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多瓣膜同时置换的术后护理

2012-04-08 13:16张敏月李文玉
护理与康复 2012年10期
关键词:瓣膜病主动脉瓣瓣膜

周 润,张敏月,李文玉,金 枝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多瓣膜受损时间长,心肌处于高负荷、超耗能状态,心肌细胞大批损害,有些变化呈不可逆状态[1]。瓣膜置换治疗难度大,疗效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本院心胸外科为1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行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近中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为女性;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5.3±9.2)岁;二尖瓣重度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重度狭窄伴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4年后再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三尖瓣均增粗增厚,边缘卷缩,交界融合,不能修补;心功能Ⅲ级11例、Ⅳ级7例;均为房颤心律;合并脑梗死4例、血液三系降低3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

1.2 手术方法 均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阻断时间110~212min,平均(134±25)min;体外循环时间135~256min,平均(169±31)min;所有患者心脏自动复跳。

1.3 结果 本组死亡1例,系三瓣膜置换后出现低心排、呼吸衰竭以及肾衰竭,经呼吸机辅助呼吸、肾脏持续替代治疗1月后好转,但4月后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余17例术后经过顺利,复查心脏超声显示三尖瓣跨瓣压差均<10mmHg,术前三系降低者术后恢复正常。随访1~40月,17例患者均存活,心功能Ⅰ~Ⅱ级。

2 术后护理

2.1 循环系统护理

2.1.1 维持有效血循环 行三瓣膜置换患者因长期存在心功能不全,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大量利尿等因素均可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综合征是重症瓣膜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2],因此维持有效血循环可预防低心排的发生,控制心律失常。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率、动脉血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按医嘱使用一定量的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并根据病情予少量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体循环、肺循环和心脏功能,所有血管活性药物均由深静脉单独通路泵入,避免与其他药物同路,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不能由1条静脉通路同时泵入,药物提前30min配置,并以泵对泵的方式更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密切观察患者对泵入药物的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本组患者发生低心排1例,经应用小剂量硝普钠、提升血压、积极处理高热和四肢保暖后病情好转。

2.1.2 加强心电图监测 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注意观察心电图波形是否正常,发现异常且分辨不清其性质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床旁心电图。本组4例快速房颤应用乙胺碘呋酮后好转,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

2.2 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2.1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术前长期强心利尿或心肾功能不全、术后利尿等因素易致水、电解质紊乱。正确记录每小时输液量、心包纵隔引流量、尿量及24h出入量,维持尿量>1ml/(kg·h),如尿量<0.5ml/(kg·h),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术后3d内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一般为1~2ml/(kg·h),保持出入量负平衡,以减轻心脏负担,补液速度不能太快,避免单位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重心脏负担。本组患者每日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ml以内,未发生异常情况。

2.2.2 防止低血钾 一般维持患者血清钾浓度在4.5~5.0mmol/L,通常术后给予2%补钾液,选择深静脉微泵匀速补钾,每4~6h复查电解质1次,根据结果及尿量补钾,对难以纠正的低血钾予同时补镁。本组2例患者出现顽固性低钾,经微泵泵入钾、镁后获改善。

2.3 呼吸系统护理 术后常规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每班记录导管置入深度和气囊的压力,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每日摄胸片了解插管深度及心肺情况;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每4~6h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由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因此给患者充分镇静、适当过度通气、按需吸痰,吸痰前后予100%纯氧吸入,吸痰前中后给予膨肺,可以改善低氧,促进肺复张,膨肺时注意手法,膨肺的频率、潮气量根据患者年龄的生理值决定,避免引起气压伤[3];病情平稳及时拔出气管导管,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方法,加强气道湿化,氧气雾化吸入3次/d,加强体疗,对部分氧合或呼吸功能差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本组除1例死亡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1月外,其他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2~35h,5例拔出气管导管后即予无创正压通气,无2次气管插管。

2.4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状,引流液突然减少,注意有无心包填塞征象,引流液持续3h>200ml/h,考虑进行性出血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2次开胸止血,并做好手术的相关准备。本组2例患者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液呈血性,且量持续增多,行2次开胸止血,患者转危为安。

2.5 营养支持 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对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心功能、防止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做功有很大帮助。拔除气管导管4h后无2次插管可能的患者给予少量温开水,无呛咳后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少量多餐,饮食多样化,以增加患者的食欲,并加强口腔护理;术后24h不能拔气管导管者,常规留置胃管鼻饲匀浆膳或经静脉补充营养。

2.6 抗凝治疗护理 术后次日给予口服或鼻饲华法令抗凝,首剂5mg,每日监测出凝血时间,维持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8~2.5;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有无鼻出血、皮肤轻微碰撞即出现淤斑、女性月经量增多、黑便等[4]。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抗凝过量情况发生。

2.7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疼痛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因此为患者营造安静的休养环境,将各种仪器音量调至最低,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加强与患者沟通,包括环境介绍、疾病的发展阶段及该阶段患者的配合事项等,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2.8 出院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生活有规律,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过度疲劳;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分忌食,忌烟酒;少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华法令的抗凝作用,如菠菜、番茄、鲜豌豆、猪肝、水果等;正确服用强心、利尿及抗凝药物,并告知相关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每2周门诊随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5]。

3 小 结

重症心脏瓣膜病由于伴有严重心功能衰退,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对护理要求高。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有效循环,严格控制24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引流管护理,重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可减少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张郁林,刘志勇,王冲,等.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治疗53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05,6(3):189-190.

[2]能荣生,刘邕波,邓盛.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附10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8,48(15):57.

[3]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9.

[4]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5-158.

[5]谢俊琴.联合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0.

猜你喜欢
瓣膜病主动脉瓣瓣膜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