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民本思想新探
——立足于易象的考察

2012-04-08 00:19杨永林
关键词:万民分封制保民

杨永林

《周易》的民本思想新探
——立足于易象的考察

杨永林

民本思想是《周易》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周易》之民本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即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达其民本主张,同时,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其内容也有创新之处。《周易》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亲民之道、观民施治、容民保民、爱民劝民等内容。《周易》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

《周易》;亲民;保民;劝民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千百年间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大多认可这一思想,并反复对之进行论证、阐释、播扬,或从不同角度进行补充。作为古代五经之首的《周易》,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历代阐释《周易》的易学著作不断发展并丰富着《周易》民本思想的内容。与其他经典文献不同,《周易》对民本思想的阐述是以其易象理论为依据,运用象征主义的思维模式进行的。

对于《周易》的民本思想,学术界已经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但是,从易象的角度去探讨《周易》的民本思想,学术界则涉足不多。在易学理论中,易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易象是易学著作表达思想的重要媒介,立象尽意是《周易》和易学著作表达万事万物的主要方式。偏离易象而单纯去讨论《周易》的民本思想,则失去了《周易》思想的独特底蕴,本文拟从易象的角度对《周易》的民本思想作一粗浅探讨。

《周易》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比》《观》《临》《井》等卦之中,其民本思想涵盖了亲民、保民、爱民等诸多内容。

一 《比》卦:亲民之道

亲民思想是君主时代要求君主以及各级臣僚拉近其与普通百姓之间距离的一种主张,它要求君主及手下官僚仁政爱民,以尊下卑,以贵下贱,要求君主官僚对民众保持一定的谦逊。《周易》中的《比》卦通过地中有水之象表达了亲民思想,告诫君主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以亲比天下百姓。

《比》:下坤上坎,象征亲密比辅。《彖》曰:“比,辅也”。《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比》卦的要义,主于上下、彼此之间“亲密比辅”的道理。从政治的视角来看,就是要求统治者和百姓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亲密比辅的关系,《比·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比》之下坤为地,上坎为水,故有“地上有水”之象。坤为地,能厚德载物,象征君主心怀天下百姓。坎为水,水流淌在地上,但总是依附于大地,象征百姓,离不开君主的庇佑。《比》之卦象,勾勒出了一副君主和百姓相亲比的和谐画卷。而君主和百姓要实现亲比,就必须通过“建万国,亲诸侯”的方式来实现。

《比》卦之《象传》寥寥数字,表达了丰富的亲民内涵。首先,《比》卦以地与水象征君主与百姓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告诫君主与万民之间应该法地与水之象,互相亲比。如宋代王宗传在解释《比》卦时说:“呜呼!吾观比之象,而知君民相须之势不容髪也。夫万物之所以比者,地也,然求其势之相比而无间然者,则莫水若也。”[1]地与水之间的关系象征君主和百姓之间相须而成的关系,地水相资而用,互相依存,君和民之间也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君主欲得到天下万民之亲比,首先自身应该亲比万民。

其次,君主之亲比万民,万民之亲比君主,需要通过“建万国、亲诸侯”的方式来实现。“建万国,亲诸侯”,就是分封制,《周易》认为,古代之所以实行分封制,一是为了先王亲比万民。由于万民众多,先王不能实现对万民直接的亲比,而只能通过建立诸侯国的方式来实现。二是为了万民亲比先王。通过建万国,封诸侯,万民亲比诸侯,进而实现其对先王的亲比。君主好比是大地,万民好比是流水,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润。君主离不开天下百姓,百姓也离不开君主。但是就君主和百姓之间的情势而言,君主只有一人,而百姓则遍布天下,君主无法与百姓一一亲比,无法与百姓之间建立亲密的联系,只有通过建立诸侯国的方式,以达到亲比万民的目的。

再次,分封制是君主亲比万民的最佳途径。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体制采取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形式。分封制始自西周,秦统一中国以后,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但是分封制在汉代及以后的历朝历代并未完全废除,很多朝代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由此也带来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争议。《周易》由于产生于西周初期,郡县制尚未产生,因此,《比》卦所说的“建万国,亲诸侯”无疑是对于分封制的描述。不仅如此,《比》卦还将分封制视为天子亲比天下百姓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而言之,《比》卦主于亲比之道,这种亲比包括人和人之间的亲比,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最高统治者和天下百姓之间的亲比关系。最高统治者只有亲比天下百姓,方能赢得百姓的拥护。而要亲比百姓,首先就必须构建一种沟通君主和百姓之间联系的最佳制度,这种制度就是建立分封制度,通过亲比诸侯进而亲比天下万民。就政治制度而言,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这种政治制度在《周易》那里,则被赋予了亲民爱民的内涵,为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性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与其说是对现存制度的赞美,不如说是对统治者的施政的一种期待,是古代士人政治诉求的一种表达。

