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彩云 青岛科技大学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模式的创新途径问题
■ 岑彩云 青岛科技大学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创新,创新模式是创新的灵魂因素,是中日韩旅游合作模式创新的发展指导。尽管中日韩三国旅游模式创新存在文化历史等的制约因素,创新的发展途径可以基于生态旅游、文化修学、在线旅游等多种思路,提出切实有效的旅游模式创新的建议,希望通过对旅游模式创新的探索,对中日韩三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未来有所启示。
大大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以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城市,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围绕着奥运展开,仅鸟巢就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丰厚的收益。鸟巢就是21世纪的埃菲尔铁塔,能否媲美还得回到旅游模式的创新,单单领着旅游者逛逛鸟巢的建筑空间,这种服务本身是不足的。中日韩国际旅游模式创新对如何推进中日韩多方位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念,它是渗透到旅游业发展中的产物,因此模式创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模式创新就是让旅游活动开展下去的“天平上的砝码”,创新做得好了就会向有利的方向倾斜。早在2003年11月,中、日、韩三国的旅游主管部门签订了《旅游合作备忘录》,直到2009年10月第四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提出“2010年三国互访游客规模达到1700万人次”的目标。2010年8月第五届中日韩旅游部长签署《联合声明》,提出到2015年,实现三国间人员交流规模达到2600万人次。联合打造连接中日韩三国的旅游合作项目,共同进行海外旅游市场推广工作,尤其中日韩旅游贸易的合作近年来发展迅速,这种好的趋势的保持就必须靠创新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中日韩旅游模式创新不仅能够有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涌现,还可以和其他的服务业更加紧密的结合,起到1+1+1>3的作用,所以说模式创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当前的中日韩三国旅游合作壁垒的逐渐消除,更多的产品开发出来,人们的旅游欲望就会更加的强烈,模式创新就是给旅游者不断地新鲜感,让他们乐此不疲地参与进来。
旅游模式创新和货币一样有着“乘数效益”,好的创新会引发更好的效益,因为发展的起点高、基础好。中日韩三国有很多文化的旅游资源,这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慢慢都被忽视了甚至流失了。如果模式创新被引入到这些文化遗产中,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以一种发展的方式来发掘它们的价值,不仅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而且也创造了财富。也就是说既有了经济效益又有了社会效益的旅游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好的模式可以
跨国旅游与其说是观光,还不如说是文化之旅。中日韩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日韩三国虽然都地处东亚,文化根基亦是一脉相承,但由于三国在历史潮流中面对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冲击,以及原本就存在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差异,使得三国形成同源不同流的文化和国民性格。在文化发展中会产生一种文化自信,韩国比较突出,很强调民族性,但文化自信的负面影响就是保守,不容易吸收其他的文化。
中日韩三国的历史纠葛较多,民间的恩怨浓重。上世纪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侵略战争给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挖下了深深的鸿沟。近些年来日本做出的伤害国家和人民间感情的种种行为也较多,旅游模式创新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很多潜在的旅游者对彼此的国家是敌视的态度,有很多虽然没有那么的强烈,但是也不会考虑去彼此的国家旅游。民间甚至有些反对者和组织者抗议彼此间的往来。这对旅游模式的创新是致命的,因为这是从根本上阻碍旅游发展的。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韩国属于发达国家。从经济体制来讲,日本、韩国是成熟度较高的市场经济,而中国还处于市场化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直接构成经济合作的障碍,但如果没有实现共赢的经济合作方式或模式,旅游合作就难以向前推进。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全球的旅游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需求等的多元化,使三国的旅游多元化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使三国的旅游合作只是存在最基本的层面,很难向深度合作进行。以人均GDP为例,日本第一,韩国次之,中国处于最低层次。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早在1990年人均收入就超过了3万美元;韩国已是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而中国刚过1000美元。
