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22006) 杨小华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地理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调研与分析
——以连云港市四星级高中为例
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22006) 杨小华
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了解连云港市地理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现状、问题。此研究在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方面具有意义。为此,从评价目的、内容、技能、结果等方面对教师课堂评价素养进行定量调查,分析结果较好地得出了学力评价、自我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是影响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师;课堂评价素养;调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当然也在课程评价中担当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通常重视“学会如何上课”,却常忽视“学会如何评价”。教师缺乏课堂评价素养的问题长期存在,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1-6]纷纷出现:钟启泉等认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重视教师评价素质的形成和培养,崔允漷等认为教师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这些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建立了教师评价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参照钟启泉等学者建立的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研究对象——江苏省连云港市四星级高中的实际加以改进,形成本研究的指标系统。该研究为调控和优化连云港市四星级高中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服务,调查的目的可分三个层面:一是把握现状,二是分析原因,三是辅助决策。
图1 指标体系框架图
按照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技能和评价结果四个类别,设计了调查指标。问卷调查要能够反映不同年级、性别的教师的评价意愿。按照样本分层抽样、交叉控制配额、等距等原则,考虑样本误差和成本,每个校区以取35份样本,并对调查员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提出具体的要求。
图2 调查样本数据
1.地理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内涵
如图2所示,不同人群对课堂评价素养有不同的理解,大多认为评价技能、评价内容是课堂评价素养的主体。其中,高一年级教师、县级高中的教师认为评价技能是课堂评价素养的主要部分,分别占到比例的45%、43%,原因是高一年级是学生进入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认为要运用不同评价技能能促进上课习惯的养成;高二年级教师除了侧重评价技能还侧重评价内容,原因是高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成绩最不稳定的阶段,重视学力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动机的提升和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培养;高三年级教师侧重于评价目的,如为考试、为改进教学、为促进学生学习等,原因是高三年级教师任教的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教师课堂评价受个人目标、社会期望值影响。
表1 不同人群对课堂评价素养的理解
2.课堂评价目的调研分析
图3 课堂评价目的调研分析
如图3所示,教师对课堂评价目的争议比较大,为考而评占到45%的比例,说明选拔性考试还是广大教师的评价关键;为教而评占到34%,表明评价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认识到评价有利于教学有的放矢;为管而评虽然最低,但也反映一些教师认为考试是促进管理的手段;通过上表还反映一惊人的现象,作为教学的落脚点—为学而评仅占11%,说明新课改理念下评价目的的方向性需要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
3.课堂评价内容的调研分析
图4 课堂评价内容的调研分析
从图4可以分析:教师注重学习评价比例最高,达到37%,原因是教师都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技能训练;学习动机评价的比例占其次,占到35%,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关注学生兴趣、愿望、态度等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而学力评价比例最低,仅占28%,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力、观察力、表现力这些隐性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比较低,而这些隐性的能力却恰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创新性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对课堂评价中的学力评价的重视亟待加强。
4.课堂评价技能的调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对测验评价技能都比较高,比例达到87%,说明教师对定量评价非常重视,但同时部分教师又常常会对试题的效度、信度进行质疑。表现性评价比例达到41%,说明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定量评价存在着一些缺陷,定性评价如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价值观等评价是不可替代的。发展性评认识最低,仅占33%,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次、即时、动态合适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等评价有机结合还不太熟悉。
表2 课堂评价技能的调研分析
5.课堂评价结果的调研分析
从表3可以发现教师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理解实践仅占25%,说明教师对评价结果的自我反思、自我研究意识还比较低。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繁杂,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自我评价对个人教学成长重要性认识不足。交流评价占的比例比较高,达到35%,原因除了对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是教师通常的教学常规以外,还有是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长期关注。多元评价比例最高,达到58%,说明新课改的多元评价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课堂实践。
表3 课堂评价结果的调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地理课堂评价素养的内涵,是指拥有关于合理评价实践的基本原理的知识,包括术语和评价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对象,尊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注重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课堂评价是为了改进而不是证明,教育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注重诊断和激励。
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认为,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该课堂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应当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评价目的的转变——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的终极点
当前课堂评价素养还没有引起教师、社会、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高考成绩仍然是教学业(1)确立生本评价目的——教师课堂评价的核心
课堂评价要让学生知道“有用的地理”和自己生命的意义,有生命意识,才能认清个体的价值,人生观、世界观才有意义,从而推动主体乐观,积极追求上进。教师要高举“生本”大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教学评价不管多么复杂和多变,其终极的目的还是要落实到学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评价永恒不变的追求。
(2)促进教师幸福发展——教师课堂评价的基础
课堂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身份重建的过程。从工具价值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身份的重建是回应社会、时代对人才的根本需求,以及课程变革对教师的直接要求,更是教师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的需求。从本体价值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身份重建本身就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精神空间和生命内涵的拓展提供了空间与可能,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追求自身幸福提供了契机。
由于教师职业本质是人类精神能量的互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转化和形成新的精神能量的过程。所以,只要教师心灵忠实追求教学的真正灵魂,就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事业的高贵。
2.评价内容的拓展——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的聚焦点
教师要学会每一种评价形式以及不同评价任务与评价目标的匹配,能够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形式和评价任务。
(1)学习评价和学力评价和的结合——教师课堂绿色评价建构的基础
学习水平评价是当前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通常是通过对学业水平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评价。但由于学生发展是多元的,评价也要突出多元化;特别需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评价内容创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地理”,“兴趣地理”,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自我解答地理问题素养的能力。
(2)关注学习动机的隐性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建构的中心
地理课堂评价除上述学力和学习评价外,还要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应试教育背景下量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却忽视促进学生的隐性动机评价的功能;而学习动机评价更能反应出学生的学习志向、潜质和兴趣,所以动机评价是教学过程评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隐性评价很难定量,课堂评价中亟需树立“活动—体验—参与”等表现性评价,才会建立更加全面、立体、多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
3.评价方法的选择——教师课堂评价素养重建的立足点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选择不同课堂评价方法的基础。
(1)注重育人测验性评价——教师是课堂评价素养重建的发现和享受者
地理新课程重视测试性的评价,因为测试性评价是采用纸笔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进行评定,在现行评价制定下,这种易于量化的评价形式依然会占据核心地位。但教师还要对测验评价结果进行正确的、适当的解释,以育人为目的,在问题高峰体验与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悟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熟练运用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伙伴和被改变者
表现性评价 (论文、实验与调查、情境模拟)和交流式评价(如课堂提问、口头测验、面谈)等是质性评价常用的形式,其中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包括传统的考试、作业、问卷法外,还有档案袋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法、教师自评互评法、师生民主评议法、校外社会评价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成果展示法、行为摘录法、成长日记法、苏格拉底式研讨法、各类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以及个案分析等。
4.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提升自身评价素养的关注点
教师除了应能综合运用动态、即时性、过程性等评价信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积极关注自身发展的结果评价。
(1)积极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是课堂评价素养反思和研究者
科研带动,从“匠”到“师”的变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主要策略是个人反思和同伴合作反思。反思的内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学习与反思,还包括教育关怀和责任感的反思,从伦理角度思考教育的意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