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杏,李淑群,刘晓红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1、门诊手术室2,广东 深圳 518033)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期妇女,临床发病率为15%~25%[1],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但均存在各种弊端,其中药物及介入治疗难以彻底、易复发,手术治疗具有风险。海扶刀是体外局部无创物理治疗实体肿瘤的新型技术[2],它利用体外超声波聚焦所产生的生化效应及瞬间高温将靶区肿瘤细胞杀死[3],是一种非侵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且无辐射,可重复治疗。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对35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了海扶刀治疗及对应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海扶刀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5例,年龄28~50岁,平均41.3岁;其中子宫肌瘤单发27例、多发8例。所有患者均经门诊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并将子宫肉瘤、肿瘤体积大且存在压迫症状、有肿瘤家族史、肌瘤短期内生长迅速及阴道出血严重、可疑性恶性病变排除。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25 mg非那根及50 mg杜冷丁肌肉注射镇静,并留置导尿管,经B超内外探头实施精确定位,确定具体治疗位置、大小、范围基层面,在耻骨联合上方3 cm部位体表标记,并将耦合剂涂于治疗部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参数,实施逐层钩边治疗,当肌瘤回声明显增强证明其组织已被破坏,可实施下一层面治疗。
1.3 临床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海扶刀治疗是一种新型体外非侵入治疗方法,患者由于对其了解程度较小而担心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担心其会对子宫或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损伤,而产生害怕、怀疑、焦虑的心理,护士应充分利用手术准备时间向患者详细介绍海扶刀治疗的相关原理和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及家属疑虑进行耐心、详细的回答,使患者充分了解到海扶刀是通过体外激光聚焦将能力聚集在体内肿块部位,并经过其瞬间高温将肌瘤组织杀死,进而达到将肿块彻底破坏的目的,无放射性、非侵入性,安全有效且损伤小、疼痛小、反应轻、术后无需长期住院,消除患者的恐惧、害怕、焦虑、紧张心理,使其治疗配合积极性提高。
1.3.1.2 肠道准备 由于肠道与子宫位置毗邻,而超声在空气中穿透能力差,因此术前肠道准备,减少肠道空气十分必要。首先,术前3 d实施无渣且容易消化的软食进食(每日排便顺畅者可减少准备天数),并禁食可能会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治疗前1 d少量进食流质食物,术前6~8 h禁水禁食;其次,术前12 h服用导泻剂导泻,效果差者在术前晚上及治疗当日早晨实施清洁灌肠;最后,术前3 d开始实施不宜被肠道吸收的抗生素口服杀菌。
1.3.1.3 皮肤准备 按照妇科腹部手术范围实施常规的前1 d备皮,操作时注意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并将皮肤彻底清洗。另外减少防止皮肤内气体及脂肪等对超声波造成反射或折射,影响聚焦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应在治疗当日早晨用0.5%安多福或0.05%洗必泰将治疗区皮肤点线式擦拭脱脂,然后同样方法用脱气水棉球擦拭,再将脱气盘连接至负压吸引器,实施点线式脱气,压力为-0.01~-0.04 kPa,每点停留3~8 s,停留部位出现吸引盘痕迹即可,操作结束后皮肤用透明薄膜覆盖、隔离空气。脱气脱脂范围超出治疗区3~5 cm为宜。
1.3.2 治疗中护理
1.3.2.1 体位固定 患者取俯卧位,使治疗区对准仪器组合探头且保持在治疗床水囊内,并将体位妥善固定,以免出现聚焦点移位而使正常组织受损,影响疗效[4],固定及体位摆放时应患者感觉舒适,同时还应防止皮肤、血管及神经受压。
1.3.2.2 术中监测护理 首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绝对制动,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判断镇静剂用量是否合适,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在出现酸胀、疼痛等现象时,安慰并叮嘱患者尽量放松,疼痛剧烈时通知医生,减少治疗次数或将辐照剂量调整,防止患者术中体动,而使治疗脱靶,导致邻近器官损伤;治疗时间较长时,在治疗间歇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使患者充分休息。其次,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应及时实施降温处理,并注意患者皮肤是否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颜色变化,产生灼伤、水泡等。再者,超声波在骶骨部位的照射可能会导致骶纵神经受损,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将手放在患者小腿后侧肌群部位,以便在患者双下肢出现抽搐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术中还应对患者尿液温度及颜色进行观察,如若发现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实施膀胱灌注降温或暂停治疗,待造成异常原因排除后再行治疗。
1.3.3 术后护理
