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娟,赵纪军
(1.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 210013;2.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南京 210009)
江苏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
杜秀娟1,赵纪军2
(1.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 210013;2.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南京 210009)
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提出了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决策。这一决策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迫切需要;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步骤;四是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引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强虚拟校园等学习平台建设,进一步贯彻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制定和完善社会评价标准体系。
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公平正义;江苏
目前,江苏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工作已进入落实阶段。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群众还没有完全认可这种教育模式,参与度不高;即使是一些专门的业务部门对如何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还不是十分清楚。从地域上看,在苏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现有教育已基本满足本地居民教育需求,建立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和迫切性不高;相反,在苏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关注度比苏南要高。从群体上看,恰恰是需要参与终身教育的群体,如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不具备享有这一成果的思想准备和经济条件。这种“上热下冷、南强北弱、越弱越冷”的现象,说明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值得深入思考。
提及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这两个概念。三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这次会议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文件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描述是:“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1]很明显,这里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站在政府管理的角度,注重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及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政策,注重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和公共设施建设。而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目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发展繁荣;服务的重点是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倾斜,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困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民生问题,也包括民族地区、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2]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精神,在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从高处向低处倾斜,从强处向弱处均衡。概括起来说,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其实质就是在政府指导和推动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社会资源由高到低、自强至弱的公平配置,实现社会民生事业的和谐均等发展。
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是江苏省委对教育发展的新认识、新概括。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途径选择上,各省有选择的自由权和发展的自由权。江苏省委提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综合了中央的要求、国家的教育战略方针和江苏的实际而提出的。从党的目标要求看,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3]的战略部署。为了落实这一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个纲要涉及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这里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针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变化而建立的教育结构系统和教育服务体系。纲要中对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描述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4]10这一描述所体现的终身教育体系,既包括了不同比例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结构体系,还包括了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公平和质量、科研和经费、能力水平认定等服务体系,是教育结构体系和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统一体。
江苏省党政机关对落实中央和国家的终身教育体系目标,在战略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推行的出发点、实施的考量和具体表述上,是有区别的。江苏省政府从行政职能出发,执行了国家中长期规划的精神,形成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这主要体现在2011年9月颁布的《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文件对“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表述为:“到2015年,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公平有效维护,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率先建成教育强省。”[5]这个描述同国家中长期规划精神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时间的提前和服务平台、教育公平的提出与强调。
江苏省委对“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解,是从党的根本宗旨出发对终身教育体系进行的深度阐释与定位,对施政的指导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在指导行政的过程中,引入了和谐社会的理念,从民生角度对终身教育体系进行了阐发,提出了“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在2011年11月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江苏省委正式向全省提出了“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建设目标,具体描述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6]这一描述,在省政府行政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增添了社会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的内容,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工作的重点,从而有效落实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由此可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不矛盾的,它体现了党对行政工作的方向把握和引导发展的特点;它体现了江苏省委在新的发展阶段对民生事业的新认识,充实了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丰富了民生理论的内涵,赋予了民生政策以全球化特征,在江苏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江苏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惠民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教育改革开放取得了重要进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全省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江苏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促使江苏提出了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一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全部实现省定的全面小康指标。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的目标为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就是基于江苏全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目标提出的。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依据经济发展的程度及水平,有条件地逐步地开展。[7]离开了经济发展水平,盲目硬干快上,只会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将受到社会的惩罚;相反,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却保守谨慎,也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大好条件的白白损失。未来十年,是江苏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较快发展时期;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两个率先”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以促进经济升级转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是,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结合中央对江苏的新的阶段性要求,根据阶段性发展的新的变化特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相应的期盼和要求,不断提高终身教育公共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江苏教育事业立足于新的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迫切需要。