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探讨

2012-04-02 14:44:39康超群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领导者价值观价值

康超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5)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探讨

康超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5)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就是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用高校图书馆基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统领图书馆人的思想与观念,使其与图书馆人所秉持的个人价值观和情感发生共鸣,从而唤起与强化图书馆人对高校图书馆价值观与愿景的认同,提高自我价值,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性。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实现路径

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三大范式。当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在坚持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两种范式时,文化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就是高校图书馆价值观,实质与核心就是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当下高校图书馆科层管理“高扬头颅”,其表现在过分注重数量化、标准化、程序化,而人本管理、文化管理“委顿其身”,要革除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弊端,必须实施价值观领导,凝心聚力,提高管理效能,引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人共同发展。

一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的意蕴与作用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是高校图书馆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关于高校图书馆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高校图书馆人的价值理想、信仰、信念、追求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一致赞同的关于高校图书馆意义的终极判断。高校图书馆基本价值观是高校图书馆的本质规定、应然趋向以及高校图书馆人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公平、正义、尊重、责任、义务、知识自由、平等获取等构成了高校图书馆基本价值观。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是从多样的高校图书馆价值观中提炼出来的带有范例性的或能够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为人们自由、平等、便利地利用信息和知识服务”应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1]。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就是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用高校图书馆基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统领图书馆人的思想与观念,通过明确表述并向图书馆人注入基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使其与图书馆人所秉持的个人价值观和情感发生共鸣,从而唤起与强化图书馆人对高校图书馆价值观与愿景的认同,并导致图书馆人自我价值的提高,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有效性。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得好:“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2]海尔总裁张瑞敏对此也有精辟论述:“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文化和规章制度,这又保证了物质文化的不断增长。”[3]高校图书馆价值观伴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而形成全体图书馆人的共享价值观,它是高校图书馆人所认同或追求的价值选择、价值理想、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方式与道路。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实质上就是价值观的牢固维系,以及图书馆人对其价值观的深刻认同。高校图书馆价值观是高校图书馆存在方式的反映,也是高校图书馆人创造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反映,它具有凝聚、协调、转换和统一性,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纽带,激励和规范着全体高校图书馆人。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是增进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目标的思想保证。

二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的结构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的组成结构如下:

1.价值鉴别。价值鉴别是高校图书馆领导者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取向鉴别价值作用的活动。价值鉴别一方面是指掌握图书馆人所主张的或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价值理想、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是指从诸多事件中发现具有重要影响的价值事件。高校图书馆领导者如果连支配图书馆人日常思想与行为的价值观念、价值理想、价值选择都不了解,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正确而有效的价值观领导。

2.价值沟通。受认识水平、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领导者与高校图书馆人等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观念、价值理想与价值选择各不相同,因此,要达成价值共识,实现有效的价值观领导,必须对相关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与有效的沟通。通过思维的交锋,灵魂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凝结价值共识,最终形成彼此价值世界的融合。

3.价值整合。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价值多元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面临着多元的价值环境,会产生高校图书馆领导者、图书馆人、读者等不同的价值主体,存在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价值冲突。在非对抗性矛盾中,存在着诸多合理的、进步的价值观,因此要采取包容与整合的态度。高校图书馆领导者在价值整合时承认差异,通过互补互济,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中和”,达到和谐统一。

4.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指高校图书馆领导者与图书馆人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图书馆价值的认可和共享,它是高校图书馆领导者与图书馆人对高校图书馆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甚至服从。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高校更趋向于知识化,图书馆人也趋向于知识化,必须对知识型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价值观领导,通过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行,才能达到管理目的和效果。

5.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高校图书馆领导者说服图书馆人个体改变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从而接受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价值观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价值引领力。高校图书馆领导者有效实施价值引领,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图书馆人价值观,并最终成为价值自觉。

6.价值渗透。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领导力最终体现为对图书馆确立的基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共享价值观的渗透力和转化力,体现为“以文化之”或“文以化之”的能力。它是图书馆价值观领导中最核心、最关键与最重要的因素。

价值观渗透的过程也就是将某种经过选择和辩护的正确价值观念付诸实践,体现在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乃至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

三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实现的路径

(一)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提出与宣传

首先搭建对话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价值观问题实质上是利益问题,必须以解决利益诉求为着眼点,首先需要通过对话与思想交流解决观念层面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领导者要善于做高校图书馆人的思想交流者,鼓励全体图书馆人甚至读者就有关价值观问题进行坦诚的深入对话与交流,集思广益,使高校图书馆价值观内容的讨论更加具体明确细致。在这样的思想交流与对话中,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图书馆人群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就会最大程度地达到和谐、融合与统一。

