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野下准蚁族身份认同研究

2012-04-01 17:20张建平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蚁族身份符号

张建平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符号学视野下准蚁族身份认同研究

张建平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蚁族话题自2007年起开始登上中国社会的话语舞台,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作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社会群体的第四次大发现。通过对准蚁族群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个体媒介素养对身份认同产生分化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在对该群体身份认同的步骤和原理作出解释的基础上,针对该群体提出有益于社会和群体本身的建议。

准蚁族;身份认同;符号学

一、准蚁族的概念及相关问题的提出

2007年,北大博士后廉思在《中国新闻周刊》上读到一篇报道,题目是《向下的青春》。报道中刚毕业的大学生生存状况引起了廉思的极大注意,他进一步组织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于2009年出版了第一部揭示蚁族现象的著作《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从此,蚁族这一群体开始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2010年12月《蚁族2》出版。作者第一本书的愿望是引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显然目的已经达到,而第二本书的愿望——希望青年通过对蚁族群体的认识和反思,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展开思考[1]——则正在进行中。

蚁族被认为是这样一个群体: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毕业找到工资低微的工作,只能像蚂蚁一样,蜗居于大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特点是高智、弱小、群居;绝大多数属于80后,是大学扩招时代之后的“过剩人才”。而211工程重点院校毕业生蚁族硕士比例的增大,占到接近3成的比例,则体现了蚁族问题形势的严峻性。[3]针对蚁族,笔者提出了准蚁族的概念。笔者借鉴蔡军剑等人的用法,他们在《准记者培训教程》[2]中用准记者来描述在校园中的新闻专业的学生。准蚁族生活于高校之中,因为有校园的阻隔,所以缺乏对社会的真切认识。他们本有机会摆脱蚁族的命运,但有的是因为主观的失误,有的是因为客观形势而不得已走上蚁族的道路。对准蚁族的研究,价值在于发现学校教育、舆论引导及公共政策方面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更重大的意义在于给准蚁族群体重要的警示,督促其早日采取措施,进行适合自身的规划。

准蚁族群体所处的生理和心理阶段,还属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埃里克森把自我发展分为8个心理阶段[4],它伴随我们一生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变化,他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由“认同危机”来定义的,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源自于对这些认同危机的积极解决。在现代社会中,也囊括了人们对生活的许多基本关怀。准蚁族处于8个心理阶段的亲密和孤独期,这个阶段包括求爱和交往的欲望,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人将生活在孤独感之中。如果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身份认同,准蚁族将会在偏离主流社会的轨道上越行越远。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媒介也将沿着传统媒体到分众化媒体再到社会化媒体的路径不断地演化,现在还处于信息接收者位置,但是不久的将来将处于信息制造者位置的准蚁族群体是否做好了准备,准蚁族群体的媒介素养是否能够经得住新时代的挑战,能否在新的传媒条件下缩小甚至弥补自身的劣势,准蚁族产生不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身份认同将出现什么严重后果,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关于身份认同研究的文献综述

身份认同Identity,词源拉丁语idem(相同),有“身份”(personality)和“认同”(identification)两个意思,两个意思都有时,一词双译成“身份认同”。the subject's identity,中文有时译为“主体的身份”,有时译为“主体的认同”,有时候译为“主体的身份认同”。有观点认为中文有必要区分“身份”与“认同”,西文的混淆多义,不需要成为中文的不便[5]。

许多学者对不同群体的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班建武在《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中认为身份认同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中的身份认同诉求主要包括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层面。青少年符号消费的能指空间主要包括现代媒介信息、流行时尚以及消费空间,它们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素材。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意指属性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表明了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所谋求的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6]。

陈映芳在《“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中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认为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也影响了乡城迁移者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行动[7]。

在《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多维文化认同的建构》中,陈静静将云南少数民族网络媒介视为少数民族自觉构建文化认同的文本,分析了互联网推进多维文化认同建构的可能性。认为互联网以其游走于“整合”和“断裂”之间的巨大张力,对包括族群认同、地域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内的多维文化认同体系的整合可以产生更广泛的推动作用[8]。