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遵循胡锦涛同志关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注重”的指示要求[8]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和满意度,是形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11年6月,江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文件中,省委省政府把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视。它把民生幸福的内容具体概括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六大体系”,即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六个方面。[9]这个意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确立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民生幸福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后,省委十二次党代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使之成为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在六大公共服务体系中,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服务保证作用,是其他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其他幸福指数就无从谈起。只有人民群众在教育问题上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状态,才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就业、就医、买房、养老和参与社会保障。
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一贯主张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邓小平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再到胡锦涛同志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其中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孜孜追求。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高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温家宝总理2010年6月1日曾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就是为人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其次才是医疗和社会保障等。[10]从江苏的情况看,虽然全省的教育事业总体发展居于全国前列,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存在许多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问题、择校问题、“减负”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还有一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成因十分复杂。要在江苏这样一个人口多、南北发展十分不均衡、外来务工人员大量集聚、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大省,实现教育公平,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要做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江苏省委提出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种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别于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够满足各类人群教育需要的、更加关注公平和效益的新型的教育体系,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党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四是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传播、视听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多媒体、网络和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已成功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传统手段目前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出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空前发展。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便利的通信手段、信息的可靠性,使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它,教学可以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偏远的苏北农村,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无线上网卡,就可以解决很多以前单靠普通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又开发了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模式,由此产生了基于计算机特定平台和系统的虚拟教室、网络学校等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教育体制的变化。可以预见,以此为技术平台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已不是十分遥远的事情。[11]特别是在江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省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了政策宣导和部署。从全国范围看,江苏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靠前的。虽然已有个别省份如上海市,也提出了建设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但是像江苏这样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庞大的资源和市场,以及领导层力推的决心和魄力的,在全国是没有的。
江苏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南部高度集中,北部明显缺乏,如徐州、淮安、宿迁等比较著名的地市,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品牌的大学就不多。各地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对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质量产生影响。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多,教育配套设施完善,教育普及程度高,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办法不多,路子不活,流于形式和口号,等靠要的比较多;终身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服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也缺乏配套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培训和认证也存在很多问题,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依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所有这些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党的政策依赖广大干部来推行,思想认识水平决定干部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因此,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党和国家对终身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基本要求,吃透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内涵和本质,从宏观角度把握江苏省委的决策部署,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其次是要树立国情和省情意识。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是空谈和做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致,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符合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走区域发展与共同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要科学借鉴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些先进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有率先发展的意识,不能采取观望态度,先看别人发展、坐等外省经验。再次是要保持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民生建设的角度,关心广大群众的需要,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倾向性问题。广大干部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转变理念,振奋精神,克服消极散漫和观望思想,踏实肯干,真正把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落到实处。