其次是大力弘扬与宣传高校图书馆价值观。一是高校图书馆领导者通过专题讲座、庆典、重要仪式等形式进行价值观引领:高校图书馆为什么而办?为谁而办?它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师生为什么读书?图书馆发展的价值愿景是什么?图书馆各项工作所恪守的价值观原则是什么?等等。除此以外,在招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年终评优评先等涉及全体图书馆人切身利益的事项中,图书馆领导者必须秉持正当性、合理性价值原则,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主与科学。二是开展专题研讨,在共同研究学习中进行有效的价值观领导。高校图书馆领导者可以根据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全体图书馆领导者和图书馆人共同研究学习,共同创生出新的价值观念、价值理想与价值标准,从而对图书馆人进行有效价值观领导。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价值理念系统就是在反复的梳理、分析与研讨而创生:“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训:智慧与服务。我们崇尚智慧,因为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智慧是知识的光芒,智慧是理想的闪光,智慧是生命的灵光。我们至诚服务,因为图书馆是信息的海洋,服务是馆员的天职,服务是智慧的土壤,服务是人生的弘扬。核心价值一:天下为公、自由、平等、博爱。核心价值二:保存一切有文字的纸片。核心价值三:传承与弘扬学术文化。”三是要充分利用闭路电视、广播、板报与标语等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弘扬高校图书馆的共享价值观。将共享价值观注入高校图书馆每个组织、每个人及其每个细胞中,当图书馆的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后,图书馆人就会形成价值自觉,围绕共享价值观展开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效能。

(二)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强化与固定

当图书馆人做出了适宜或不适宜的行为之后,高校图书馆领导者一定要根据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进行适当强化:奖励或惩罚。对“能够出色地完成公司指标,并且能坚持遵循优秀价值观的经理人,你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表扬和奖励他们”,“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让那些拒绝实施这种行为的人离开。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开除这种违背公司价值标准的人不要在私下里进行”,“你应该站起来,向大家公开宣布,公司辞退他是因为他不能遵守公司的某些价值标准。”[4]高校图书馆领导者要建立健全图书馆人年度绩效考评体系,考评体系中应该有可量化的价值观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充分考虑他们是否和图书馆相融合,是否与图书馆的价值观相一致,使高校图书馆人知道价值观在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图书馆的价值标准。

高校图书馆价值观能否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而不是停泊在口头上,关键在于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使高校图书馆价值观有制度、有措施、可规范、可考核,否则,实现高校图书馆价值观领导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把抽象的软性化的价值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就需要一个硬性规定的、有约束力的载体”[5],即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具体化为图书馆人共同遵守的工作规程和行动准则。高校图书馆领导者要让图书馆馆人把图书馆的主流价值观或核心理念变为行动,就必须从制度抓起。价值理念的生命力就在于图书馆管理支持和制度的配套。好的高校图书馆制度就是将高校图书馆馆价值观渗透其中的制度。如何在制度中渗透、转化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譬如什么样的高校图书馆制度设计能体现民主的价值观?某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方案制定的“全员制”;二是项目决策的“表决制”;三是计划实施的“部门制”;四是监督评价的“述职制”。

(三)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组织与推行

首先要强化对高校图书馆人价值观培训,让图书馆人知道什么是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价值观的要义是什么,图书馆人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图书馆领导者为何及如何实施价值观领导等,确保每一位高校图书馆人都知道并理解图书馆的价值观;其次通过价值观培训把图书馆价值观同化或者顺应到图书馆人价值观体系中。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让图书馆人将图书馆价值观接受、认同并内化成自身的价值观,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去。

其次,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率先践行图书馆价值观。高校图书馆领导者是倡导、宣传和实践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先行者,塑造着、影响着图书馆的价值观,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榜样示范是一种无声的言语,对图书馆人起着重要的垂范作用。第一,高校图书馆领导者应是价值观的策划者,图书馆领导者的身份、地位、作用决定了他(她)首先应是价值观的策划人,一个图书馆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与追求什么、领导者应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去规划设计。第二,图书馆领导者在成功策划实施价值理念体系以后,一方面要不断向全体图书馆人宣讲阐释,另一方面他(她)自己必须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推行价值观的先行者。第三,高校图书馆领导者应把价值观作为检验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积极引导图书馆人认同、内化图书馆价值观,在行为上体现图书馆共享价值观。

(四)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形成、阐释与实践的结合

狭义上理解,高校图书馆领导者通过适当途径提炼价值观、以文本明确地表述价值观、并将价值观注入组织与图书馆人中,就标志着价值观形成。但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形成,既要重视图书馆价值观的提炼、表达,更要注重利用各种场合与机会去阐释它的意蕴与内核,并努力践行价值观,最终使图书馆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图书馆人的价值观和恪守的图书馆行为准则。只有当全体图书馆人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服务活动中能够自觉践行图书馆价值观,才能说一所高校图书馆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共享价值观。缜密思考、大胆追问、小心论证、充分讨论、正确阐释、广泛宣传、反复灌输、不断内化、坚定实践,是最终形成高校图书馆共享价值观的完整环节。

[1]胡 敏,陈建民.图书馆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再认识[J].情报杂志,2007(11):159 -160.

[2](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前沿[M].许 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吴维库,富萍萍,刘 军.基于价值观的领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美)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赢的答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5]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G251

A

1674-5884(2012)07-0069-03

2012-05-02

康超群(1972-),女,湖南省常德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高校图书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责任编校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领导者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汽车零部件(2014年1期)2014-09-21 11:58:39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