄情声色、弛了朝纲的。在剧中恰恰有两处可以说明杨玉环是不希望李隆基沉迷女色的。一是在《定情》里,杨玉环要学习汉代的班婕妤,出行不与汉成帝同辇,避免丈夫沉迷女色。二是在《絮阁》里,杨玉环在翠华西阁看到了梅妃的翠钿凤鞋,对高力士说:“昨夜谁侍陛下寝来?可怎生般凤友鸾交,到日三竿犹不临朝?外人不知呵,都说嫦君王是我这庸姿劣貌。那知道恋欢娱别有个雨窟云巢。”并请陛下早出视朝,不要辜负等候在朝堂前的文武百官。杨玉环的话,是讥讽,是批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她不愿担当丈夫因恋她而弛了朝纲的罪名,也不希望丈夫因恋色不视早朝。其实江采、杨玉环都没有罪过,寄情声色,弛了朝纲的是李隆基。她们在这里不过是代夫受过而已。像李隆基这样的风流皇帝,如果不宠幸杨玉环,还会宠幸张玉环、王玉环。洪昇在《弹词》中用两个剧中人的对话,明白地说清了这个问题,一个老汉听了李龟年说的天宝遗事叹息说:“只可惜当日天子宠爱了贵妃,朝欢暮乐,致使渔阳兵起。说起来令人痛心也!”此句话立即遭到曾经在长安窃听《霓裳羽衣曲》、出钱看贵妃遗袜的会吹铁笛的李瞢的批驳:“老丈,休只埋怨贵妃娘娘。当日只为误任边将,委任权奸,以致庙谟颠倒,四海动摇。若使姚、宋犹在,那见得有此。”老汉一听,表示赞同说:“这也说的是波。”
杨玉环册为贵妃,一门荣幸,兄杨国忠封相,姊妹三人皆封夫人。这是事实,也确是因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而起。但这是封建社会封赠制度造成的,既不是杨玉环受宠而特封的,也不是她恃宠而要求李隆基特封的。据引《旧唐书·后妃传》载,凡是册为后妃的,其父母兄弟姐妹等皆得封赠。如唐玄宗的武惠妃,“上即位,渐承恩宠。及王庶人废后,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所生母杨氏,封为郑国夫人。同母弟忠,累迁国子祭酒;信,秘书监”。《唐肃宗·张皇后传》:“肃宗即位,册为淑妃。赠父太仆卿去逸左仆射,母窦氏封义章县主,姊李昙妻封清河郡夫人,妹师师封郧国夫人。”据此可知,玉环姊妹、父兄获得封赠是封建制度规定的。至于其兄杨国忠弄权误国、三夫人奢侈耗费民膏,亦非杨玉环之过。剧中未看到杨玉环干政谋私,为其姊妹讨封赏,或授意、怂恿其兄弄权误国,他们各有各的罪,各有各的账,不能把兄妹的罪过强加在杨玉环头上。当然,六军和时人指责杨玉环、迁怒杨家是可以理解的。
与杨玉环直接有关的是西川海南道进献鲜荔枝,致使使臣践踏禾苗,踩死平民,祸害百姓,引起民怨。这一件可以说是遭受历代许多文人讥讽和抨击的事,成了杨玉环的一大罪孽。然而,平心而论,杨玉环幼年生长在蜀中,喜欢吃鲜荔枝。丈夫为讨妻子欢心,让她吃上新鲜荔枝,下诏让西川、南海进献,这是李隆基无视黎庶疾苦的昏庸之过,怎么也算是杨玉环的罪过呢?说实在的,身居深宫的杨玉环也不会知道她吃的鲜荔枝会给老百姓造成这么多的灾难!其实,宫中的所有,哪一样不是民脂民膏!
