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琴 江 冬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较为多见。重症病例以1~3岁患儿为主,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是引起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011年4~9月我科收治重症HFMD患儿63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症HFMD患儿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最小42 d,最大8岁。其中<1岁8例,1~3岁49例,>3岁6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重症患儿均出现发热、疱疹及肢体抖动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
1.3 诊断标准 经院专家组、市专家组会诊,其诊断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
1.4 治疗及预后 治疗原则是抗病毒、对症处理、营养心肌、支持疗法。治疗中根据不同病情使用了磺苄西林钠、利巴韦林等抗感染抗病毒;法莫替丁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米力农稳定血压及心率,改善循环;盐酸纳美芬营养神经;磷酸肌酸保护心脏;硝普钠降压;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等药物,结果60例治愈,3例死亡。病程一般为2周左右,重症监护室大约住5 d左右。
2.1 心理护理 由于诊断为重症HFMD,患儿须住进重症监护室,导致家长过度紧张,医护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以取得合作。患儿由于年龄大多小于3岁,与家长分开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惧怕,患儿常哭闹不安。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态度温和,关心体贴患儿,并给予动作爱抚及鼓励,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
2.2 皮肤护理 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儿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每2 h翻身1次,按摩皮肤受压处以防止压疮发生。剪短患儿指甲,使用约束带或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约束时约束带要松紧适宜,使用棉垫保护骨突处,定时观察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
2.3 口腔护理 小儿患病后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闹不眠等,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者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昏迷者每6 h口腔护理1次。擦洗时动作应轻巧,先检查棉签头的松紧,防止棉签头脱落在口腔内,棉签不宜过湿,以防止患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2.4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不愿进食,要多鼓励表扬患儿,但重症患儿如进食过多,会增加体循环血容量,体循环压力增高会导致肺水肿、肺出血几率增加;还会引起腹压增高,影响心肺功能,故宜少量多餐。可给予高热量、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尽量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又能加重肠胀气的食物[3]。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补充机体需要。
2.5 病情观察与护理
2.5.1 对于高热患儿要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在用温水擦洗、头部冰敷等物理降温的同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尽量避免口服退热药,以减少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冰敷时要防止冻伤,对使用退热药的患儿要及时擦干汗液,随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棉质衣物,以免受凉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心率、血压要每1~2 h测量1次,如发现血压、心率升高,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降压、强心、利尿等药物。
2.5.2 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要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神志的变化,如发现患儿有精神萎靡、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要立即报告医师。保持患儿安静,惊厥者遵医嘱给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抗惊厥;呕吐者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保持大便的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颅压增高。
2.5.3 呼吸衰竭者要及早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通气,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胃液反流和误吸,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气管插管者要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但不宜频繁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每次不超过15 s,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不可反复上下提插,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吸出物的性状,吸痰前后给高浓度氧气吸入;定时做血气分析;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
2.6 输液的护理
2.6.1 我院对住院患儿均采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既减少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方便危重患儿随时用药。采取班班交接,主要观察留置针局部有无红肿、脱落和感染现象。留置针3~5 d更换1次,敷贴上均注明穿刺时间,输液结束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脉压式冲管后给予1 U/ml肝素钠液1~2 ml正压力封管,即边推封管液边关留置针开关,以减少管内回血。
2.6.2 重症患儿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脱水药物,宜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每2~4 h 1次,以防止血容量突然增加导致肺水肿、肺出血;同时要限制液体的摄入及输液速度,尤其注意丙种球蛋白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丙种球蛋白用后可加用呋塞米利尿,以减轻循环负荷;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使患儿保持轻度脱水状态。
2.6.3 输液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尿量是否正常等情况。
2.7 消毒隔离 HFMD的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急性期患儿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后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进入体内,传播途径多,流行强度大,所以应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在院内引起感染流行。
2.7.1 患儿被安置在隔离间,医护人员进入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护理不同的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或使用含氯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7.2 隔离间内物品、仪器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听诊器每床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体温计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2.7.3 EV71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隔离间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干燥,每日用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
2.7.4 患儿所用衣服、被单由洗衣房常规氯洗,生活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8 加强健康宣教 患儿病情好转出监护室时要向家长交待注意事项:避免带患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防止引起蔓延;医院提供含氯消毒液,患儿的玩具、餐具要及时消毒;衣服、被单可在阳光下暴晒或煮沸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多食蔬菜水果,注意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洗手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无明显的地区性,以夏秋季多见[4]。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因此,在HFMD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到人流量多的地方去,要了解此病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预防控制措施等知识,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本组63例患儿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60例治愈,3例患儿均在诊断后24 h内死亡。因此,早期诊治是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抢救的关键,只要掌握了护理要点,可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陈庆会.肠道病毒71型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81例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5):354 -3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EB/OL].(2011-01-15)[2012 -03 -06].http://www.moh.gov.cn.html.
[3]石 宏,石雪松,江智霞主编.传染病护理学[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