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2015-08-15 00:53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蚁族都市报角度

许 可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蚁族”一词出现以来,引起广大媒体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学术探讨。通过调查发现,相关学术探讨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而联系新闻学科内容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另辟蹊径,研究媒体从何种角度对蚁族进行报道及这种报道背后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本文选取北京《新京报》、上海《新民晚报》、广州《羊城晚报》、成都《华西都市报》、武汉《楚天都市报》对蚁族进行集中报道的2010年全年为样本进行研究。这些城市是蚁族生存的主要地区,报道比较集中;同时,都市报的受众范围广、影响力大。通过数据的量化与探讨,深入挖掘媒体如何对蚁族进行新闻呈现,以及都市报在蚁族的相关报道中表现其在舆论引导上体现怎样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

一、媒体从不同视角对蚁族进行报道呈现

(1)从旁观者角度展开关于蚁族生存现状的报道。本文研究选取的五份报纸中涉及蚁族的报道,都包括对其生存发展状况的呈现,却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同质化现象首先表现在对内容的选取上,《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报道中都出现了对于日本蜗居族的报道,《华西都市报》也出现了同样内容的报道。不同报纸对于蚁族生存状态的描述基本相同,都呈现了蚁族希望不灭的精神状态。此外,都突出地展现了蚁族生存条件之差,生活状况之艰辛。蚁族们有的多人合租,有的住在地下室,有的住在房东改建的格子间、胶囊公寓,有的住在集装箱内,更有甚者住在“蛋形小屋”中,这些报道将蚁族生活的艰难演绎到了极致。

(2)从自身角度进行蚁族自我叙述的报道。在蚁族新闻的报道中,有一部分报道属于蚁族自我叙述、自我展示生存境况。报道从蚁族的视角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报道手法,描绘蚁族在忙碌的工作、沉重的压力与糟糕的生存境况下仍满怀希望的奋斗景象。

(3)从政府角度展开的政府改善蚁族生存状况的报道。当社会关注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蚁族”问题上时,政府亦注意到这一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命题。如果说民间力量的关注能推动问题的解决,那么行政力量的介入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一,改善居住条件,缓解房租压力。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热下高房价、高房租已成为蚁族生活成本中的最大负担,直接关系着蚁族的生存质量。让“居者有其屋”俨然已是蚁族最大的民生期待。政府建设公租房以及试点毕业生公寓的做法无疑能赢得一片掌声。例如,华西都市报《成都试点员工公寓 不是“蚁族”的“蜗居”》中描述了成都高新区为改善大学毕业生创业初期住房困难的问题。第二,改善交通状况,促进蚁族流动。交通的便利与否已不仅仅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交通状况的改善也直接关系着在大城市奔波的蚁族们的生存环境。例如,新京报《京冀地铁尽快接轨 十万蚁族的企盼》中“居住在河北燕郊、廊坊甚至更远的蚁族有望在‘一小时都市圈’里分享到价格最低、出行成本最优的地铁交通工具。”第三,重新规划建设,改善聚居区域条件。区域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建设,治安环境的维护,直接影响着蚁族的生存条件。城市规划主要依靠政府利用行政的力量进行规范,在蚁族聚集现象较为严重的北京,政府开始了对重点聚集区域的集中整治,主要体现在重新规划,改善区域条件、改善治安环境上。例如,新京报《北京挂账整治150个重点地区》中“唐家岭等‘蚁族’聚集区等市区均被列入市级挂账整治治安重点地区……‘蚁族’聚集地‘组团’列入。”

(4)从社会角度对蚁族进行多样化报道。在媒体的报道方式与呈现角度上,采访对象覆盖了社会各阶层,所采用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蚁族的生存发展问题,实际上涉及整个社会改革的方方面面。例如,住房体制、就业机制、医保制度等。因此,广大民众无论是从道德关怀的角度,还是从维护自身利益的层面,均会关注蚁族问题的处理情况及最新动态,希望政府及相关方面能采取措施改善蚁族生存现状。第一,希望改善蚁族住房条件。《新京报》对唐家岭的拆迁与重建进行了系统的跟踪报道,积极引导受众关注蚁族的生存状态。同时,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看法,建议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或短期住房贷款等具体措施,改善蚁族的居住环境与居住质量。第二,希望改善蚁族就业环境。从调查样本中可以发现,媒体报道了社会大众乃至蚁族自身对就业机会或者是创业时机的期许:他们期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生存压力。华西都市报《创造就业机会让“蚁族”活得有尊严》中描述了全国政协委员对蚁族的关注。

