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丽萍
近20年来《水浒传》中李逵研究综述
游丽萍
自《水浒》故事流传以来,作为主要水浒英雄人物之一的李逵就倍受关注,对李逵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关注这一形象,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水浒传》;李逵研究
李逵,《水浒传》人物,自《水浒》故事流传以来李逵就一直受到无数读者的青睐。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李逵,并从各个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这一形象的认识,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李逵多持肯定态度。研究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赞李逵,肯定李逵身上的憨直、淳朴、天真、具有革命性等特点,李逵几乎被塑造成了旗帜性的人物。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开始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加正确、科学地评价这一形象。统观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李逵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几个问题:1.如何正确看待李逵的性格及其反对招安这一行为?2.如何正确看待李逵的嗜杀情结?3.如何正确认识李逵和宋江之间的关系?这是关系到是否能够科学、客观地研究这一形象的几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从文化学、心理学等全新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形象。魏崇新《人物类型与文化精神——“黑旋风人物系列”论》[1]一文从“野性与童心”、“恋母情绪”、“寻父意识”、“感性与理性的调节”四个方面来剖析这一性格的内在结构及其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文章观点新颖,颇具启发意义。作者把李逵的“野蛮性”与古代神话中“具有原始精神的史诗英雄”相联系;认为黑旋风们的情感世界中存在着两种情感的导向,一是对母亲的眷念,一是对父亲的追求,两种情感错综交织,形成了其人格深层相互冲突的两种张力。作者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这一角度来解释李逵与宋江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也极具启发性。纪德君在《李逵的性格特征及其审美文化底蕴》[2]一文中将李逵的性格概括为“绝假纯真的一片‘童心’”与“莽悍狂野的叛逆精神”,探讨了“绝假纯真”的具体表现及其“真”形成的原因,并从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李逵嗜杀的心理情结,最后从审美角度来阐述李逵性格中所凝聚的较为丰富的文化心理因素,肯定其文化、审美价值。潘知常《说lt;水浒gt;人物》[3]对李逵滥杀无辜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头脑简单、四肢过于发达的大孩子李逵而言,杀人是一种让他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游戏,也是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常用语言。作者认为李逵是梁山的“本我”,民族的“本我”,李逵代表着梁山的“本我”,也代表着宋江潜意识里的“本我”。 李逵与宋江之间近似父子关系,李逵是个大孩子,他最快乐的就是找到了一个宋江这样的精神父亲。
研究者们还从李逵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究。项裕荣《试论李逵形象的南北融合》[4]一文指出李逵形象呈现出世代累积与南北融合的特征,其形象是南北文化圈的共同艺术结晶。作者从“南方文艺对李逵形象的塑造”与“北方文艺对李逵形象的影响”两方面来论述李逵形象的塑造与发展。南北文化圈出于地域或传统的差异为李逵这个人物所能提供的元素不尽相同,南方文艺从题材上丰富了李逵的性格,北方文艺为其故事编写及性格刻画两方面做准备。李逵形象得到了南北两大水浒系列故事的滋润与营养,才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如此光辉夺目的人物。裴云龙在《文人对游民的认同与隔膜——剖析李逵形象从“水浒戏”到lt;水浒传gt;的变迁》[5]一文中试图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对“游民文化”由认同趋向隔膜这一角度阐释了“水浒戏”中的李逵与《水浒传》中的李逵的性格出现分歧的原因。从游民对生命的态度来分析李逵的嗜杀情结,得出“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并不可能对边缘化的游民群体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与关怀”的结论。
八十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均以较为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形象:何满子在《水浒概说》[6]中对《水浒传》刻画李逵这一形象持基本肯定的态度:李逵是天真人物,但天真中却有“愚而好自用”的心眼,结果弄巧成拙。他的鲁莽是十足的盲动,是乡村无业流浪汉无知的蛮横。李逵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想耍奸猾而不成,是一种小丑式的愚憨。佘大平《寨名水浒——草莽龙蛇的江湖》[7]在肯定了李逵纯真、朴实、忠诚不贰,嫉恶如仇等特点的同时也客观地看待了李逵身上的一些毛病:好酒、好赌、粗野、头脑简单、滥杀无辜。作者在肯定李逵反对招安的果断坚决与义无反顾的同时,指出他的这种斗争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带有很明显的打家劫舍的性质。周思源《新解lt;水浒传gt;》[8]认为我们在关注到李逵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对这个人物的“质量”重新审视:李逵的一切行动都与其追求“快活”息息相关;李逵的愚忠比他的杀人无辜、以杀人为乐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李逵的反抗性归根结底不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的李逵塑造得是很成功的,但从人物的道德评价上来说,李逵实在不值得肯定,更不应该高度评价。陈洪、孙勇进在《漫说水浒》[9]中则将李逵看作“梁山人格”的“本我”象征,其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有近于童趣的烂漫和天真;同时,李逵还具有发泄对当政者和权奸之不满与嫉愤的艺术宣泄功能。这样的见解也丰富了对李逵的认识。涂秀虹在《元明小说戏曲关系研究》[10]中指出:在小说《水浒传》当中,李逵作为大头领之一,却常常以陪衬逗趣的角色出现一样,李逵在小说中的这种地位源于喜剧的演作。李逵在《水浒传》中起着承担作者一种思想的作用,这种思想就是对忠义的怀疑,对侠义的赞扬,对计谋的贬抑,对无知若愚的向往。一些外国研究者也对李逵这一形象进行分析:日本作家佐竹靖彦在《梁山泊——lt;水浒传gt;一零八名豪杰》[11]一书中指出:李逵是一个极其单纯的虚幻世界里的英雄,他远离规则繁琐的世界,是一个以表现民众感性为基础的英雄,他的生存空间是呈现于舞台上的梁山泊世界。李逵的活跃并不特别需要时空的限定,而且人们也不认为李逵的勇猛奋战真有其事。人们只是从自己能够感性地接受李逵的行为这一意义上,把它作为真事来享受其中的愉悦。关于李逵与宋江的关系,作者认为宋江和李逵之间可以说是父子关系,即宋江对李逵所具有的精神上的优越性。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2]也认为宋江和李逵之间是相互影射的关系。宋江在许多场合总是在开始表示不肯放李逵出阵,但到后来还是借助李逵的双斧,把它作为最后的一张王牌来使用。在这些反复重现的情节里,黑旋风这个形象就成了宋江爬上梁山泊头把交椅的本人的替身。