也有很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学者研究国际范围内的身份认同问题,如李友梅、肖瑛所著《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希望通过对美、德、日三国社会认同构造之路的历史介绍,从中得到不同民族国家构造社会认同的一些经验性启示,为正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认同基础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9]。而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格罗塞在所著的《身份认同的困境》中,基于欧洲对这个问题的辩论而出现的种种疑惑,从政治身份、个人身份、集体身份、欧洲身份及价值观身份等方面来探讨身份的多样性和认同的变迁,从中看出某些趋势,加深对欧美社会和舆情的了解[10]。

准蚁族群体是否会对蚁族的身份产生认同?他们是否会为将来的身份认同而认真思考当前的作为?而媒介素养又将对准蚁族群体产生怎么样的作用?这正是笔者试图解答的问题。

三、准蚁族群体获取身份认同的步骤

人不可能以纯粹的抽象的自我进行意义活动,只能采取一种身份进入意义游戏。所以,人只能活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或者说是活在某种具体的身份中,这种身份决定着这个人的传播内容和情感流露,而传播的规则却是潜在的,没有具体规定的,但是一旦交流出现和身份不符的现象,将会导致交流和传播的失败。群体多是通过人际互动,获得每个场合所需要的身份[11]。此过程分三步。下面是准蚁族身份的群体获取身份认同的步骤。

第一步是“范畴化”,即把相对于自我的他人贴上标签。要把自我定位为蚁族,首先要把相对自我的他人贴标签为非蚁族。而对于校园中的准蚁族而言,划分常以个人的消费为标准,假若身边的同学可以驾车上课,购买自己难以企及的奢侈品牌,这些人群显然会被划分为非蚁族。

第二步是把自己所属的集团与校园其他集团进行比较。对假期的安排是准蚁族划分集团的参考标准,不同的学生间有很大的差距,部分人会选择到国内或是国外旅游,部分人选择在家里好好陪家人、或是在家里读书,还有部分人选择去工厂、商场或是公司打工。部分选择打工的同学明白自己的兼职不能增加专业经验,但是活的现状使他们不得已去兼职。

在仔猪白痢发病中期,其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身体瘦弱、脱水严重以及腹泻等,应在注射抗菌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补液,配制药液主要以口服补液盐(3.5 g的氯化钠、1.5 g的氯化钾、2.5 g的碳酸氢钠、20 g的葡萄糖、100 mL的正常水)为基础,并适当添加抗菌药物,同时添加少量收敛的药物,配合适量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3]。

第三步是认同,即在比较后把自己的身份归于某个集团。很显然,在对不同的集团进行比较之后,学生会把自己划分为某个团体的成员,有的是驴友团体,有的是音乐爱好者团体,有的是兼职团体,有的则是准蚁族。

可以看出,身份认同的三个不受都是排除过程:我认为我是什么身份,取决于我认为我自认为不是什么身份。

四、准蚁族群体的身份认同原理的探究

人的各种社会活动都需要身份,自我则是这些身份的集合之处。只要有意义表达,就必须有文本身份;只要自我卷入文化的各种意义活动,就可以集合成复杂的、有准自我品格的符号自我。我们的表意和解释行为,安排了许多身份,它们隐含了不同的自我。因此,自我一直在寻找它基本的符号意义定位,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的移位。自我,可以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在主我与宾我之间做水平位移,也可以随着表意的社会—生理品格作上下位移[12]。而媒介素养在这种身份认同中起到分化作用,媒介素养高的学生在符号自我的运动中能够自由穿梭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还能达到主我与宾我的水平位移,而素养较差的学生则很难达到水平位移,在很多情况下是向下位移。

(一)符号自我在时间轴上的横向位移

一个媒介素养高的准蚁族在考虑过去的经验时,找到对象自我,他在考虑到他的思考之后果时,面对未来自我。这样就出现了自我的水平组合:人在思考自身时构成符号自我,过去的我是这个符号的对象,未来的我是这个符号的解释项,解释项在自我思考的进一步时间延伸中成为新的自我,形成的一个符号展开过程。

