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雅华 安玉芳 韩淑梅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 150036)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患。人口老龄化、东北地区日照时间短及不良饮食方式造成的骨质脱钙和骨折并发症日趋增多,尤其是脊椎压缩性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高危人群进行骨量变化监测和骨折危险性预测,预防骨折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现状是对本病的预防不够重视,很少有受检者自愿到医院检测骨密度。我院在2009年至2010年间38例受检者,8例做CT骨密度检测(BMD),其他30例都是在腰椎CT检查同时由我们建议增加检测骨密度(BMD),报告如下。
2009年07 月—2010年09月,38例受检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8例为专项检测骨密度,另30例为做腰椎CT检查时经我们建议在一次腰椎扫描同时增加测试体模进行骨密度测量。受检者签知情同意书。
采用GELightspeedl6层螺旋CT机,AW4.3版工作站,骨密度(BMD)测试体模和BMD专用软件。
常规校正:每两周一次校准膜的扫描、扫描参数的标准化、扫描机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确保BMD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测量上的误差,满足诊断标准的选择及诊断标准的限度。
扫描:将骨密度测试体模平铺在CT扫描床上,测试体模中线与CT扫描床中线重合。将硅胶剂袋(液体体模)放置在受检者后腰部,令受检者仰卧在CT扫描床上,使其后腰部的硅胶剂袋与测试体模对齐,并确认硅胶剂袋在身体与测试体模之间紧密填充,无空气存留。扫描时应告知受检者闭气,通常扫描范围为第1l胸椎到第3腰椎五个椎体,腰椎间盘扫描的受检者扫描范围为第1腰椎到第l骶椎。选择其中三个无压缩或无其他疾病的椎体,每个椎体轴位扫描一层。扫描后将扫描数据发送至ADW4.3工作站,应用BMD软件对入选椎体逐一进行数据分析测定。BMD分析的结果包括受检者信息、各椎体的BMD数据、T-Score和Z-Score值(WHO标准)、年龄/性别与BMD值的曲线图,医师对检查结果的评价意见可在报告的底部相应区域输入,然后生成图文报告。
关于BMD的分析,WHO标准的T-Score和Z-Score值的意义:T-Score值是指将已测得的BMD的平均值与正常人群的BMD平均值相比较得到的标准差。因此,如果一个T-Score值是2.0,则该受检者的BMD的平均值是低于正常人群的BMD的平均值2个标准差。Z—Score值是指将已测得的BMD的平均值与同龄组正常人群的BMD平均值相比较得到的标准差。诊断标准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 我们采用与同龄组正常人群的BMD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即Z-Score值比较。38例中,Z-Score值低于同龄组正常人1.0的23例,评估为正常骨量;Z-Sc。re值低于同龄组正常人1.0~2.5之间的11例,评估为低骨量;4例Z-Score值低于同龄组正常人2.5以上,合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评估为严重骨质疏松,年龄均在66岁以上。 QCT测量机理,QCTBMD两周一次测量校正主要是根据水的CT值为0HU,气体CT值为-1000HU,然后通过体模的校正将松质骨相应的CT值进行线性回归,进而转化为体积BMD。体模与测量部位同步扫描,克服了CT机性能不稳定及与受检部位大小和形态有关的射线硬效应所照成的测量误差[1]。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年龄越大,其骨量丢失越明显,腰椎是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是骨量丢失最早和最常见的部位。虽然WHO将双能X线(DXA)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因其测量的结果是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总和,并非传统物理学的体积密度。QCT测量的是真正的体积BMD,且可测量代谢转换快的松质骨BMD,进而更早地反映骨量丢失的状况,有助于骨量丢失的早期诊断和监测随访[2]。 定量CT技术与双能X线(DXA)比较,在区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组与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量测量中,定量CT技术(QCT)能力较高,确定了定量CT技术(QCT)在骨质疏松的诊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3]。 QCT腰椎BMD测量的放射剂量在放射影像检查中还是相对较低的,仅为80μSv。人体在自然状态下接受的背景放射剂量约为7~10μSv/天或2400~3000μSv/年;乘坐8~10小时飞机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约为7~10μSv[2],所以相对于骨质疏松并发症造成的损害,高危人群进行QCT腰椎BMD测量是可行的。 我国总人口和老龄人口众多,CT机总数也很多,但具有QCTBMD测量体模的医院不多,而且据笔者调查,大多具有QCTBMD测量体模的医院也很少开展QCTBMD测量项目,所以相关论文也较少。其原因除经济因素外,与人们对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和预防本病的观念较差有关,常常在骨质疏松并发胸腰椎骨折时来做CT检查,而此时为时已晚。我们在采用QCT BMD体模对8例受检者检测骨密度后,另选30例做腰椎间盘CT检查的病人,建议其增加骨密度测量项目,这样不增加受检者的扫描剂量,一次扫描完成骨质疏松检测以及腰椎间盘、椎体、附件等骨关节结构和腰椎椎体形态的病变等多项检查。受检者签知情同意书。以此方法来积累病例,扩大样本量,并逐渐提高本地区人群和临床医师对骨量测量的认识。 [1]林强,姚金朋,余卫.定量CT在骨密度测量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2):219 [2]余卫,程晓光.我国定量CT骨量测量的临床评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2):117 [3]蔡跃增,王立英,吴胜勇,等.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容积性定量CT测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2):119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