二 《观》卦:体察民情 因俗施治

《比》卦立足其卦象,告诫君主应该亲比天下百姓,拉近与百姓的心理距离,《观》卦则对统治者的政治统治措施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在中国古代,由于疆域广阔,不同地方的民风民情亦有差别,在实行政治统治的时候,统治者制定政治政策能否千篇一律?《观》卦认为,统治者在制定政策之前,应该遍览各地的风俗民情,根据各地不同的民情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反之,如果统治者在施政时不顾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其统治基础也不能稳固。

《观》:下坤上巽,象征观仰。《观·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之下坤为地,上巽为风,故有“风行地上”之象,风行地上,遍及万物,有由历周览之象,先王观此卦象,体会到推行政治教化的道理。“省方”,就是省视四方;“观民”就是观察民情,“设教”就是设立政教。为了设立政教以教化民众,首先就必须全面了解四方的民情、民风、民俗,而要了解各地的民风民情,统治者就必须走向民间。这里的观,既有以上观下的内涵,也有以下观上的意蕴。就以上观下而言,就是告诫君主应该注意观察民情,了解民俗;就以下观上而看,就是统治者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政治制度,以为下所观。

《观》卦的民本思想包括省方、观民、设教三个内容。

省方,就是古代的巡守制度。关于巡守制度,《尚书》、《孟子》、《礼记》、《史记》等典籍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按照古代典籍的记载,天子在即位之初,都要行巡守之礼。二月,东巡到泰山,对泰山进行祭祀,然后接受东方诸侯的朝见;八月去西方巡察,到达南岳;十一月到北方巡察,祭祀北岳;此后每五年巡守一次。巡守制度的最初功能主要是祭祀,此外,天子也籍此加强与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不过,在《周易》文本里,这种政治制度也被赋予了民本的政治内涵。《周易》认为,天子巡守的主要的目的应该是观民以设教。

观民,就是观察民风民情。观民是省方的目的所在。由于不同地方的民众,在饮食、服装、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统治者应该通过省方的手段去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情,正如宋代宋代耿南仲所说:“五方之民,各有性也,非特五方之民各有性,五土之民亦各有宜,先王之教,将使刚柔缓急,各得其性,而和味、衣服、利用、便器各得其宜,于是省方观民,然后设教焉。此顺巽之道也。”[2]

观民的目的就在于设教,设教就是制定教令政策,就是根据不同的民情施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正如宋代程颐所说:“天子巡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以俭,俭则示之以礼是也。省方观民也,设教为民观也。”[3]

因此,从省方、观民和设教三者的关系而言,观民是设教的重要前提,而省方又是观民的重要前提。“盖不周行四方,则无以知民俗之各异,不遍观民俗,则无以知政教之所宜,故省方者,非泛行也,将以观其民俗耳。观民者,非虚夸也,将以施其教令耳。”[4]只有周行四方,才能观民之风俗,只有观民之风俗,才能知政教之所宜。

三 《临》卦:保民教民

保民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周公就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张,孟子更是将保民作为实现王道政治的重要条件,《周易》之《临》卦也提出了保民主张,《临》卦在表达保民思想时,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并且将保民思想与容民思想、教民主张相提并论。

《临》:下兑上坤,象征“监临视察”,“临”字《说文》曰:“监也。”《尔雅·释诂》曰:“视也。”,《榖梁传·哀公七年》曰:“有临天下之言焉。”综而言之,临字具有以上视下,以尊临卑之涵义,这里的临,为监临之意,可以视为统治的代名词。《临》卦就是以监临为主题,侧重于揭示上统治下、尊统治卑、君主统治臣民的道理。宋代胡瑗说:“然谓之临者,居上临下之义也。此卦之体,二阳渐进,是圣贤兴起,君子之道得行,有才德以临于天下也。”[5]

