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玲 王勤颖 赵晓梅 董书宇
孙秀玲: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非特异性炎症,虽然这种慢性疾病不能根治却可以很好地控制,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哮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1]。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室对入院的56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6 例,男34 例,女22 例。年龄18~66 岁,平均45.6 岁。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2008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56 例患者中,伴有肺心病20 例,Ⅰ型呼吸衰竭10例,Ⅱ型呼吸衰竭8 例,除1 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1.2 方法 管床护士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内容和作用,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演示、个别指导、分发图册等形式,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2.1 心理指导 患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往往存在紧张、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加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进一步加重憋喘,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从加强护患沟通入手,用礼貌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运用暗示、解说、诱导、转移情绪方法疏导患者[3],从入院介绍、护理体检、巡查病房、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等环节,让患者感受到体贴和关怀,从答疑解惑中豁然开朗,消除对哮喘发作焦虑和恐惧心理,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尽快缓解症状,增强护理效果。
2.2 饮食指导 哮喘患者大多体质差、消瘦而热量消耗又大,要注意引导患者充分认识合理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性,饮食宜清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宜注重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及时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补充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豆制品、食用菌等食品,增强抵抗能力。不吃太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食过咸、过甜食品,忌生冷、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虾、蟹等海产品以及蚂蚱、蚕蛹等含有异体蛋白的食品,以防过敏诱发病情加重。
2.3 用药指导
2.3.1 气雾剂的正确使用 气雾剂使用前充分摇匀,指导患者做深呼气,把气呼出后含着喷口,抿紧嘴唇,把气雾剂喷嘴包严,接着做深吸气的动作,在深吸气开始时按压气雾剂瓶开关喷雾1 次,缓慢吸入,屏气5~10 s,然后再缓慢呼气。这样就会使药物最大程度地沉淀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普米克、必可酮等表面激素气雾剂后,用清水充分漱口,去除口咽部残留的药物,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2.3.2 激素的应用 采取有效的抗炎措施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炎作用,它能作用于炎症反应中的许多环节,有效抑制哮喘的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但长期用药可引起骨质疏松等全身反应。因此,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强的松、甲泼尼龙等药物控制疾病发作,待症状完全控制后遵医嘱逐渐减量,不宜骤停[4]。
2.3.3 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 氨茶碱是有效解痉平喘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此时,血药浓度需>10 mg/l,而在低浓度(5~10 mg/l 时)即有抗炎作用[5]。由于茶碱类中毒剂量与治疗量的血药浓度很接近,使用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发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失眠、心率增快等中毒症状,及时通知医师,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做好中毒抢救准备工作。
2.4 自我护理知识 引导哮喘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向患者详细讲解哮喘的发生、发展规律等有关知识及坚持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注意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如胸部发紧、喉部发痒、呼吸不畅、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保持镇静,尽量放松。指导患者养成随时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晨起后、夜醒时、晚睡前;学会腹式呼吸,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与血液循环,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喘息症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度进行散步及慢跑锻炼,改善和增强肺部呼吸功能,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改善哮喘症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判断病情,正确合理使用药物,不擅自用药,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5 预防诱发因素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净,无尘无烟,枕头、床单、窗帘应及时清洗,不接触尘螨、猫狗等动物的皮垢、霉菌、油漆、花粉、飞蛾等过敏原,居室内禁放花草、羽毛制品、地毯等,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避免大哭、大笑、生气、恐惧或紧张等过度的情绪反应和过度体育运动。谨慎使用解热镇痛剂、含碘造影剂、β 受体阻滞剂、镇静剂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药物。
支气管哮喘需要长期自我保健,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在哮喘控制和治疗中十分重要。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防治疾病的依从性,能有效控制或延缓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促进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护理理念,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李 洁,商临萍,王艳红,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2945-294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3]唐玉珍,陈爱腾,苏安青.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5):262-263.
[4]黄人健,李秀华主编.外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89-191.
[5]沈华浩主编.哮喘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