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敬语非等值翻译之原因探析

2012-04-01 09:07潘小英
关键词:敬语等值日语

潘小英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中日敬语非等值翻译之原因探析

潘小英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日语专业学生甚至是日语资深翻译,在翻译中日敬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非等值现象,这是由于中日敬语发展历史、敬语体系、社会文化及敬语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的。译者应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合乎不同语言习惯和文化的翻译,尽量表达出等值的敬意程度,朝着中日敬语翻译的动态对等目标而努力。

敬语翻译;非等值翻译;敬语体系;敬语教育

在中日敬语翻译中,经常遇到由非等值翻译而导致需要表达的敬意完全不到位的情况。那么,等值翻译和非等值翻译究竟是什么呢?日本翻译研究专家别宫贞德指出:“把某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等值的信息的活动即翻译。”[1]在这里,就提出了等值翻译的概念。美国翻译学家奈达(E u g e n e A.N i d a)将等值翻译分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并认为动态对等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由于语言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在翻译时,要做到形式上的完全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这就是动态对等。日本人在表达对客户的尊敬时,会使用商务场合常用的委婉请求的语气,如果译者不能将这种语气翻译到位,就是一种翻译的非等值。为什么在中日敬语翻译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非等值翻译呢?笔者将从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中日敬语历史发展的差异

在日语中,人们经常使用“君”、“贵”、“先生”等称呼语,这些都是由汉语传入的。《礼记·曲艺》中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论语》中也有“非礼勿言”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社会,敬语是存在的,而且是被提倡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思想,这样中国人的敬语使用频率及意识就大大地减少、减弱了。例如,从“您”、“你”的使用就可以明显看出汉语敬语的变化。我们一直提倡对尊长一定要用“您”,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学生在向老师提问题时,却鲜有用“您”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使用敬语的意识已经很弱了。而在日本,从农耕社会到封建社会及至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都一直强调上下尊卑。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日本社会是士、农、工、商明确分工的绝对身份制社会。人的出身是无法更改的,下对上必须绝对服从,语言必须绝对敬语化。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体制发生了变化,敬语的使用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不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只根据主观判断和临时的利益关系来决定敬语的取舍及敬意程度的高低,这就是相对敬语。在企业或集团内部,仍然是上下分明、年功序列的制度,所以仍必须使用敬语;而面对有利益关系的客户时,更要求敬语的恰当使用。根据以上中日敬语历史发展变化的差异,在进行中日敬语翻译时,一定要考虑到双方不同的历史背景。

二、中日敬语体系的差异

如前所述,汉语中敬语已经逐渐弱化了。现代汉语中敬语的使用可分为以下几类。加称呼的敬语表现:您、先生、小姐、女士、师傅、老师,等等;加敬意成分的敬语表现:请、贵、高、家、赏,等等;客气表达的敬语表现:可以吗、劳驾,等等。

而日语中敬语尽管被简化了,但仍可以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而在2007年2月日本政府文化审议会通过的《敬语指针》中又重新将敬语细化为5类,即自谦语分为一般自谦语和谦逊恳切语,郑重语分为一般郑重语和美化语。根据以上中日敬语分类的差异,要从语言形式上进行等值翻译是很困难的。

三、中日敬语所依存的社会文化的差异

通过对中日敬语历史发展变化和体系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日敬语之所以产生差异,主要是受中日两国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挑战自然的能力。而能力的大小与年龄或等级没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在现代中国人的意识中,没有绝对的上下等级思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刻意地根据上下关系、地位的高低来区别使用敬语。即便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一直提倡礼仪教育,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变化,中国人敬语的使用已经逐步地简化了。

而在日本,因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日本人非常敬畏自然,视自然万物为神灵。在日本人的意识中,“神灵→天皇→日本人”这种长期固定下来的等级秩序观是根深蒂固的。日本人长久以来就习惯于按照地位的高低而使用不同敬意程度的敬语,因此,在日本,敬语是用来判断人际关系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在交际中敬语是不可或缺的。

四、中日敬语教育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卑己而尊人者,礼也。”但是,中国教育家徐特立对孔子的这种过分谦卑的思想很不认同,他提出:“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念更强调的是做人要不卑不亢、自尊自信,因此即便我们今天仍提倡礼仪教育,但很少要求按照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敬语。而在日本,无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敬语教育都是无处不在的。如《日语百科大辞典》中提出:“日语语言素质的教育是日语语言教育的一个环节,是以检查实际场合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合适性为目的的。”一个人日语语言素质的高低,要看他能否根据场合和对象来正确地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换句话说,就是能否熟练地运用表示不同敬意程度的敬语。特别是当一个人成为社会人以后,由于商业利益的关系,更会接受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敬语培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平等思想是不认同过于讲究尊卑思想的敬语教育的,而日本等级分明的社会体制又是重点强调敬语教育的。因此,中日敬语的翻译,会由于敬语教育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非等值。

五、结语

中日敬语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敬语历史发展的差异、敬语体系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差异及敬语教育的差异,会产生一定的非等值。奈达也提出,等值分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要做到不同语言翻译的完全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正如柴田元幸所言:“如果说现实是不可能的,一开始我们就放弃的话,那什么也进步不了。所以,我们要在即便知道现实很难达到的情况之下,也要朝理想前进,这样才能有进步。”[2](P126)在中日敬语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达到动态对等的翻译。换言之,就是一定要根据以上差异进行合乎不同语言习惯和文化的翻译,尽量表达出等值的敬意程度。这是中日敬语翻译努力的目标。只有通过努力,表达出等值的敬意程度,才能进一步促进中日双方的交流,促进中日文化的发展。

[1]苏德昌.日汉敬语的比较与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3).

[2](日)柴田元幸.創造的言語態[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1.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 i a n g c h e n 42@163.com

book=439,ebook=439

H 36

A

1673-1395(2012)09-0101-02

2012-06-26

潘小英(1977-),女,江苏如东人,讲师,主要从事商务日语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敬语等值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汉语国俗语义在维吾尔语中的等值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