一个自觉的自我,必然也是一个符号自我,因为他思考世界的意义,反思自己的意义,寻找的是自己存在于世界上的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准蚁族会思考自己的经历,一方面是社会的变迁,比如说在我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花钱;在我上大学时,上小学不花钱;我没毕业时,大学毕业包分配;我毕业时,毕业就差不多是失业……另一方面是自己在校园和家庭中的经历。想到自己在过去的所作所为,有的觉得很失败,有的觉得很精彩,至于现在的自我,有的人觉得很满意,也许是自己已经当上了学生社团的干部,也许是自己已经拿到了很大的奖励;有的人很失意,也许是自己到现在依然单身,也许是自己付出那么多但是游戏还没有升到期望的等级。媒介素质高的准蚁族,会在同龄人中思考自己的出路和未来,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自己的师兄师姐找什么样的工作,及时制定相应的毕业后的规划并保证执行。尤其是当准蚁族群体接触到《蚁族》这样的信息后,他们改变蚁族命运的强烈愿望更加推动了他们的不懈努力。

(二)符号自我在社会—生理品格上的纵向移位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助于理解符号自我的纵向移位现象。库利和米德把自我解释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并强调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而弗洛伊德则强调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生理基础和情感力量[13]。他将人格分为3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超我是对社会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本我包含无意识记忆和生理的、心理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而自我在两者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在大学阶段,学生会面对太多的诱惑,有的来自本我的无意识,有的来自超我的理性要求。面对本能,同学之间彼此的相互熟识让大家不再去遮遮掩掩地谈论男女话题,因此学生睡前的卧谈会也多数是以此为主要内容。在此情景下的媒介素养无所谓高低,彼此也乐意分享在获取信息方面的技能,但是在媒介素养的下一个重要内容,即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方面,媒介素养的高低开始发挥作用。媒介素养高的学生能够实现符号自我在社会—生理品格上的纵向移位,也就是说他们通过获取对方相关的信息,以弥补常规教育在性教育方面的不足,而不会沉溺于男欢女爱之中。然而媒介素养低的学生,因为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自己的视野狭窄,因而会对所获取信息的内容和价值的判断产生失误,继而会影响自己的下一步决策和行动。本应该是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思维方式、开拓自己人脉的宝贵大学生活,准蚁族会因为媒介素养的低下而错过难得的机会、丧失缩小差距的机会。

布尔迪厄曾经对资本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其中经济资本更明显,然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累积形成有一定的隐蔽性,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4]。准蚁族群体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唯一的出路和机会就是文化资本的累积。媒介素养高的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而能够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不会因为一时的本能冲动而忘记自己的目标。而媒介素养差的人则很难意识到各种资本之间的紧密联系,会屈从于本我的欲求,导致积累文化资本机会的丧失。

五、准蚁族群体的身份认同原理的建议

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科学上的新进展和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新进展和发现。不管通过何种手段 —— 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还是广泛的经济机会—— 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15]。学校本应是减少不平等的最佳场所,但不幸的是现在的学校正在创造新的不平等。在知识沟的作用下,同一校园里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的学生间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准蚁族群体的先天(经济、社会、文化)资本弱势,导致他们的媒介素养很低,进一步促成他们利用媒介进行利益或情感表达时遭遇更多的歪曲或阻隔。既然是从媒介素养方面分析准蚁族群体的身份认同,那就继续沿着这样的路径来寻求破解的方法。