《临·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临》之下兑为泽,上坤为地,故为“泽上有地”之象,君子观《临》之象,体悟到管理天下百姓,应当象地容水一样,心怀天下百姓,保护天下万民。

《临》卦所表达的民本主张包括容民、保民、教民三大部分,容民是保民的前提,教民则是保民的重要手段。

首先,泽上有地,泽为水,象征天下百姓;坤为地,包容万物,象征统治者。泽上有地,象征统治者包容天下百姓。统治者要保民、爱民,首先就必须包容天下百姓。“泽上有地,地临泽也。地临乎泽,非徒临之也,而以容而保之也。夫地临乎泽,乃所以容保乎泽,则泽有所恃,无流离放溢之虞,而有泮涣瀜洄之适矣,……君子之于民也亦然,非徒临之也,乃所以容而保之,使之恃夫我,以有得居,有渐濡之益,而心有理义之说也。”[6]坤地厚德载物,包容万物,君子观此卦象,领悟到以君临民的道理,懂得君民关系不能建立在武力强制的基础之上,而应该像大地对待泽水那样,宽厚容纳,争取民众的衷心拥戴,喜悦顺从。

其次,保民是《临》卦所表达的民本思想之核心。这同样要从《临》卦之卦象去分析。泽水离不开坤地的保护,推及人事,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关怀人民,保护人民,使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安居乐业。《临》卦告诫君主,只有效法天道,才能在政治运作上不犯错误,才能构建一种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再次,教民是保民的重要手段。君主应该对人民推行道德教化,使君民关系在文化道德上达到高度的认同。对百姓施行道德教化,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准,是百姓知所避就,从而不至于滑向犯罪的深渊,这也是保民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临》卦立足于坤、地之象,提出了教民之无穷,保民之无疆的政治主张。《临》之下兑为泽,泽之不竭,象教民之无穷;上坤为地,地之博厚,象保民之无疆。如宋代朱熹说“教之无穷者,兑也;容之无疆者,坤也。”[7]

教民、保民思想,并非《周易》之首发,早在西周之初,周公就提出敬天保民的主张,《周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保民和教民之主张。《周易》对教民、保民思想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其对教民、保民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即教民之“无穷”,保民之“无疆”。对于“无穷”“无疆”的内涵,《周易正义》解释说:“在上但须教化思念无穷巳也,欲使教恒不绝也。”“保安其民无有疆境,象地之阔远,故云无疆也。”无穷就是教化百姓无有穷尽,无疆就表明所保之民为天下之民,表达了儒家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综而言之,“临”象泽上有地,有统治者监临百姓之象,统治者监临百姓,应该象地保护泽一样,保护百姓,而要保护好百姓,就必须对之进行教化。而统治者的教化应该法泽之无穷无尽,法地之无疆。

四 《井》卦:爱民劝民

《临》卦告诫统治者以无穷之内容教无疆之民众,对于教化之内容,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提到古代的教化,我们一般会很自然联想到道德教化,诚然,道德教化确为古代儒家教化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教化的内容还包括对百姓努力劳作和互帮互助进行劝诫,这个内容体现于《井》卦之中。

《井》:下巽上坎,象征“水井”。《井》卦以物取象,象征君子的品德,《系辞传》说:“井,德之地也。”《井》之下体为巽为木,上体为坎为水,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古代人用木桶从井中汲水的生活场景,而井之形成,亦需要人们付出掘地之辛劳。总之,井在古代社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井为人们提供不可缺少的水资源,“养而不穷”,发挥无穷无尽的滋养功能,人赖井而生,井赖人而用。《井》卦通过展示水井对人类生活造福的种种美德,来告诫君子应该修养自己的品德,惠及天下百姓。

《井·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井》之下巽为木,上坎为水,故为木上有水之象。木上有水,描述的是以木桶从井底将水汲上来供人们饮用的事象,君子观此卦象,效法井以养人的精神,成己成物,为民事操劳,劝勉民众互相协作,共同发展,改善生活。

