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丽娜,裴光宇,张静
(兰州工业学院 外语系,甘肃 兰州 730050)
教师中介对英语写作自主性的培养
卜丽娜,裴光宇,张静
(兰州工业学院 外语系,甘肃 兰州 730050)
英语写作技能一直是学习者最薄弱和最难提高的环节。在写作与“学习者自主”相结合来培养写作自主性的过程中引入“中介理论”,教师积极改变以往传统的角色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展介入作用以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自主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中介作用;写作自主性;教师角色;写作过程
近年来,“自主学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包括研究“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1],学习者自主性的实证研究[2-3]。同时,英语教育学者针对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写作自主性培养的研究为数不多,教师介入对写作自主性能力的培养研究更是少见。
本文旨在尝试性探讨教师参与写作过程对学习者英语写作自主性的指导促进作用。
(一)中介作用理论
中介作用理论的提出者分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和以色列心理学家、教育家费厄斯坦(Feuersterin)。维果茨基[4]认为,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受到对自己有重要关系的成人的影响与干预。而这些对儿童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人即父母、老师、同伴,叫做中介者(mediator)。同样,费厄斯坦[5]也认为儿童从出生伊始就受到来自与其关系亲密的中介者的影响与干预。另外,他认为教师在很多方面可以起到中介作用,因此给出了12种中介特征。可见,中介实质即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中,中介者通过选择较适合的刺激,用其认为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式来显现这些刺激,并且干预和调整学习者对刺激的反映,通过解释来促使学习者做出恰当的反应,从而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并逐步培养其成为独立的学习者(Vygotsky,1962)。
(二)写作自主性
Holec曾认为,学习者具有学习自主性就意味着:能够确立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能够管理学习时间、地点与进程,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异同来调整学习进程;并能够进行自我评估[6]。Little(1990)认为,学习自主性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联系与反应,即一种批判性、超越性的思考、分析决策以及进行独立行动的能力”[3]。
简言之,“自主学习”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结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有意义的知识吸收与建构的过程。笔者认为“写作自主性”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明确的写作目标;2.具有写作积极性;3.能够规划写作步骤;4.能够使用相关写作策略并监控自己的写作过程;5.能够进行写作水平与进步的自我评估。
在外语写作教学中引入中介作用理论,主要体现在教师——中介者是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写作目标,增进学习者的写作积极性,增强学习者的写作信心来逐步提高其自控力与自我意识,最终使学习者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和英语写作水平。
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与皮亚杰不同的是,他提出中介者的作用展现在帮助学习者进入更高一级的层次 (即最近发展区)并顺利掌握这一层次的知识和技能。中介者的作用能够影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介者的中介目的是使学习者将这种中介过程转变并内化成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即不再需要中介者的中介帮助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如下图)。
教师中介理论认为,在英语写作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者,更应该充分发挥中介者的积极作用。那么,教师在培养学习者写作自主性的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中介作用呢?根据中介作用理论,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使学习者明确写作目标
根据中介作用理论,在写作之前,教师首先要非常清楚地让学习者知道写作的重要性或具体到某一项写作任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做出明确的指示,确保教师的意图被学生充分理解。
Schunk与Swartz(1993)研究了不同目标设定对写作结果的影响,发现设定写作过程目标的学习者写出的作文相对较好,尤其是当确定的写作目标与进步反馈相结合时效果更佳[7]。笔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表明,教师越介入写前阶段会使学习者充分理解写作任务,明确写作目标,最后的文章质量也就越可能出色。
(二)使学习者能够规划写作步骤,使用相关写作策略并进行监控
Kellogg(1988)分析了提纲策略能够产生写作良好效应的缘由,他认为通过写作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单纯的观念转译过程从而来减轻认知的负荷[8]。因此,通过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教师介入写前阶段,帮助学习者列出写作步骤,认识并控制整个写作过程,并促使其有能力监控和规范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进程,从而使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写作过程。Victori(1999)在研究中详细描述了EFL写作者的整个写作过程,并分析讨论了EFL写作能力和元认知知识相互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到学习者的写作策略及行为与元认知知识之间有相互联系,以及元认知知识的不同可导致写作水平的差异。故教师应充分介入发挥指导作用,对学习者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指导,并使之能够监控自己的写作过程。
(三)使学习者评估写作能力水平提高
‘学习者自主写作’概念中的一个核心就是能够进行评估。写作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教师指导学习者定期收集写作计划以及一度曾写下的一定数量的写作稿件包括草稿、修改稿与定稿。通过各阶段的作品来直观地展示学生在特定领域内的努力、进步与成就,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这样就体现了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过程,即,学习者的自主写作能力发展过程。这种形成性评估手段,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写作能力,使学习者的传统评价意义上的写作能力短期内有所提高。
(四)使学习者注重合作性
Vygotsky(1978)的研究表明,若初学者得到恰当的帮助,那么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会通过与能力更强的其他社会成员交往而朝潜在的水平发展[9]。由此可见,通过相互合作可以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使学习者懂得合作与互相修改作文能够取长补短因而可以使作文得以完善。教师可以较多地组织小组活动来促使学习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中介作用帮助下的学习者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写作效果。
(五)使学习者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使学习者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尊重和承认学习者的个性和独特性。故教师鼓励学习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帮助学习者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六)使学习者具有归属感并有写作积极性
所谓归属感,就是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集体和一种文化。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习者了解本族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文化,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让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和英语写作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集体和一种文化。
中介理论要求教师给予学习者适当且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更加注意帮助学习者正确认识和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还应让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完成所面临的写作任务。同时,中介作用还强调中介者应与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听取学习者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反馈,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顺利愉快地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是个一系列的活动,是由写前构思、收集资料、起草撰写、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活动组成的,它无法也不可能仅从传统课堂的教学操练中得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辅助作用,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成分,确立学习者的主体角色,充分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来组织、引导、促进、监督和评估学习者的写作过程,形成学习者的自我驱动、自我参与和自我评价的写作氛围,促进学习者写作自主性的发展和写作个性风格的形成。
不容置疑,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自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应该与学习者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体验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够激励他们相信并超越自己,这也正是维果茨基和费厄斯坦的教师的“中介作用”理论的根本所在。
[1]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l).
[2]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6):43-48.
[3]卜丽娜.学习策略与自主性相关的实证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1(4):36-40.
[4]唐 芳,徐锦芬.国内外英语自主写作研究评述[J].外语界,2008(4):26-33.
[5]Feuerstein,R.& A.J.Tannenbaum.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theoretical,psychological and learning implications[M].London:Freund,1991:117 - 133.
[6]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7]Schunk D H & Swartz C W.Goals and progress feedback:Effects on self- efficacy and writing achievement[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3,(18/3):337-354.
[8]Kellogg R T.Attentional overload and writing performance:Effects of rough draft and outline strateg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88,(14/2):355-365.
[9] Vygotsky 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G642.0
A
1674-5884(2012)07-0156-03
2012-04-11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S[2011]GHBG080)
卜丽娜(1976-),女,山东莱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