第一,学校对准蚁族群体进行正确理解文化震撼的教育。所谓文化震撼,是指从一种熟悉的文化环境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时产生的种种困难,Pedersen将其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蜜月阶段、沟通阶段、适应阶段、掌控阶段和逆文化震撼阶段。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称为是亚普罗式文化和浮士德式文化的差别,前者认为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类的创造,人不过是接受它,安于其位,而后者将冲突看做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阻碍生命也就失去意义[16]。而德国学者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认为社会正由一个互动频繁的社区形态(礼俗社群,典型乡土生活社区)急剧转型为冷漠的大都市(法理社会,都市生活典型)[17]。准蚁族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地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发展的断裂,致使许多在礼俗社会中的规则不再通行于法理社会,浅层次的比如不同的卫生习惯、消费习惯等,深层次的则有价值观念等。因为文化震撼分为不同的阶段,所以学校在进行相应的教育时要注意文化震撼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以不同的形式开展针对准蚁族群体的人生规划教育。很多准蚁族群体对当今社会缺乏深刻的、正确的认识,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对社会关系没有清晰的划分。陆学艺将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不仅在劳动分工、权威登记、生产关系和制度分割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他们的资源占有情况也有所不同[18]。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准蚁族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从而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准蚁族利用媒介的自觉意识,真正让媒介这一工具为自己所用,而不是沉溺于其中。

第三,落实好长期的政策扶持与财政拨款机制。面对高校扩招、盲目修建新校区的现实,一部分高校违规动用国家分配给贫困学生的专项资金,导致国家的相关财政拨款到达不了贫困生手中,致使他们不得已自己找兼职养活自己,而没有资本的准蚁族大部分从事的是不能增加自己专业知识,且耽误学业的兼职,这样就陷入了一个似乎越努力与身边同学差距就越大的怪圈。另一方面,专门的助学贷款制度,也在实际操纵中出现严重畸形,真正贫穷的学生因为所谓的手续不全而贷不到款,但是拥有资本的学生又抢占贫困生的名额,这既有部分学生个人抢夺一切利益的缘故,也有部分是因为学校专职老师失职。因此,要落实好长期的政策扶持与财政拨款机制。

第四,由统一部门牵头,多渠道开办针对准蚁族的媒体。现实的校园媒体多被具有各种资本的学生来运营,所以在提供准蚁族群体需要的内容方面,传统的校园媒体具有很大的欠缺性。学校的校报一般是介绍学校领导的重要活动,社团的内部刊物主要起团结成员、提高凝聚力的作用,而学校的论坛和贴吧,也是被各种消费信息长时间地占据,准蚁族想获取有效信息,苦于没有专门的媒体。因此,可以定期发行的专门期刊,也可以是网络的公共主页。因为准蚁族群体散布在庞大的学生群体中间,而某一具体学校的该人群又相对较少,所以可以由当地共青团出面,整合某一省或是某市的专门力量来开办这样的媒体。

[1][3]廉思.蚁族Ⅱ——谁的时代[M].中信出版社,2010:9,289.

[2]蔡军剑,张晋升.准记者培训教程[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7.

[4][13][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3,162.

[5][11][12]赵毅衡.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EB/OL].http://www.semiotics.net.cn/Articles_Show.asp?UserID=207&Arti_id=1075.

[6]班建武.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EB/OL].http://www.semiotics.net.cn/Articles_Show.asp?UserID=207&Arti_id=1075.

[7]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

[8]陈静静.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多维文化认同的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0(2).

[9]李友梅,肖瑛.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

[10][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12.

[14]朱清河.场域理论视野下弱势群体媒介弱势的形成级其救助[J].新闻大学,2010(1).

[15]Bill Gates Graduation Speech,2007,http://speeches-toasts.com/bill-gates-graduation-speech.

[16]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10:53-55.

[17][美]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39-140.

[18]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国社会阶层研究丛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裘晓兰

Research on Pre-Ant-tribe's Identification——on a semiotics perspective

Zhang Jian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ichuan University)

Topics of Ant-Tribe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discovery in the sociological studies,following the peasant,peasant-worker,Laid-off workers since it comes to appear from year of 2007.Some research on preant-tribe's identification appears that media literacy has differentiation effect on identification,and there is some shortage in school educ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guide.Explana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ocedure of Ant-tribe's identification is made and some advice which benefits both pre-ant-tribe and society is to put forward.

Pre-ant-tribe;Identification;Semiotics

C913.5

A

1006-1789(2012)02-0007-05

2011-12-10

张建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新媒体。

猜你喜欢
蚁族身份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跟踪导练(三)(5)
变符号
身份案(下)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