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丽
脑血管畸形(AVM)是一种胎儿期脑动静脉形成异常而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其血管之间存在瘘道,使动脉直接同静脉发生交联,两者之间的血管发生短路,并无毛细血管存在,使血流阻力降低,进而流量增大,逐渐产生曲张的、管径不一的动静脉血管团[1]。该病常可引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异常疾病,中青年为易发人群,其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微创介入疗法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痛苦小以及治愈率高等优点[2],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AVM的治愈率。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37例脑血管畸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6~46岁,平均(31.9±7.4)岁。其中17例病人表现为头昏及剧烈头痛,8例为神经功能障碍,6例为癫痫发作,4例为脑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辅助检查 对所有病人实施CT、MRI以及MEA检查,并开展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3]。其中17例脑血管畸形处于颞顶叶,9例在顶枕叶,5例在顶叶,4例在小脑,2例在枕叶与额叶。
1.3 手术方法 根据畸形血管团状况、供血动脉位置及走向等资料确定治疗对策。通过DSA引导,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6 F动脉鞘管,再自鞘管插进6 F引导管,确定脑血管畸形所处位置、形态、大小、供血状况以及引流静脉状况。然后将微导管及微导丝送进,直至漂浮入畸形血管团内部再行造影,对病灶进行填塞采用α-氰基丙烯正丁酯(NBCA)胶。栓塞结束后在透视下不同角度实施造影,再将导管、导丝与鞘管撤去。
1.4 术前护理
1.4.1 基础护理 对术前状况准确评估并做好术前准备至关重要,确定病人是否存在癫痫病发作史以及病人意识与发作时间等情况,确定是否有出血倾向及过敏史,对女性病人应明确月经状况。仔细检查病人的瞳孔、肢体以及全身情况。明确病人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出血倾向、对造影剂过敏、休克以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3]。护士应明确介入治疗方案与该方案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急处理,并对病人及其家属给予心理护理,大多病人对所患疾病了解不多以及担心治疗效果,极易产生烦躁、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造成病人的情绪失控,不能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考虑到上述心理状况,护士应耐心给予病人解释与安慰,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治疗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及疗效等,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4.2 术前准备 指导病人完成术前的全面检查,正确应用止血、脱水、扩血管以及抗感染药物。对腹股沟行常规备皮,严格进行碘及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指导病人开展适应治疗后改变的各项训练,由于术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0 h,病人需绝对卧床至少24 h,因此术前应指导病人在床上排大小便习惯[4]。以避免病人因术中膀胱胀满而产生不适与躁动而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术前0.5 h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将所需各种器材及药品备好。
1.5 术中护理 护士将病人送入介入室内,向病人详细介绍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让病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降低术中心理压力。确保室内温度适宜,辅助病人仰卧在床上,将其四肢束绑,并妥善挂置好尿袋,同时连接心电监护。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应用三通将液体及尼莫地平输入;术中要密切关注病人的意识、脉搏、血压以及肢体活动状况。
1.6 术后护理
1.6.1 一般护理 术后应严格禁饮食4~6 h,避免发生呕吐,待其平稳后提供病人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用弹力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包扎,以沙袋加压24 h,患侧肢体应平伸12 h,避免弯曲,每2~3 h进行1次翻身,检查穿刺处是否存在渗血、出血现象,检查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状况,每隔1 h进行观察1次,在加压包扎过程中,病人常出现感觉不适而提出放松或去除包扎,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说明加压包扎的重要意义。术后2~3 d将尿管拔除,注意动作应轻柔,拔除后密切观察病人排尿状况。术后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以及四肢活动状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可采取动作语言进行交流,并指导病人从单个音节学起。对曾有癫痫病发作史者应重点关注,安排专人看护并及时向医师告知病人的异常状况[5]。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2~3 d,在2 d内禁止剧烈摇动头部,稳定病人的情绪并确保病人大小便通畅。
1.6.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脑梗死、剧烈头痛、皮下出血以及过度灌注综合征等。本组中出现剧烈头痛者1例,病人持续头痛约1~2 d,检查显示其为栓塞治疗刺激颅内血管及脑膜导致的。在医师指导下给予镇定剂、止痛剂、止血药以及扩血管药物,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中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者1例,通过处理后好转。
本组中35例病人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达94.59%。其中29例为完全栓塞,占78.38%;栓塞>90%者4例,占10.81%。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者1例,占2.70%;剧烈头痛者1例,占2.70%。术后37例病人的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或逐渐减轻。
微创介入疗法通过动静脉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已发展成为安全性及有效率较高的治疗手段。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量使瘘口以及供血动脉所属的畸形血管团完全闭塞[6]。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仅在少数病人可实现完全闭塞的效果,而在大多情况下,介入栓塞术是为放射治疗或外科切除手术做准备的,它能够缩小病灶范围,降低术中出血量,使病灶分离更加容易,进而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组结果表明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使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更加有效,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而且能够更好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脑血管畸形能够免除病人开颅手术带来的痛苦或使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脑血管畸形变为能够实施手术[7],该方法对大脑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具有极低的致残率,因此,手术过程中不仅手术医师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围手术期的护理人员也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能依据病人的实际状况做出相应处理,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实施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
[1]曹向宇,李宝民,李 生,等.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35-1337.
[2]刘子科,齐铁伟.脑动静脉畸形和细胞因子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2):758-760.
[3]卢 映,田 超,靳 松,等.CT减影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5):632 -635.
[4]贺红卫,梁传生,吴中学,等.国产非黏性栓塞材料EVAL胶栓塞治疗脑和脊髓动静脉畸形[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23-26.
[5]黄常坚.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2,52(2):111-113.
[6]臧培卓,温志锋,石 强,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2):1125-1127.
[7]唐路弘.脑动静脉畸形显微镜下手术1例[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