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斌
改革30多年来,财富蛋糕虽然越做越大,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失衡已成为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深刻根源,成为持续发展的最大阻滞因素。因此,有识之士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为紧迫、更加见效。
民生问题解决不得力,一些地方的理由是财力困难。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如果细究下去,我们会发现,造成财力困难的主要原因并非财力的总量不足,而是分配不好,没有分配在刀刃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公正和效率。比如,“三公”支出占了一些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开支的大头,导致民生投入受到严重挤压。就连一些只能维持“吃饭财政”的贫困县,乡镇主要领导的专车也是不能少的。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而国外一般不超过10%,日本仅2.38%;同时,我国在教育、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比重不足财政支出的38%。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尽快调整当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分好“蛋糕”,这里头有很大的空间,大有可为,并且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说,对大部分地区来说,就算发展速度不够快,但只要分好,民生就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取得较大改善。就拿政府统一配置校车来说,只要砍掉部分超规定配置的公车,即使是在贫困县,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因此,对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来说,分好“蛋糕”,主要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即有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