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勤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工具语文”向“人文语文”的跨越
杜建勤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新时代的竞争是激烈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能为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母语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大学语文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性语文,而应朝着人文性语文的方向发展。
工具语文;人文语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
近几年来,人们对大学语文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学校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有的学校已经将其边缘化了,而有的学校却将其综合化。总起来说,新时代大学语文的趋向应该是从工具性向人文性跨越。
(一)大学语文的工具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针对语文课的性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一致认为,语文课应该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这也就肯定了语文课的工具性,语文教学要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的工具性,首先指的是语言的工具性,因为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语文,能够熟练地运用母语,准确地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
实践性是大学语文工具性的一个突出特点。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语言有“习得”和“学得”两种方法,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法,最终都是要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有系统地训练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积累词汇,了解基本的语言规范,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逐步养成独立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大学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它覆盖所有学科,能够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大学语文教学要善于运用语文的这种优势,将其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育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讲解《长恨歌》时,教师要强调坚贞不渝爱情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个人感情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学完史诗后,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让学生在“学”和“悟”中认真体会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一)大学语文被边缘化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机械、经济、外语等学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来讲,大学语文的教学被边缘化了。人们对母语的热情也降低了,把大学语文学习看成是一种娱乐方式。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重理轻文”、“重外轻文”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学生认为技能比素质更重要。而学校方面也没有对大学语文学习做出严格要求,比如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有的高校只开设一学期的大学语文课,课时较少,而且学分也不多,不能充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关注。
(二)教学体制不合理
教学体制包括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教学检查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从教材方面来说,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不是很合理,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的,这样的教材肯定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简单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没有进行适当的扩充。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和认知水平已有所提高,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考试检查方面,有的教师会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学习检查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对中学来讲,要自由轻松很多,学生不必每天都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自律性较高,可以严格要求自己;而大部分学生则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学习方法,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课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教材内容很多都是在中学阶段学过,这就更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长处,但是也要进行适当的更新。教师要采用活泼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气氛。
(一)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观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再加上二元对立哲学观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分离、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离。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一部分人,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大学生中重科技、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要从根本上扼制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要扭转这种单向思维。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理论教育,壮大教师队伍,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师团队中;然后,再由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也可以为学生举行专家讲座或者利用网络资源,集中为学生播放于丹、易中天等专家的视频讲座,帮助学生明确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人文思想。
(二)为学生营造人文学习氛围
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和讲授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人文课堂氛围。大学语文涉及的文章范围广泛,能够体现丰富的情感特质、审美潜能和文化因素等,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功能,以图、文、声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语言文学,从听觉、视觉等感官系统刺激学生的大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感受美,把握美,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比如,在讲解《哈姆雷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哈姆雷特》片段,然后再要求学生讨论课文与影片的异同;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些片段进行排练和表演等,揣摩其中人物角色的心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很低,这样的课堂氛围非常不利于教师授课,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互动,既要让学生了解教师,也要让教师了解学生。只有双方都彼此了解了,才有可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四)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教学中,既要有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也要有学生接受教师的讲解和课后对文学作品的继续研究。很多学生对学校指定的大学语文教材并不满意,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选取教材。教师首先要了解所选取的教材,“在古典文学方面,宜于精选优美而又声情并茂、便于充分感悟的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要表现时代精神”,“外国文学作品可供比较参照”。教材既要精,也要全;既要涵盖古代文学,也要包括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选取教材要客观、公正,既不能以学生的倾向为宗旨,也不能以教师的嗜好为导向,尽量不要选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的文学作品。
(五)改革考核方式
通常来说,在学完一门课程之后,教师要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反感,他们更喜欢开卷考试,不喜欢一个问题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认为这样的考试会影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有些基础知识可以闭卷的形式检测,但对于一些拓展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开卷考试形式检测,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工具语文”向“人文语文”进行跨越,大学语文既有工具性的一面,也有人文性的一面,不能只侧重于某个方面。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传播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大学语文要想实现其人文性的一面,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1]沈俊.人文素养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J].中学语文,2010(33).
[2]王秀苗.学生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2009(4).
G642
A
1673-1395(2012)02-0127-02
2012-01-10
杜建勤(1963—),男,山东济宁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研究。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