第二,要引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是空中楼阁,必然要依靠熟悉终身教育体系的人去开发、操作和维护。公共服务人员从哪里产生,在哪里工作,他们的待遇如何?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和高校参与的双向模式。政府要提供资金和经费,学校要提供人员和设施。由于虚拟学校等学习平台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有必要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政府部门可成立专门的资金委员会,对推广终身教育的高校或单位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终身教育的推行可先从经济发达、教育密集的地方着手。同时要注意引入先进的终身教育理念,政府搭台,邀请专家讲学,组织相关单位的人员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借外力进行推动。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杜绝大干快上和一哄而就,终身教育的推行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推导的过程中,要避免先由省到市、由市到区(县)的行政操作程序,在某些地方确实实行了这种推动模式,如东部发达的城市就采用了这种模式。但这一模式是值得商榷的。避开人员和经费的浪费不说,单从效果上看,就有运动化发展的嫌疑,这种做法不利于终身教育的长远发展。终身教育人员的产生和培训,还要以教育资源主体为主,政府要引导学校主体进行市场化操作,从而解决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人员及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要加强虚拟校园等学习平台建设。任何教育体系,都离不开学习平台,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服务系统。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平台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融合多媒体、远程虚拟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传播系统。为促进其建设与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现有的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现有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如电大系统、高校网络教育等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公众参与度不高,需要升级转换。要通过提高这种平台的学习质量,使人们在心理上易于接受。目前,电大系统的远程开放教育已经走出了很大一步,各高校的网络学院则需要彻底改造。二是要打造新的品牌平台系统。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夯实虚拟学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上。通过行政力量,整合各高校资源,使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真正建立起一流水平的虚拟网络学校。要通过资源整合,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的价格优势、便捷优势和灵活优势,有效扩大开放效果。要加大对平台利用的宣传引导力度,运用多种手段扩大虚拟网络学校社会共享服务的影响力,使人们认可这种学习方式,真正达到实惠比较明显、质量对比超前、远近均可操作、学习自己作主的网络公共教育服务状态。目前,江苏省正在全力打造的数码学习中心,已初具雏形,但是在资源利用方面还不是很够,建议数码学习港要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对进驻单位进行市场调节,真正把那些高质量、高效益、高受欢迎度的教学资源推向人民大众,最终推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终身教育学习平台。
第四,要进一步贯彻社会公平正义。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从其社会职能来讲,它为党和国家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终身教育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形成政策共识。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担负的社会公平正义均等化职能可以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当前,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一个呼声极其强烈的民生问题,由名校名园引起的择校事件层出不穷。政府要在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中引入学前教育服务,把学前教育纳入公益范围,借助于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使名校名园遍地开花,使幼儿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二是解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农村,由于环境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儿童接受的教育层次整体上低于城镇水平。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优先解决这一难题。政府要合理调配资源,优先为农村配备先进的终身教育设备,免费提供人员培训;对偏远农村实行全额免费配给,经济发达的农村可实行自筹与配给相结合。三是解决城镇的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受教育问题。这些人员可以直接纳入城镇高校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减免学费、入学补助、以工振学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教育和就业问题,实现城镇中的教育均等,真正使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公平建设上有所作为。[12]
第五,要制定和完善社会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是终身教育服务的落脚点,也是社会评价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从国家、部门到单位或个人对终身教育学历的认可度决定了终身教育社会评价的层次和水平。首先,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唯学历教育”的观念与倾向。传统的“唯学历”倾向,导致了学历的泛滥,带来了学历质量的降低、贬值,乃至直接否定。初、中等教育中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高等教育的“唯学历”、泛考证现象正是这一传统理念的体现;而在成人的继续教育中,学历的功利性尤为突出。因此,要通过建立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传统的中、高考升学模式提供新的竞争对手,彻底打破“一考独大”的局面,通过竞争展示各自优势。教育结构要从过于重视学历中走出来,要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教育从学历教育中剥离出来,要重新规范学历教育秩序,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在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中要优化使用资源。[13]其次,要在人才评价与引进机制中逐步改变“唯学历”标准。目前,在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对报名和复试人员的种种学历限制,使参加终身教育的毕业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政府机关要做出严格规定和推行相关标准,采取得力措施在全社会广泛推行。政府机关要通过公务员考试等公开考试进行学历和能力资格的公开公正公平示范。江苏省人力资源部门已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发布中十分注意把关解决学历歧视的现象,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要积极响应这一规定,确实使终身教育的各类证书享受公平待遇。再次,要健全和规范各类学历、证书的认证与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在职业资格培训和证书发放上实行多层次管理,有国家或地方认证的,也有劳动或人事部门认证的,还有国外认证的。这种认证和管理模式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对其教育实施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一些民办企业未严格实行国家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重视,不将其与工资、福利挂勾。因为认证等问题,这些证书也很难在其他国家通用,这是劳务输出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14]因此,要与国际接轨,不断健全更新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要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各类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认证与许可工作。这是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10-11.
[2]魏礼群.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1-316.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Z].苏政发[2011]130号.2011-09-09.
[6]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罗志军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1-11-6.
[7]胡锦涛.加快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R].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2009-05-22.
[8]李学勇.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2-02-09.
[9]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Z].苏发〔2011〕22号.2011-08-19.
[10]温家宝谈政治体制改革:应注重解决四方面问题[EB/ OL].中国新闻网,(2010-06-02)[2012-08-15].http:// 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6-02/2317389.shtml.
[11]张峻瑜.教育技术对终身教育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89-93.
[12]朱文兴.论维护公平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3):67-70.
[13]刁桂梅.动力与阻力并存: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博弈论[J].职教通讯,2010(11):42-45.
[14]张涵.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5-47.
A Thinking of Jiangsu Province’s Building a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DU Xiu-juan1,ZHAO Ji-jun2
(1.The CPC Jiangsu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History Office,Nanjing 210013; 2.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Bureau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09,China)
According to the party and the state’s education strategy,the CPC Jiangsu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Jiangsu Province government make a decision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There are four factors for this decision:the“two lea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happiness project,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justice,education technology to th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In order to establish such a system,the government must overcome the erroneous ideas,introducing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virtual campus construction,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etc.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Jiangsu
G521.9
A
1008-2794(2012)07-0038-06
(责任编辑:韩廷俊)
2012-08-26
杜秀娟(1974—),女,山东临沂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