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日本和韩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均是第一大逆差行业,日韩两国常年都呈现逆差,只有中国是顺差。近年来日本逆差规模呈下降之势,由2000年的285.2亿美元减少到2007年的139.1亿美元,减少了51.2%,但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三方合作的推进。虽然近几年,韩政府出台大量促进并完善旅游业的政策措施,但随着海外旅游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的愈发充裕,使得以海外留学、境外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韩国的贸易逆差额在逐年增长,由2000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50.9亿美元,短短几年时间增长率约50倍,使得韩国密切关注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这很不利于三国开展旅游合作。韩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韩政府将旅游业摆在改善服务业收支逆差,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中日韩区域内一些地区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存在着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接待能力差、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服务没有标准化、质低价高、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影响旅游形象。如中国旅游企业的突出问题就是旅游企业规模小,整体对外宣传促销效果差,客源市场培育不成熟,旅游产品缺乏整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较落后,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中国的旅游起步较日本和韩国晚,交通等硬件设施也很不完善;韩国最近一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有了很大的改善;相比之下日本的条件要好得多,在模式创新中较占优势。总之,三国的旅游企业在跨国外联能力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
尽管中日韩旅游合作环境复杂,存在上述环境等等因素都阻碍旅游的发展,但可从旅游模式创新入手,如今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因为旅游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的作用在提高,又因为它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的提升,是多相关的,旅游模式创新因此势在必行,旅游模式创新是一种无形的却基于有形的旅游产品之上的。具体的创新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基于生态旅游的旅游模式创新。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2010年的第五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首次共同签署《低碳旅游倡议书》,倡议中日韩及全球旅游有识之士立即行动起来,唤起旅游企业和游客的环保责任感,降低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副作用。中日韩三国政府应成立生态旅游推进组织,旅游业设计的诸如宾馆饭店、景区景点都减少碳排放,政府、民间企业和旅游业者合作,共同开发生态旅游,进一步保护自然环境,加强自然的接触,以实际行动保护人类赖以栖居的环境。
第二,基于文化的修学旅游模式创新。修学旅游模式由传统的普通观光型向动态的修学体验型的跨越,修学旅游通过为青少年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和旅游路线,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更好地继承本土历史文化,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交友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修学旅游能够因材施教,设计不同主题,在语言训练、思想教育和世界和平教育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统计,青少年游客约占全球游客总量的20%左右,2008年,这一市场的规模为136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市场总规模的18%至20%。作为东亚地区三个最重要的国家,近年来,中日韩三国互为修学旅行的重要市场,以中国北京为例,2009年前10个月,北京以日本为修学旅行目的地的出游学生达到1200人,同比增长了两倍。到2009年,韩在华留学生为6.5万人,中国在韩留学生为4.8万人,均居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之首。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10年1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1月—12月来华旅游入境人数总计2193.75万人,其中日本331.75万人,韩国319.73万人。日韩来华入境14岁以下人数分别为9.95万和13.95万人,15-24岁人数为11.71万和20.34万人,24岁以下占来华入境人数比例分别为6.53%、10.72%。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修学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如果日本韩国24岁以下来华旅游者中有80%是修学旅游者,即44.76万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费200元,出游天数5天,一年总花费可达4.48亿元。如果将修学旅游纳入国民旅游计划层面,通过政府主导力量,能够增强修学旅游的乘数效应,快速创造财富。
第三,基于在线旅游的旅游模式创新。美国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在线旅游业都有成熟的模式,但是亚洲的在线旅游也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IAC下属就有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网站Expedia。包括全球龙头酒店预订网站Hotels.com、在线旅游热线服务网Hotwire和度假等旅游产品提供商Interval International。中日韩三国可以先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实现旅游资讯化,如韩国观光公社 的 网 页 (http://tour2korea.com/)就十分成功,它有十种文字表示,内容极其丰富、细腻、生动,可利用面大;九州观光机构所做的名为“可爱的九州”网页(http://www.trip.co.jp/lovekyushu/),用韩文、英文、日文、中文(繁、简体)五种文字表示,也十分方便好用。三国通过设立介绍区域资讯的独特网页,便于区域内相互间了解和资讯传递。对区域外进行整体宣传,扩大区域的对外影响。