1.3.3.1 术后生命体征观察 由于治疗过程中使用了镇静剂,因此治疗后2 h使患者保持清醒、禁食,实施能量补充输液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6 h后未出现腹痛现象就可使患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另外,应注意患者双下肢是否存在感觉异常,患者脚趾是否活动自如,以对可能发生的神经损伤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再者,海扶刀治疗超声能量较强而直肠又距子宫较近,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腹部状况,了解患者是否有腹部不适或腹痛,警惕肠道烧伤出现。术后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现象出现,若有发热现象,应遵医嘱实施抗生素治疗2~3 d,并做好相应护理,患者退热后更换衣物和被单,以防因衣物或被单潮湿而使患者不适。
1.3.3.2 排尿观察护理 作为子宫邻近器官,治疗过程中的超声能量有可能会对患者膀胱造成烧伤但因程度较轻而未在术中即时表现出来,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尿液颜色、温度及尿量,并鼓励患者尽量多饮水,使身体水分补充足量,且不要憋尿,以避免感染。少数患者因肌瘤生长位置及尿管留置而可能出现尿痛、尿急、尿频等膀胱刺激症,对此,应做详细耐心的指导并行抗生素治疗,并叮嘱患者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当患者尿液温度超过45℃时,遵医嘱实施冷生理盐水的膀胱冲洗降温。术后肿瘤坏死细胞脱落可能会导致血尿一过性加重,并可见坏死组织,通常会自行缓解消失,若血尿现象3 d内未缓解或尿液内未见坏死组织,应及时诊断处理,采用抗生素及止血药治疗。
1.3.3.3 皮肤护理 治疗后仔细检查患者皮肤受压部位及其他邻近治疗区的皮肤有无烧伤、受损,叮嘱患者治疗后穿柔软、宽大的衣服,护理时或清洗时保持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擦伤或破损,特别是治疗区皮肤比较薄且温度较高,出现擦伤或破损愈合较难,易变成永久性溃疡。治疗后对治疗区皮肤进行间断性冷敷降温,使皮下组织及皮肤温度降低,炎性递质分泌减少,进而使组织水肿减轻,并且冷敷时应用毛巾等将皮肤隔离以防止冷敷时冻伤皮肤,冷敷后可用山茶油或润肤剂涂擦,避免因干燥而出现皮肤瘙痒不适。
1.3.4 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按时复诊,以便可以对肿瘤治疗后变化及患者临床症状等及时掌握和了解,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处理方法,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纠正,实施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和治疗。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时间为1.5~5 h。1例术中治疗区皮肤潮红经护理后消失。治疗后3~7 d B超检查显示肌瘤内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肌瘤回声进一步增强,经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子宫肌瘤随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无新病灶及不良反应出现。
子宫肌瘤作为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于育龄妇女中,相关资料显示40~50岁女性中51.2%~60.0%存在子宫肌瘤,且一半以上患者出现临床不适症状,需实施治疗[1]。传统治疗中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对患者子宫(全部或部分)的切除可能会引发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手术切除还会对患者日后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海扶刀是新型体外无创性子宫实体肿瘤治疗手段,被誉为体外局部物理治疗最佳无创性技术[5],该技术利用超声波的组织穿透性及可聚焦性等物理特征,通过将体外高强度超声波聚焦至患者肿瘤病灶,经由聚焦点瞬间高温效应将靶区内肌瘤组织温度0.5 s内骤升至70℃以上,使治疗区内的肌瘤细胞蛋白质产生变性,进而凝固坏死,还可使肌瘤细胞膜性结构在负压半周期内迅速膨胀,在正压半周期内快速压缩而崩溃,使细胞死亡或失去浸润、增殖、转移能力,被机体吸收。海扶刀通过以上局部作用机制,达到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同时还可使子宫其他生理功能得以良好保存,是一种非侵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且无辐射,可重复治疗,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
但由于其高温治疗特点可能会因操作或患者体动等原因对邻近组织造成误伤,因此治疗前加强应对患者状况的护理和评估,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治疗,避免不必要性损伤的发生。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实施到位,减免各类并发症出现的可能,进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免各类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的目的,由此可见临床护理实施到位可有效减少子宫肌瘤的海扶刀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及损伤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02-1826.
[2]李 玲.子宫肌瘤海扶刀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9):570-571.
[3]贾欣为,杨 博,宋丽英,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刀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5):219-220.
[4]陈金凤.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3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3(21):31-32.
[5]贺雪梅,邹建巾.超声影像学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监控和疗效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1):4l-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