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简介: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2012-04-02 03:12:25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贡布里希象山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是国内馆藏资源最为丰富的高校艺术图书馆之一,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图书科。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由南山馆区和象山馆区组成,两个馆区总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阅览座位1300余个。图书馆藏书以中外文美术专业图书为重点,兼及文史哲等类图书,并配备了丰富的艺术数字资源。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累积量达1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3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外文原版期刊及报纸近400种、中文期刊及报纸900多种。馆藏纸质文献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外绘画名作高仿复制品和22600余册古籍、善本书。2008年,在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捐赠的5000余册私人藏书基础上,建立了贡布里希特藏室,为学院的艺术史和理论研究奠定了珍贵的资源基础。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象山馆区由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教授设计,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馆舍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两个边长60米左右的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相互偏转、嵌套的空间模式。其中,完型院落是图书馆的主体;空间处理上,分中央天井竹院和西南面向象山的半围合角院,两个院子对角分布,内部的竹院贯通四层建筑,而外部的角院则始于二层平台。双院结合打破了传统院落的封闭,在空间上相互流通,在视觉上将图书馆内部的人文内核引向西面象山的自然意趣。图书馆办公用房嵌套围合在主体建筑东北面,并在西面两个矩形院落偏转交接位置设置建筑主入口院落。设计布局区分图书馆读者服务与馆员办公不同功能,强调建筑空间的运动感,院落开口方向正对着象山,容山纳景,营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院文化传承精神。

象山馆区共四层。其中一层在建筑外部被处理成传统建筑的“基座”。基座采用江南丘陵的茶山中梯田墙的做法,暗示建筑所处的地貌与环境。建筑基座以上部分为玻璃幕墙,在幕墙外采用水平连续性、现代钢构与瓦批结合的遮阳系统,在视觉上唤起对江南传统民居的记忆。山色空濛翠欲流,象山馆区正是这样一个具有自然山水格局的人文世界。

猜你喜欢
贡布里希象山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1:46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玩具世界(2018年4期)2018-06-21 08:02:10
摒弃虚伪的“抒情”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
象山
红豆(2017年4期)2017-04-13 18:44:13
桂林象山景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4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
发展与创新——贡布里希“图式—修正”的两个维度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 0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