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晚霞,庄一新,傅建英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 宁波 31504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头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具有穿刺成功率高、风险小、感染率低的优点,但存着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导管夹闭综合征是指导管经锁骨下静脉时进入第1肋骨和锁骨之间的狭小间隙,导管受挤压产生狭窄或夹闭,不但影响输液,且导管因嵌顿不易拔除,严重时可致导管破损或断裂[2]。2005年2月至2011年5月,本院实施PICC置管1034例,仅1例因夹闭综合征而导致拔管困难,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因结肠癌术后2周需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于2011年1月4日在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长度42cm,外露5cm,摄胸片显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段。3月3日,出现输液速度减慢,约30gtt/min,抽回血不畅,推注等渗盐水阻力大,但尚能注入,立即使用1ml含5000U尿激酶进行负压封管,40min后抽回血通畅,推注等渗盐水阻力仍存在,输液速度达80gtt/min,继续输液治疗。3月14日,再次出现输液速度减慢,进行同法处理。3月30日,突发输液停止,抽回血不畅,推注等渗盐水阻力大、不能注入,导管不易拉出,右上肢外展90°仍不易拉出导管,胸部CT检查显示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狭小、导管嵌顿,见图1、图2。立即取颈过仰伸位(双肩下放一枕头,使头颈后仰、锁骨上抬),再将右上肢外展90°,打开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间隙,使锁骨下静脉口径增大,再次拔管,导管被缓慢拉出,拉出导管32cm时,突感阻力消失,直至导管完全拉出,拉出的导管头端完整。因患者需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告知风险后,于次日在左上肢贵要静脉再次置入PICC导管,经过顺利。
图1 正常—导管CT显影
图2 夹闭综合征—导管CT显影
2.1 发生导管夹闭综合征的原因分析 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途经锁骨下静脉[3]。锁骨下静脉走行中与周围结构紧密结合,其管壁与第1肋、锁骨下肌和前斜角肌筋膜紧贴,当体位及呼吸改变时,可使锁骨下静脉口径发生改变[4]。考虑本病例术后置管时虚弱无力,锁骨及第1肋间的夹角增大,置管时导管顺利通过锁骨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后因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肢体活动,导致锁骨及第1肋骨间夹角变小,PICC导管受压,出现输液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导管嵌顿。
2.2 护理
2.2.1 确认导管夹闭程度 出现导管夹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时,需通过胸部CT检查辅助诊断,从截断面直观了解导管的受压程度及受压位置,怀疑导管有破损时需通过导管造影确定导管的完整性。导管夹闭程度以及处理方法可分为4级,0级:导管无压迫,无需处理;1级:导管被轻微压迫,但不伴有管腔狭窄,每隔1~3月复查,监测有无发展到2级夹闭综合征的表现;2级:导管被压迫,同时伴有管腔狭窄,应考虑拔管;3级:导管破损或断裂,应立即拔管[5]。本病例管腔已狭窄,致输液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并经胸部CT检查确认导管嵌顿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夹角,导管夹闭程度属2级,予立即拔管。
2.2.2 正确拔管 患者肩下置一枕,头颈后仰,锁骨上抬,打开锁骨及第1肋间的夹角,将置管侧肢体外展90°,操作者大拇指及食指指腹捏住导管近心端,缓慢拔管,稍加用力,每次拉出2~3cm,直至导管完全拔出。
2.2.3 拔管护理 拔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拔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导管断裂,必要时行介入手段取出导管;患者心情放松可缓解肌肉张力,因此,安慰患者,减轻紧张情绪;切勿暴力拔管,避免使用血管钳,以防用力不当夹断导管,导致导管回缩至体内的严重后果;拔管困难时请介入科协助拔管;拔管后需检查导管是否完整。
导管夹闭综合征在临床发生率低,故对其认识尚不足。本病例PICC置管后反复出现输液速度减慢,且日益加重,最终输液受阻,导管完全嵌顿不易拔出,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导管夹闭综合征。经对锁骨下静脉周围解剖结构的温习,给予体位调整,顺利拔出导管,通过本病例使临床护士认识导管夹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确保患者输液的安全性。
[1]赵锐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护理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6,5(6):420-422.
[2]赵林芳,王雅萍.夹闭综合征导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破裂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52-853.
[3]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7.
[4]潭冠先.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
[5]Jordan K.Venous access ports:frequency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in oncology patients[J].Onkologie,2008,31(7):4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