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给力”地理教学实证研究
——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

2012-04-02 05:00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五中学350009王丽华
地理教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给力教材内容河流

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五中学(350009)王丽华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内容包括“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本节教材内容中地理名词、概念多,易混淆,地理原理性强;以流水作用为主形成的河谷和冲积平原,形成过程复杂、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难点知识,若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而是纯粹的死记硬背,非常容易混淆。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为福州市三类达标校。学生对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城市里的学生对于河流地貌相对比较陌生,缺少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再加上学生原有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动力又不强,在一定程度上给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综上分析,在本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板图板画或PPT课件演示,学习效果可能会不佳。出于课时的限制及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又不能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我们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能够精心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有典型性、生动形象的影视资源,既可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降低本节课学习的难度,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影视资源在“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中的应用

本节所选取和利用的影视资源名称为《“蛇曲”幻影》,来自CCTV10《地理·中国》栏目。该视频不仅与本节学习的内容联系紧密,而且充满悬念,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下面结合本节具体的教材内容,选取其中的四个教学片段,阐述影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片段一:视频导入,激趣生疑

视频内容:片头开场白——“这里的黄河为何九曲回肠,蜿蜒流淌?弯转的河道中为什么隐藏着太极八卦图形?这里是扭转乾坤的风水宝地,还是劫难频发的不祥峡谷?”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视频中充满悬念的几个疑问,既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这节课的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又能很快起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

教学片段二:任务驱动,完善知识

视频内容:黄河气势磅礴,却在陕西的延川境内画出五个大转弯,使原本直线距离仅为32千米的河道延长到68千米的长度。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唱出了黄河的蜿蜒曲折。民间把这段九曲回肠的河段称为“龙曲”,传说是神龙的化身。民间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人们对奇特景观的惊叹和对神奇转弯的不解,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专家解释:“蛇曲”地貌是一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它一般分布在地势平坦、流速缓慢,土质疏松的平原地区。但峡谷与平原地区地质条件不同,为何在陕西延川境内的晋陕峡谷地带会出现神奇的“蛇曲”地貌景观?为了揭开这一奇特景观形成的原因,科考队员经过实地考察,用翔实的证据,从地质学中的内外力作用角度科学地解释了该“蛇曲”地貌形成的原因。即两组不同方向的节理为流水和风的侵蚀提供了构造条件;该峡谷河段坡度小,流速慢,加上河流两岸上下层岩石软硬不同,下层岩石松软易被流水和风侵蚀,造成上层岩石的垮塌,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之后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纠正、归纳总结。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1,蛇曲地貌以什么侵蚀为主?它的形成有哪些条件? 问题2,黄河延川河段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巩固河流下蚀和侧蚀作用知识;帮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拓展地质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构建完善的河流地貌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价值观教育。

教学片段三:结合案例,突破难点

视频内容:相距只有几千米的黄河沿岸的三个村庄(伏义村、清水关村和碾畔村)贫富兴衰相差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当地百姓传唱的民歌和剪纸作品中都认为三个村庄的贫富兴衰与风水有关,伏义村所在的乾坤湾是一块风水宝地,隐藏着太极八卦图形,有扭转命运的神力。果真如此吗?科考队员通过实地调查,解开其中隐藏的奥秘。原来清水关村和碾畔村位于河流的凹岸(侵蚀岸),土地不断遭到侵蚀,缺少耕地,浑浊的黄河水使清水关村和碾畔村缺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加上水运的衰退,加剧了清水关村和碾畔村的贫穷和衰落,使原来几百人的村庄现在只有几十人在此居住,甚至出现荒废。而伏义村则位于该河段五个弯曲中最负盛名、充满神奇色彩的乾坤湾凸岸(堆积岸),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形成大面积的耕地,同时沉积的厚厚泥沙对黄河水起到天然过滤的作用,给伏义村农民提供清澈的地下水源,所以伏义村人丁兴旺,形成一个有四五百人居住的大村。视频中除了呈现大量的实地地貌景观,还穿插一段形象逼真的动画演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凹凸岸的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把视频中延川境内的五个弯曲河段用板图形式画在黑板上,并把伏义村、清水关村和碾畔村三个村庄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1: 蛇曲地貌的凹凸岸是怎么形成的?问题2:造成三个村庄(伏义村、清水关村和碾畔村)贫富兴衰相差大的原因是什么?

注意:当教师播放到视频出现“为什么三个村庄会出现贫富兴衰大”的设问时,先暂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刚学习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知识, 结合板图,分析造成三个村庄贫富兴衰相差大的原因。之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寻找并归纳其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三个村庄贫富兴衰相差大的案例,利用视频中大量的实地地貌景观、专家的解读以及凹凸岸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尝试用刚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然后对照视频,验证自己判断推理结论的正确与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提高,更好地突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为学习“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视频内容:科考专家解释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以及随着地壳的上升,河流的下切,河漫滩渐渐上升形成阶地。人类为了避开洪水灾害,往往把聚落建在较高的阶地上。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聚落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进一步巩固河流堆积地貌的知识;深化学生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充分利用《“蛇曲”幻影》影视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结合影视素材,设置一系列与本节课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探究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和冲积平原形成的原理,突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重难点知识。通过视频中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聚落分布与河流凹凸岸的关系,比较好地实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影视资源“给力”地理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影视资源具有许多的优点,但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

1.需要与其它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互相配合,取长补短。

2.影视素材的选取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性。最好是有一个较完整的地理现象的描述,其形成过程具有探究性,原因分析充满悬念,地理综合性和原理性强,且与学生生活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

3.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及视频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置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才能使学习的知识不断深化,而不是只停留在视频所呈现的表面现象上。

4.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从网络上下载视频,根据教学需要对视频进行截图、剪辑加工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把从网络上下载来的视频素材在课堂上全部进行播放,而是应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分段播放、暂停、定格等方式。

5.正确把握好影视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时间,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次,播放时间都不宜过长;整个视频内容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在家里观看。

猜你喜欢
给力教材内容河流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巧用夸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当河流遇见海
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