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网络文化机制建设研究

2012-04-02 16:29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穆 琳

(天津财经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22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作了研究和部署,决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知识、科技、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中心、社会精神文化的高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迎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表彰暨研讨会中指出: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在深化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上下工夫,着力在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上下工夫。

一、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延伸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作为传播和发展高品位文化的高校,网络早已融入每一个环节。高校校园网络化的直接结果是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形成“交叉”,进而产生一种新型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网络文化。

1.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载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存有自己的文化。在以大学生为主要活动群体的高校自然而然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即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高校校园为主要传播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蕴,集中体现着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准则。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在高校的普及,网络文化进入校园,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产生了高校网络文化。从这个层面上讲,高校网络文化是以大学生上网者为主要对象,以虚拟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信息为核心,以数字化作为基本技术手段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2.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

与高校校园文化相比较,高校网络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第一,虚拟性。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虚拟现实。高校网络文化实际上是将现实中的校园文化“移接”到虚拟空间,在虚拟环境下产生的不同于现实的新的交往规则、交往方式以及文化精神,自然就形成了高校网络文化。第二,多元性。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高校的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华文化和糟粕文化等相互交错,形成“共居共荣共斥”的网络文化局面。作为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整合体,高校网络文化包容着不同的文化形态,且各种文化形态在竞争中多元共存[1]。第三,开放性。高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是开放的文化空间。一方面,大学师生可以借助网络,感受东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和校际间文化;另一方面,大学师生可打破时空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文化活动。第四,自主性。网络的氛围宽松、跨越时空、时时交互和内容的丰富多彩,易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激情。它“为大学师生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创立了条件,使得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2]。第五,平等性。网络使得每个参与者的话语权和接受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分散式的网络结构和匿名交往的方式,模糊了身份的概念,使参与其中的老师、大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份等被淡化。只要愿意,任何人都能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和接纳相关信息。第六,互动性。互动是网络文化存在、发展的直接推力,高校网络文化就是在多样的互动中产生的,比如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校内外的互动等。可以说,高校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互动性文化。

3.高校网络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相辅相承

高校网络文化是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而出现的,它植根于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

高校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弥补了校园文化的半封闭性,高校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增强了传统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校园文化的先进性、教育性、高层次性和导向性又抑制和削弱了高校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使得校园网络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3]。

二、高校网络文化对和谐校园的负面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精神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高校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给和谐校园文化提出诸多挑战。

1.冲击了校园文化价值观

校园文化代表现实社会中的文化高地,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有鲜明的主旋律特征,它是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4]。

而在开放的网络中,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可以自由地进行传播。凭借技术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推行网络语言霸权,输出西方价值观念,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负面的、消极的思想价值观渗透在互联网中,力求从意识形态上加强对世界的控制。由于大学生的视野有限,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不强,其文化价值观极易产生扭曲。当前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人生哲学以及厌学拜金、消极宿命和追求低级趣味生活方式等都与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宣扬西方腐朽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2.弱化了校园道德文化

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它引导大学生崇尚文明,塑造良好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然而校园网络兴起后,由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人性的阴暗面往往暴露出来,一些日常生活中中规中矩的大学生便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转发黄色垃圾信息,捏造事实,子虚乌有地传播谣言,随意谩骂、攻击他人,甚至借助网络进行违法行为等。

在一项大学生“是否有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的问卷调查中,12.5%的人承认曾经私自提取他人邮件,20.8%的人曾经查阅过色情图片或文字,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还有5.4%的人曾经发布过不健康的信息[5]。

网络的种种不道德行为,传达出来的信息观念和价值诱导,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会导致其道德责任感缺失、自我约束力降低以及自由意识泛滥。

3.异化了校园行为文化

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是通过动态方式展示的。这种植根大学精神的校园行为文化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和空间上的距离,促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积淀的人文精神。

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空间的超越性、时间的随意性以及受众主体百分之百的自我选择性,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他们可在任一时间、任一虚拟场所开展虚拟交往和活动。这使得大学生忽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关注,置身于校园文化活动之外,更关注个人内心体验,更倾向于宣泄个人情感,淡化群体的意识,部分长期沉湎网络中的大学生甚至出现淡漠生命的现象。

4.模糊了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为高校校园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给大学生提供了行为模式,引导大学生强化和固化符合一般意义规范的行为。在这里,制度的定义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更是引导人们在参与和执行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的一种催化剂[6]。

然而在开放平等、虚拟互动的网络中,制度对大学生的约束力非常微弱,大学生可以享受着绝对自由的快感,回到现实,自然会对校园的规章制度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各种违规现象。

三、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建设

作为一种客观进程,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它使得校园文化变得更加灵动多姿,然而它的负面作用又会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长效机制,“趋利避害”,构建具有活力的校园网络文化,营造先进、高尚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