李隆基因色误国,因爱她而滥宠她的家人,为讨好她而下诏让西川、南海进献鲜荔枝,这些罪责都不应由杨玉环承担。在全剧中,杨玉环没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不干预政事,如果有过错的话,恐怕是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对弛了朝纲的李隆基未加劝谏。
纵然这些罪过不是她直接所为,但她仍诚心深切自责,向皇天忏悔,希望皇天能赦免她的罪过,目的是重续前缘。她对自己的痴情始终不悔,她向皇天说,“只有一点痴情,爱河沉未醒。说到此悔不来,唯天表证。纵冷骨不重生,拼向九泉等待”,“还旧日的匹聘”。说得多么清楚,多么坚决,多么真诚,她生前罪过都可忏悔,并请皇天宽恕,唯有痴情难以忏悔,还愿复旧盟。
杨玉环的痴情与忏悔,首先感动了马嵬坡土地。他给玉环发路引,任其魂游,重寻叙盒盟,并向天孙说情,杨玉环生不负皇恩,死为国捐躯,至今不怨恨皇上薄情无义,仍然痛苦地思念着钗盒定情和生长殿中的盟誓,而且,近来“更自痛悔前愆”。马嵬坡土地的一席话,又打动了天孙,认为杨玉环“今到此地位,还记得生长殿之誓,有此真情,殊堪鉴悯”,而且“既悔前非,诸愆可释,吾当保奏天庭,令她复归仙位罢了”。玉皇准杨玉环复归仙位之后,杨玉环并不满足,当天孙责备李隆基薄情时,杨玉环为丈夫辩解,哭诉着说:“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杨玉环取出定情钗盒给天孙看,希望天孙怜悯,帮她再缘前缘。杨玉环竭力为丈夫辩护,开脱其罪责,表现出她的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同时,又维护了爱情的纯洁和尊严。与以前的妒忌任性相比,这时的杨玉环性格已变得成熟,形象更光彩。天孙劝她,如今你登仙班,情缘宜断!若再牵念旧情,恐怕又要遭坠尘劫。杨玉环意坚决,心似铁,毫不为由此而带来的痛苦所动摇,大胆地表明自己“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为了情丝再续,情愿谪仙班,不做神仙,如能双飞,重结“三生旧好”,又何惜人间再受罪折。这种大胆执著坚守爱情的不折不挠的精神超越了同类题材的杨玉环。是什么力量使杨玉环这样坚决?情,痴情。杨玉环形象发展到这个阶段,几乎成了“爱情”的化身。天孙本有让她重续前缘之意,只因恨明皇薄情负盟,今知玉环无怨,更受感动,愿奏天庭,让其天上重圆,以补离别之恨。
李隆基下诏,命道士杨通幽上天入地寻觅杨玉环,道士终于在蓬莱山见到她,转达上皇终日思念之情,杨玉环将丈夫所赐钗盒,分钗一股,劈盒一扇,请杨通幽转送上皇,代奏“只要两情能坚,自可前盟不负”。一个天上情痴,一个地上情种,深情感动天庭,终准其天上重圆。
杨、李在天孙周密的安排下,在月宫相见,二人牵手痛哭失声。一个是悔恨交加,深切自责;一个是死而无怨,深情自悔。杨玉环看着满脸痛苦与忧愁的丈夫,委屈怨恨都没有了,她心疼,她难过,她责怪自己的命运苦,甚至还责怪自己拖累了丈夫,让他经受惊吓,饱尝蒙尘播迁、相思的折磨。对于丈夫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她更是感动,认为能在人世间有这样一个牵挂自己的知己,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不值一提了。浓浓的情意,深深的挂念,生死不渝的爱情,杨玉环的心和李隆基的心贴得更紧,融得更深。在这种情况下,天孙宣读玉帝敕谕:“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这样一来,杨玉环与李隆基成为天上夫妻。一对人间的悲剧,由于痴情感动上天,演成了天上的喜剧,他们在天上结成一对美满理想的夫妻。这是对杨玉环苦难的补偿,是对杨玉环离恨的安慰,是对杨玉环痴情的回报,是对杨玉环叛逆封建礼教的赞赏!
对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天上重圆,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长生殿》最大价值之一和它久传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洪昇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适应我国传统的审美旨趣创造出了适应大众审美心理的大团圆结局,让杨玉环与李隆基在人间得不到始终的爱情,在天上重圆,永为夫妻。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它表现了人们对美满爱情理想的追求。杨玉环痴情,生前不计被遣后果,追求专一爱情,死后不恋仙般,追求旧盟重圆,这种为情生死不顾的执著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而且她追求的是平等的专一的爱情,这是对封建宗法婚姻的挑战与反叛。她的追求,是真诚的、纯情的、勇敢的、无畏的,她对封建宗法婚姻观念的叛逆,与崔莺莺、张倩女、杜丽娘,乃至林黛玉的叛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杨玉环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对爱情专一的要求,她的痴情,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杨玉环的形象在剧中经历了人、鬼、仙三次变化,无论人悲、鬼怨,还是仙愁,贯穿联结人物性格的始终是人物的痴情和执著。做人时强烈要求爱情专一而妒忌,为鬼时坚持一点痴情不动摇,成仙后固守钗钿旧盟,痴盼再结前缘,不管身份、地位、生命乃至存在的时空如何变化,那一腔痴情却生死难忘始终不悔,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身份的变迁,杨玉环对李隆基的爱,越爱越深,越爱越纯,无一点功利,渐趋理想之境,最终超越人间所有法制,凭借超越人鬼仙三界的神圣爱情冲破了天地间的一切阻碍,在天宫旧盟重圆。剧到这里,杨玉环形象已塑造完成,光彩照人、鲜明地呈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的既是一位品德端正、性格温柔、天真善良、姿容美丽、聪明多才、能歌善舞、痴情执著、追求男女平等专一爱情、具有民主意识叛逆精神的女性,又是一位深明大义、光明磊落、心系社稷、为君尽忠、为国慷慨捐躯的巾帼英雄。杨玉环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至情完美的、值得同情赞美歌颂的绝代佳人。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I206.2/.4
A
1007-905X(2012)04-0094-04
2012-01-02
胡世厚(1932— ),男,河南汝南人,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副主席、顾问、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戏曲、明清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