《井·象》立足于“木上有水”之象,告诫统治者首先应该法井之德,为百姓操劳,其次,应该法汲水之过程,告诫百姓应该辛勤劳作,同时要互相帮助。

首先,《井·象》告诫统治者,应该法井之德,以劳徕其民。井具有养人之德,育物之功,统治者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使自己的统治得到百姓的拥护,首先就必须以百姓为本,为百姓付出,替百姓操劳。劳民,实质就是安民,通过合理的政治措施,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如宋代郭雍所说:“饥渇之害甚矣,人能无饥渇之害者,井养之功也。民之劳苦亦甚矣,使民忘其劳而服田力穑者,君子劳民劝相之道也。劳民劝相之道无他焉,尽其性以安之而已,因其性以利导之而已,皆所以致养也。”[8]井能够解人之饥渴,统治者应该法井之功用,替百姓操劳,解百姓之困苦。

其次,《井·象》还告诫统治者,应该劝诫百姓努力劳作,以维持自身的生存。若想将井底之水汲出为我所用,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百姓付出的劳动愈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木上有水,劳而后得之者也,茍有以与之,虽盛暑沾汗,祁寒冻肤,而抱瓮出灌者,不以为劳,茍无以与之,则弃而莫之顾矣。井之为德,取之而不竭,用之而不穷者也,随其力之多寡而各得其所欲者也,是以汲者,四面而至焉,君子之所以劳民劝相,亦如是而已。向使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育其妻子,虽重赏以劝之,严刑以驱之,而民弗从矣。”[9]统治者必须法井之养人之功,具备生民之德,然后百姓才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及其家人。如果统治者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即使百姓付出再多的劳动,亦难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这在历史上已经得到了无数事实的证明。

再次,《井·象》告诫统治者,应该劝诫百姓之间互相帮助。从汲水之过程来看,木跟水相结合,方能使井水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推及人事,百姓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惟其如此,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社会国家的有效运转。正如宋代王宗传所说:“木,一物也;水,亦一物也。二物相合,而后井之功用见矣。若木自木,水自水,则如功用何?君子之于民也,既劳之其道,盖有以使之相资,以为用者,若六府之交修,三事之咸和,其出入也,相友,其守望也,相助,其疾病也,相扶持,至于父子以仁亲,君臣以义合,夫妇以礼别,长幼以序秩,朋友以信遇,此皆劝相之大凡也。”[10]

综而言之,《井》卦立足于《井》之易象,告诫统治者应该替百姓操劳,劝诫百姓努力劳作,在劳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而要做到这些,统治者首先就必须心存百姓,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是《周易》及整个儒家学派自古迄今一以贯之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较为感人、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儒家民本思想哺育了中国历代的贤明统治者,为他们制定统治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周易》的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任何先进的社会制度都无法与历史传统相隔绝,任何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着传统政治思想的积淀。民本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可以说是万古永新的真理。今天我们要构建社会正义和谐社会,首要之处就是要实现政府和百姓之间,执政党与社会大众之间政治关系的和谐,这就需要政府和执政党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理念,《周易》的民本思想则能够为这种政治理念的树立提供非常有益的思想资源。

[1]王宗传.童溪易传(卷六),四库全书[Z].第17册:55。

[2][宋]耿南仲.周易新讲义(卷三),四库全书[Z].第9册:637.

[3][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四库全书[Z].第9册:233.

[4][元]梁寅.周易参义(卷五),四库全书[Z].第27册:343.

[5][宋]胡瑗.周易口义(卷四),四库全书[Z].第8册:269.

[6][宋]王宗传.童溪易传(卷十),四库全书[Z].第17册:108.

[7][宋]朱熹.原本周易本义,四库全书[Z].第12册:673.

[8][宋]郭雍.郭氏传家易说(卷五),四库全书[Z].第13册:166.

[9][宋]林栗.周易经传集解(卷二十四),四库全书[Z].第12册:324-325.

[10][宋]王宗传.童溪易传(卷二十二),四库全书[Z].第17册:246-247.

On People-oriented Thought of BOOK OF CHANGES

Yang Yonglin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book Zhouyi,which uses the symbolic ways to expresses its people-oriented thought.Comparing with other books written during pre-Qin Dynasty,the content of Zhouyi has innovated.Zhouyi has not only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ancient Chinese politics process but has its value in building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oday in China.

BOOK OF CHANGES;intimating with the common people;protecting the people;advising people

B221

A

1672-6758( 2012) 01-0026-3

杨永林,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广东嘉应学院,广东·梅州。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邮政编码:514015

Class No.:B22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万民分封制保民
Effect of thickness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ngle domain GdBCO bulk superconductors
摄影作品
清明国祭
万民同心
河北保定:500万执行款缘何久拖不执?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掘进队长范保民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