二、蚁族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

(1)对蚁族的报道大多局限于呈现形象。本研究通过对五份报纸进行文本分析,将关于蚁族的报道归纳为四类。其中,以第三者身份对蚁族生存生活状况的新闻呈现共47例,占报道总数的40.9%。另外,以蚁族的身份用第一人称进行自我叙述、自我展示的新闻呈现共12例,占10.4%。其他两类的报道中也不同程度地包括了对蚁族形象进行塑造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不难发现,都市报对蚁族的报道大多局限于呈现形象(约为51.3%)。分析蚁族产生原因、探讨问题解决办法的新闻报道不仅样本数量较少,而且多报道表面现象。对于蚁族产生原因的分析,多停留在住房、就业、交通等方面,少有谈及教育体制、社会运行机制以及当代大众心理等深层次因素。都市报局限于种群形象塑造的层面,是当今媒介信息繁殖、大众被动接受信息的体现。人们对于社会性问题产生根源的探讨和对解决办法的思索正在被信息洪流所侵蚀。

(2)蚁族形象塑造的同质化倾向。都市报对于蚁族生存发展状况进行报道时,材料选取、形象塑造和呈现角度相差甚微。蚁族的形象被“不谋而合”地塑造为:大量存在(国内外)、生活条件艰苦(集中反映在居住、交通等方面)、就业压力大、心怀梦想的社会群体。这样的蚁族形象使得社会各界对蚁族的态度表现得趋于一致化:社会各界对于蚁族的态度在媒体上多展示为“同情”,个别的表现为“合情合理,可以理解”,(如新民晚报《赤手空拳创造新生活,肯定要吃苦》),但这些态度都表现为一种“俯视”的姿态。同质化的形象塑造将会导致社会一般大众对蚁族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形成刻板印象,这一刻板印象的形成将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同质化倾向是媒体报道社会问题中往往会出现的,如何从更深层次、更广的领域对蚁族等弱势群体进行报道是媒体应该关注的改革重点。

(3)蚁族新闻的报道时间因政府的重视而趋于集中。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蚁族问题的报道在时间上有这样的特点:整体而言,都市报对于蚁族的报道贯穿2010年全年,但是报道密度较高的部分集中于2010年3月,即两会召开前后。另外,2009年热词盘点与2010年热词盘点,“蚁族”一词均位列其中,由此可见,热词的热,主要源于刚提出时的新鲜感以及政府方面给予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都市报蚁族新闻的报道时间进行统计,不难发现蚁族新闻报道数量在三月达到高峰。2010年“两会”期间,随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探访北京唐家岭蚁族生存状况,主流目光的聚集带动着媒体将注意力集中到蚁族身上。我国新闻媒介与政治行政关联度较高,传媒在两会此期间纷纷推出对蚁族的报道也属媒体一贯做法。

三、结语

蚁族之所以受到媒体的关注,主要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动因与社会动因。“蚁族”等弱势群体之所以能吸引媒体的广泛关注,源于弱势群体的出现及其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蚁族代表的弱势群体既是媒体的传播受众,又是媒体的报道对象,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既具理论意义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蚁族新闻报道的展示与总结,力图还原弱势群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媒体的内容改革提供有益参照。媒体报道事实的角度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各群体的形象建构,影响着受众对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认知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政府决策者的感知。媒体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诉求,采用俯视的角度,将蚁族描述成了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报道历来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如何从内容选取、呈现角度、背后探讨等多角度进行新闻呈现是媒体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廉思.蚁族Ⅰ——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廉思.蚁族Ⅱ:谁的时代?[M].中信出版社,2010.

[3] 武峰.弱势群体、传媒、主流受众互动关系研究[J].东南传播,2009(01).

[4] 边静,张娟.“蚁族”的传播形象建构及其动因[J].重庆社会科学,2010(05).

[5] 姜跃忠.论新闻报道中“蚁族”话语权的缺失及媒体反思[J].当代电视,2010(12).

[6] 许向东.试论农民工报道中传播者的偏见与歧视现象[J].国际新闻界,2008(02).

[7] 许向东.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投影——传媒再现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0).

[8] 何俊涛,文炳森,房淑文.报纸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以《南方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农民工报道为例[A].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C]. 2006.

猜你喜欢
蚁族都市报角度
神奇的角度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基于“蚁族”群体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
我国当代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现状分析研究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回看蚁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