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 张亚南
1985年秋,我有幸成为了褚绍唐先生的学生。
初次拜见,是在先生家,那间堆满了书籍的房间(后来便是我们几个学生的“教室”)。先生高高的个子,满头银发,一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一张清瘦而慈祥的笑脸,一口“宜兴上海话”。先生话语不多,问的、谈的都是极家常、极具关怀的话,加上热情的师母、整洁温馨的房间,让我这初到一个陌生城市的人立即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三年的学习时光,享受先生一贯温良的教诲。先生教学认真、要求严格而从不苛刻,授课多以讨论的方式,启发思路,循循善诱。最令人钦佩的是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治学严谨。记得有次上课时,某位同学提到一条河流,大家都从未听说过。因世界上河流甚众,大河名称尚且记不完全,更何况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先生不紧不慢地说,那河在德国。在我们惊讶的目光中,先生找出德文版的《世界地图集》,很快翻到那一页,指给我们看:原是一条很小的支流。先生的头脑中,究竟容纳了多少知识和信息,实难以想象。而先生毫不骄傲,做学问扎实、踏实,绝不骄躁浮华。
最令人景仰的是先生做人的准则:淡泊名利。先生桌上有一方石刻,上题“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我以为,这已不是先生用以励志的座右铭,而本就是先生生活的写照,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的生命真谛。宁静与淡泊已成为先生的气质和修养,与他相处,就会感受到他身上已凝就的那种崇高的境界,那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也正是这份与世无争、宁静淡泊的修炼,成就了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我们走在一个具有太多信息、太多变化、太多诱惑和欲望的人生路上,因此我们的人生旅途充满了迷茫和彷徨。或许我们的灵魂很需要那种哲理性领悟的指引。而每当我们置身于先生家那世外桃源般的“课室”时,就会感到一种安宁和沉静。在我的一生中,曾经得到过这样的引领,真是幸事。但愿能不辜负。
光阴荏苒,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而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值此褚绍唐先生诞辰100周年际,整理出一些记忆的碎片和感怀,逐成此文,是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