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洪
许多学生认为地理难学也难考,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感,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不当,概括起来主要有:
学习方法上的错误—死记硬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把地理定位为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大学习领域,说明了地理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科学,理解、论证、推理、综合、运用等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许多人误认为地理属于社会科学,受此影响,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是死记硬背,学不好、考不好也就成为必然。
地理思想上的误区—“地”“理”分离 《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考试大纲》都强调“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就是一些重要的地理思想和地理技能,如“地”与“理”的有机结合。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地”与“理”分割开来,表现为机械地记地名、概念、术语,不能用所学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具体的地理事像、不能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等,这也导致了学习的高耗低效。
空间概念上的缺陷—有“地”无“位”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不能根据地理图像准确地区域定位与区域分析是许多同学畏惧地理的主因。
解题方法上的机械—随机难变 地理试题所引用的资料及创立的情景基本上来自教材之外,且大多是以文字、地图、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考生只有将各种信息综合提取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对此许多同学多不能随机应变,高考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在情理之中。
突破学习瓶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主干知识就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规律,具有相对集中和系统化的特点。地理学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有: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和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等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学习时可用构建主题化知识系统的复习策略,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能力训练,提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等要素。地理学习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层级共13方面。
联系社会实际,拓展知识视野 要善于把书本知识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要寻找社会现实与地理学知识的联结点。要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重现地理图像,形成空间概念 地理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来源,阅读、分析、应用、绘制地理图像是最重要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要分类概括图像特点、归纳命题类型、总结判读方法;要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形成良好地理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