1.建立规范约束的长效管理机制

规范约束的基础是建立合理完善的制度。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的实际,建立合理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建立合理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的思路为:一是制定高校网络道德的规范制度,规范上网行为。对于良好的上网行为,给予保护和支持;对于异常的行为,要用纪律进行约束,遏制其蔓延;对于恶劣的行为,要限制其网络功能的使用,暂停网络使用权等,促使其改正。二是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体系。要通过研发软件,提升技术,对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病毒和盗取信息的软件进行检测、删除,全力封堵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和校园稳定的内容,确保网络安全;对宣扬暴力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进行过滤网,坚决删除,净化网络环境。三是建立责权清晰的责任体系。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校园网络的主管机构负总责,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并密切配合。

2.建立旨在加强“道德自律”的长效教育机制

如前所述,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等特点。一方面,要把网络伦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教育,使其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识别能力,从而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华南理工大学的“百步梯”学生网站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自己创办的网站,致力于为校内学生提供各类校园资讯,网上视频等网络服务,以不同形式全力支持华南理工大学的创新活动。由于“百步梯”网站是学生自主建设的网站,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激发,他们自觉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不仅获得学校、学生的支持,还在第三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十佳学生创意网站”。

3.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长效引导机制

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建设需要学校主导,这是学校的教育功能决定的。

首先,整合资源,建立网络阵地。高校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品牌,以生动的内容、活泼的风格和新颖的形式去赢得点击率,达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比如,湖南大学的“千年弦歌”网站是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指导下的综合性学生门户网站,网站以“网络改变生活,文化提升品质”为口号,坚持“文化+服务”的模式,即坚持以“岳麓书院传统文化的传与承+网络技术服务与平台服务”为主体开展网站内容建设,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网络育人品牌”。该网站网页设计有创意,形式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力、吸引力,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网,极大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创新了学校和谐网络文化的发展。

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弘扬主旋律,营造高雅的网络文化氛围。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在网上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体现高校特点、反映大学生思想实际、品位高雅的主流文化。比如创立于2000年的天津大学“天外天”网站是由天津大学党委学工部、宣传部和信息中心共同建立的。从建立之初,就明确了“政治立场坚定、文化品位高雅、制作质量精良”的网站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职能,相继推出了网上政治理论答题、网上学生党校、学生网络社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模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高雅的网络文化氛围,很好地将网络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使得网上生活和学习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2011年,该网站首页总访问量已经超过7 400万人次,日点击超过50 000人次,每日访问 IP平均为20 000个,注册用户超过60万。2011年,该网站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誉称号,还获得“最佳思政创新奖”。

再次,培养“意见领袖”,加强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广泛培养和吸纳思想品德修养好、学术功底深、掌握网络技术和擅长文学艺术的教师,让他们俯身到网络的各种论坛、群组、栏目中,频繁地发表独到深刻的观点,对大学生零散的、感性的、不成熟的观点实施点拨,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去分析和思考当下的文化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澄清认识盲点,达成思想共识。此外,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群体性问题,“意见领袖”要抢占先机,在其处于初始阶段,就着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疏导和化解。

4.建立学生为主体的长效建设机制

大学生既是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受益者,更是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方式。”因此,高校应始终将学生作为网络建设的主体,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展示舞台,促进高校和谐的网络文化建设。

在组织管理上,应给予大学生政策自主权;在宣传上,应给予大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比如对于高校BBS,学校可对版站、版主实行签约招标,由学生自我管理,由学生建立论坛管理员制度、论坛奖惩制度等;从内容上,让学生自主参与、加强调研,优化板块设置,使论坛空间内容丰富多样,氛围自由[7]。

比如广西民族大学的“相思湖”网站突出“学生建、学生管、学生用”的理念,从设计、开发到运行、维护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建设机制,确立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保证了网站的正常高效运行。

5.建立网上、网下联动的长效统合机制

和谐其实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高校和谐网络文化其实就是实现网上、网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网络无所不在的高校,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网下联动,来消除高校网络文化中的不良倾向。第一,借助网络的优势,对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利进行媒体宣传、报道,营造氛围,使校园文化的活动质量更高。第二,以网络为媒介,开展以各种网络建设为主题的活动。高校内院系之间开展网页制作、网上创意大赛、网络班级创建、网上社团建设和网上学术论坛等;高校之间联办网络文化节、网络辩论赛和校园网络DV大赛等。第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网络个性化服务,发布招生、就业、考研和勤工俭学等信息,提供网上选课、心理咨询服务。第四,加强网站互动性技术的平台开发,使大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思想交锋、观念更新和情感互动变得更加快捷,从而拉近人际间的距离,培养健康向上、平等互助的网络环境。

四、结 语

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高校网络文化使校园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我们必须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克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短期行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高校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消除高校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建构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强化高校网络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1]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 教育探索,2009,(2):5-6.

[2]邓小华.大学网络文化:内涵、特征与构建[J].教育文化论坛,2009,(2):56-59.

[3]张德明,潘琳.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J].铜仁学院学报,2011,(5):56-58.

[4]彭斌,龙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8):154-155.

[5]王少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73-75.

[6]李建坡.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68-69.

[7]钱艺.浅析高校BBS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及影响[J]. 理论探索,2010,(2):125-12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