为何李逵能受到历代读者的青睐?陈文新、王同舟在《lt;水浒传gt;:豪侠人生》[13]提出:李逵不拘礼教的言行是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蔑视,反映的是豪侠精神中游戏人生的态度,《水浒传》的作者只是借李逵这样一个充满戏剧色彩的形象来表明梁山好汉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于明清文人不太着意李逵的勇猛和杀性,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传统的文人,接受正统的教育,有时会感到身上的责任太重,需要遵守的规矩太多,一旦看到李逵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人物,凡事由着自己的天性胡作非为,不免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怀。刘再复《双典批判——对lt;水浒传gt;和lt;三国演义gt;的文化批判》[14]一书认为,这种‘病态的欲望与病态的快感’及‘黑暗的野蛮的心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共有的一种未开化的心态。”作者也从李卓吾评《水浒》中的李逵评语出发,分析了李卓吾会对杀人不眨眼的李逵做出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在于“李卓吾爱李逵是异端爱异端”,“李卓吾在评点中突出李逵,是因为他有杀人的决断性和彻底性,这种彻底性,使李逵感到‘其乐无穷’,也使李卓吾感到‘其乐无穷’。后世读者热爱李逵,也是读者们觉得这个李大哥给自己带来了‘其乐无穷’。”王学泰在《lt;水浒传gt;江湖人物论(四)——勇敢分子李逵》[15]中不同意用“赤子之心”评价李逵,他认为李逵几乎具有游民的全部特征,用李逵具有“彻底的造反精神”这种极具政治性话语评断其行为是十分荒唐的。读者喜爱李逵的原因在于他的喜剧性以及人们讨厌伪善、机诈,追求率真的审美取向,同时李逵的残暴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不自觉的发泄。如何才能正确认识这一形象,齐裕焜《正确科学地评价李逵》[16]一文作出了总结:造成对李逵评价如此悬殊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全面研究文本,只抓住只言片语或某些行为就下结论。造成对李逵评价如此悬殊的原因之二是由于忽略了这个人物的特殊性,只简单地引证他的一些言行,因而对李逵形象的分析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只有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和他在《水浒传》中的特殊作用,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李逵。
综上所述,近二十年来人们对李逵的研究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研究方法,对这一形象从某一方面的认识到全面评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李逵研究应当是整个《水浒》研究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一形象的研究,使我们对这部鸿篇巨著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李逵这一形象的研究方法、视角可以为其他人物形象研究所借鉴。因此,对李逵的研究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相信在这些成果上学者们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
[1]魏崇新.人物类型与文化精神——“黑旋风人物系列”论 [J].明清小说研究,1996(2).
[2]纪德君.李逵的性格特征及其审美文化底蕴[J].广州师院学报,1998(5).
[3]潘知常.说lt;水浒gt;人物[M].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9.
[4]项裕荣.试论李逵形象的南北融合[J].学术论坛,2007,1.
[5]裴云龙.文人对游民的认同与隔膜——剖析李逵形象从“水浒戏”到lt;水浒传gt;的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2007(2).
[6]何满子.水浒概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
[7]佘大平.寨名水浒——草莽龙蛇的江湖[J].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8]周思源.新解lt;水浒传gt;[M]. 中华书局,2007,7.
[9]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
[10]涂秀虹.元明小说戏曲关系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11.
[11]日·佐竹靖彦.梁山泊——lt;水浒传gt;一零八名豪杰[M]. 中华书局, 2005,7.
[12]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M]. 三联书店,2006,9.
[13]陈文新,王同舟.lt;水浒传gt;:豪侠人生[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
[14]刘再复.双典批判——对lt;水浒传gt;和lt;三国演义gt;的文化批判[M].三联书店,2010,7.
[15]王学泰.lt;水浒传gt;江湖人物论(四)——勇敢分子李逵[J].名作欣赏,2010(34).
[16]齐裕焜.正确科学地评价李逵[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ClassNo.:I207.4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verviewonStudyofCharacterLiKuiinWaterMarginOverthePastNearly20Years
You Liping
Since the novel Water Margin came out and spread widely among the people, Li Kui,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novel , has
much attention, and researches on him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e after the other. Since the 1980s,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is character from a more comprehensive aspects and some 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
Water Margin; study of character Li Kui
游丽萍,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007
1672-6758(2012)01-0114-2
I207.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