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 李 磊 王 莉 王景荣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骨科是DVT发生较多的科室,特别是实施过髋、膝关节周围大手术的患者,更是高危人群,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科在常规D-二聚体检测基础上,结合改良Wells量表对DVT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予以系统、针对性的护理,在提高检测准确率及改善DVT的发生、预后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施行的髋膝关节周围大手术患者87例,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4例,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所有病例均系初次行骨科手术治疗,植骨供体均为自体髂骨,关节置换手术采用生物型假体。排除骨水泥应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应用、术中使用全麻、妊娠、恶性肿瘤、感染、复杂长期慢性病、严重复合损伤、血液系统疾患、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疾病及中度以上肥胖患者等干扰因素。
1.2 观察方法 全部病例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第1,3,7 d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样本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参考值为>500 μg/L有阳性意义。同时应用改良Wells量表于采集血样时连续评分,结果以≥3分为阳性意义。每次采样及评估当天,同时行彩色Doppler检查有否DVT发生,以彩超加压后纵切和横切不压迫血管,血流及声音消失为超声诊断DVT的标准。
1.3 改良Wells量表的评分标准 根据病史和体征等7个改良后的主要变量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用于评估DVT发生的风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资料已经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符合率[2],具体见表1。
表1 改良Wells量表
术后D-二聚体检测结果>500 μg/L的患者61例,改良Wells量表评分结果≥3分37例,其中D-二聚体检测阳性意义的病例中32例的改良Wells量表评分亦≥3分,单纯D-二聚体检测和结合改良Wells量表评分,全部患者术后经彩超验证23例(26.44%)发生下肢DVT,两种评估方法的准确率分别为36.78%和70.11%。
3.1 评估护理 我科由高年资主管护师2名,在进行系统培训、统一标准后,专门负责应用改良Well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保证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误差。量表的各项变量不仅是评分的依据,同时亦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因此也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观察内容。记录患者下肢皮肤有无色泽改变、皮温、水肿、浅静脉充盈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现象出现[3]。正常皮肢颜色呈淡红色,有光泽,富有弹性,发生DVT后,组织缺血、缺氧,肤色苍白,皮肤会有青紫斑出现;同时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肢皮温下降,与健侧肢体相比可能超过3℃,尤以肢端为重;每日测量双下肢肢体定点周径,标准测量位置在胫骨粗隆下10 cm,因发生DVT后静脉瘀滞后浅静脉充盈而致肢体肿胀,这也是DVT的主要体征;小腿腓肠肌局部压痛(Homan)试验,阳性者提示腓肠肌深静脉已有血栓形成,故而常规1次/d予以检查。另外,对高龄、卧床及有石膏固定的患者应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密切注意下肢肿胀、疼痛程度的改变。关注血常规、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下肢血管彩超等各项检查结果有意义的阳性改变,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预。
3.2 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向其详细讲解疾病的诊治情况,如何配合治疗,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争取早日康复。(2)饮食指导。围手术期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保证水分摄入,以改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腹压增高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因此应多吃富含粗纤维食物,以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3)术后护理。由于本组均为下肢大手术病例,早期下地活动困难,故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纳)抗凝治疗,5000 U,1次/d,使用10~14 d;并鼓励患者采取床上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病情需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2次/d,每次15~30 min,气泵压迫治疗后穿戴压力中级以上的弹力袜,以促使下肢静脉回流,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防止血栓的形成,达到预防DVT目的;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
3.3 DVT护理 绝对卧床,严禁患肢按摩,注意保暖,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遵医嘱增加低分子肝素剂量至2次/d,应用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复查凝血功能,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的发生;肺栓塞一般发生于血栓形成1~2周内,且多发生于久卧后开始活动时,做好高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测准备,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要意识到有发生肺栓塞的可能,及时处理,并与医师一起参加抢救。
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下肢DVT的三大因素[4]。随着对DVT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危害已越来越为临床骨科工作者重视,随之而来的课题就是如何能准确的评估出DVT的发生,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最初受到关注的是D-二聚体检测,理论上,其定量检测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对DVT诊断的敏感度为96%。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37.7%的术后D-二聚体阳性意义者确诊DVT,62.3%被排除,提示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是由骨折和手术创伤等所致。其较低的特异度却限制了临床工作中的指导意义。Wells量表是最先提出预测DVT可能性的评分方法,改良后经欧洲多中心医疗部门论证结果可靠[5],但其对风险的量化是一个主观评分过程,准确性取决于评估者的技术与经验,在不同的Wells评分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差异很大。国外有研究表明,应用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进行诊断假阴性率仅为0.4%[6]。所以本组选择将该量表与敏感度极高的D-二聚体检测相结合,成功地将评估准确率提高到70.11%的满意水平。
护理既是关怀照顾的专业实践,也有真诚服务的理念和责任,不断探索挖掘其潜能,分别针对各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护理,以甄别出更易发生危险的患者,便于预防和早期处理;针对发病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于D-二聚体检测值大于500 μg/L,且Wells量表>2分的患者,会进一步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完善必要的相关检查,以更好地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发生DVT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按照最新DVT处置方案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总之,改良Wells量表结合D-二聚体检测的评估方法,能明显提高骨科下肢髋膝部手术后DVT检出的准确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更好地服务临床。采用此方法指导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至今,发生DVT无症状患者出院时均恢复满意,有症状者长期随访显示周边侧支循环均形成,无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已在我院进行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 -604.
[2]Calisir C,Yavas US,Ozkan IR,et al.Performance of the Wells and Revised Geneva scores or predicting pulmonary embolism[J].Eur J Emerg Med,2009,16(1):49 -52.
[3]余 苑.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2):92 -94.
[4]常俊芳.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5):130 -131.
[5]Beyer J,Schellong S.Deep vein thrombosis:current diagnostic strategy[J].Eur J Intern Med,2005,16(4):238 -246.
[6]Goekoop RJ,Steeghs N,Niessen RW,et al.Simple and safe exclu-sion ofpulmonary embolism in outpatients using quantitative D-dimerandWells'simplified decision rule[J].Thromb Haemost,2007,97(1):146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