第四,基于体验式的旅游模式创新。中日韩旅游合作,不仅要注重观光旅游,还要开发出新的产品,市旅游产品多元化。例如三国旅行社可以开展周末家庭旅游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使游客进行表面的观光,还可以让游客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民俗习惯。例如烟台旅游局赴韩国旅游促销团将周末家庭游作为旅游主打产品,在韩国几大城市进行宣传推广,着力在烟台、韩国之间打造60小时的旅游生活圈。对于游客,参观一两个景点、打一场高尔夫球、泡泡温泉、爬爬山、购购物,其间吃一次正宗鲁菜、吃一次海鲜,品尝一次烧烤,只需要两夜三天,然后回家,就像青岛或济南游客周末来烟台休闲游花费的时间一样。
第五,基于旅游消费途径的立体旅游模式创新。多年以来我们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也多数都是参加团队进行观光活动,这是一个表面的观光性的体验过程,在消费方面必然是一个平面性的消费。若转向一个深入消费立体旅游模式,例如中国的三峡大坝日韩两国同类企业人员可以来访问参观,同时还可以互派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习,学习之余,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立体的消费,如观光消费、商务会议消费、休闲运动等等一系列的消费,同时还可以推动企业间的项目合作,吸引外资,这会是一个长期的消费链。中日韩三国可以开展工业旅游合作,在三国的同行业里,开发出由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新的发展模式。在能源企业里,由政府主导合作,让三国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三国的同行业人员,可以互相参观互相学习,在竞争中企业共同发展,其实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机会。因此要从消费链上抓住旅游合作。
第六,基于综合经营的旅游模式创新。综合型的旅游模式,也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使旅游的拉动力量越来越大,使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各个方面都产生完全性的作用,综合性作用要想发挥,就必须得是一个综合性的经营模式。中日韩三国综合性的经营模式意味着各国企业的经营链在拉长,服务链在拉长,意味着客户的消费链在拉长。例如海洋旅游航线的开发模式。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一种“邮轮经济”,邮轮(Cruiseship)实际上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原意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目的是把旅游者运送到大洋彼岸,它的生活娱乐设施也是为了给旅客提供舒适行程和解闷,众所周知的“泰坦尼克号”就是这种邮轮。而现代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其生活娱乐设施是海上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岸是为了观光或完成海上旅游行程。从根本上可看,邮轮可以把散落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使相应的旅游活动更为紧凑,而且邮轮旅游作为一种组合型的海洋休闲旅游产品,是一种多功能、复合型以及可塑性很强的旅游产品,可以组合海上休憩、观光、度假、健身、会议、婚庆、潜水、探险等内容。中日韩三国旅行社可以利用邮轮将合资城市的景点进行合理连接,把黄海当作这一旅游航线的内海来看待。
第七,基于合作旅游模式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就是要突破行政区划本身的限制,要按照旅游自身的发展模式,按照旅游者的需求从市场方向出发来研究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同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的界线,强化区域内的合作和区域之间的合作,从而形成一些比较完整的大尺度的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必须研究如何从一个观光地成为一个停留地,需要在深度开发方面做更大的文章,培育复合型的产品,这都需要合作。例如,中日韩三国可以在观光旅游发达的城市,开发出新的旅游项目,使之成为一个停留地,三国的城市间虽然有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可以开发出一条专门的路线连接三国的这些城市,如上海——汉城——东京,青岛——济州岛——横滨,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让游客轻松旅游,快乐停留。其实另外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既包括区域之间的政府合作、旅游行业合作,也包括国内国外的合作,以及政府与开发商、投资商的合作。
第八,其他旅游模式创新。另外一些很好的创新途径,比如说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模式、旅游行业协会发展模式、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模式、影视文化旅游营销模式、还有亲子游等等。
旅游模式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旅游模式进行创新,使旅游服务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将对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旅游模式创新能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奉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中日韩国际旅游模式创新不应该走奢侈品的路线,应该打造平民的路线,让普通的百姓也可以走出国门。旅游模式创新是承前启后的,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最终实现三国区域旅游贸易市场的一体化。
[1]刘又堂.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利弊分析 [J].商业研究,2008,(06):154~156
[2]慎丽华;森豪利;郝艳萍.中日韩三国“绿色旅游”的理念与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0~34
[3]梁春香.论东北亚区域中、日、韩三国旅游市场的依存关系[A].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旅游业[C].上海,
[4]陈柳钦.建立中日韩FTA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J].日本问题研究,2008,(02):8~13
[5]数据来源:中华人名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6]冯颖.中日韩深耕修学旅游市场[N].中国旅游报,20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