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价值定位与思考

2012-04-01 17:09:19马纯红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闲暇农民工生活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价值定位与思考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非城非乡”悬空状态带来的系列问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闲暇教育的意义。闲暇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农民工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及恰当的闲暇行为习惯,使他们能有效充分地利用闲暇时间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因此,以传播媒介为载体,以休闲资源搭建为手段,以社区建设为依托来开展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价值

青年农民工作为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城乡边缘人”,他们的闲暇生活处于“非城非乡”的悬空状态:闲暇时间普遍比较少、闲暇活动单调庸俗、闲暇心理体验被动无奈。通过闲暇教育,可以使青年农民工认识闲暇、理解自我,在自己的生活中确定闲暇的地位和意义,确定闲暇价值和闲暇态度,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促进个性的发展和精神的充实。闲暇教育包含两方面:外在闲暇教育和内在闲暇教育。前者指的是由他人来传授有关各种闲暇知识、技能以及闲暇价值观念。后者是指在闲暇时间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评价而作出闲暇选择,并认识这些选择对自己、他人、社会的影响。[1]

一、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的概念理解

“闲暇”源自拉丁语,表示“许可”的意思,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关于其概念人们争议颇多,著名学者杜马泽德对闲暇的解释为许多学者接受,他指出所谓闲暇,就是当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所赋予的义务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为了休息、为了散心或者为了培养并无利害关系的知识和能力,自发地投入社会,发挥自由的创造力而完全随意进行的活动。德克尔森认为,闲暇一词主要有三种用法: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在休闲活动中人闲适的“精神状态”。因此,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活动概念和状态概念。

(一)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分配是一种时间配置的状态,通过对时间的“测量”,可以反映人的诸方面状况,借以体现各种生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们生活的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活动形态的客观、完整和真实的记录。通过调查①笔者曾以长沙为调查切入点,采用与相关社区组织合作的方式,有目的性地在进城青年农民工(18-30岁)中进行无结构访谈和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文中相关数据均源于调查的问卷分析。,青年农民工的闲暇时间普遍比较少,工作时间过长。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之内的占17.3%,工作8—10小时的占34.3%,工作10—12小时的占25.7%,工作12小时以上的占22.7%。其中,每天工作8小时之内的按递增方式排列依次为建筑业(5.3%)、商业饮食服务业(16.7%)、工业(26.1%)、机关团体(35.0%)、科教文卫(36.4%),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超负荷工作者”按递增方式排列依次为机关团体(6.8%)、科教文卫(13.9%)、工业(10.2%)、交通运输业(25.0%)、商业饮食服务业(32.8%)、建筑业(52.0%)。不论是在建筑业还是其他行业部门工作,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基本上是一种普遍现象。农民工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令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备受损害,使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闲暇时间与闲暇活动。

(二)闲暇活动

闲暇活动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为达到休息、放松、娱乐、自我提高等目的所从事的自己喜欢的活动。闲暇生活绝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活动概念,一定量的闲暇时间只是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还必须由闲暇活动内容的充实度和结构的协调程度来衡量。虽然城市里的娱乐项目丰富,但农民工们很少涉足,他们的业余生活是贫乏和单调的。青年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多以消遣娱乐型和闲呆型为主,社交型和提高型几乎没有。属于消遣娱乐型的活动有看电视或听广播、聊天、逛街、搓麻将、打牌下棋等;属于闲呆型的即休息,什么也不干。根据调查,在一周的时间里,农民工工作之余的闲暇活动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和家人或朋友长时间聊天 (68.7%)、睡觉或什么也不干 (52.6%)、打牌下棋或打麻将(46.0%)、逛街或去公园(34.3%),而参加属于发展型活动的如去图书馆看书、去网吧上网、参加体育活动、唱歌跳舞等的分别只有7.7%、16.3%、5.3%和6.8%。此外,长年累月地重复着贫乏、单调的生活,加之又缺乏健康文化生活的引导,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呈庸俗化倾向。针对休息时打牌耍钱、砸金花或扳陀子的选项中,偶尔或者经常玩的高达63.3%,不玩的仅占36.7%。另外,青年农民工大多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还得常常忍受性压抑的困扰,为此,有超过20%的农民工以看黄色录像、书刊或脱衣舞表演的方式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满足生理需求选择找“小姐”发泄。

(三)闲暇心理体验

闲暇首先是个人的一种心态、一种体验。青年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在休闲生活方面更是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打击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也阻碍了他们对休闲生活的积极参与。农民工很难从休闲中形成快乐和幸福感,导致被动的休闲和无奈的满意。调查显示,进城农民工普遍缺乏闲暇的幸福感,超过2/3的农民工表示自己工作时间普遍较长。长时间的辛苦劳作,使得不少农民工宁愿在工作之余多睡会儿觉,恢复体力。在农民工对闲暇场所的满意度的调查中,农民工对读书看报场所、看影戏剧场所、体育活动场所、消遣娱乐场所、社交活动场所这五种闲暇活动场所的满意度都较低,均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间虽然不断拓宽,酒吧、网吧、会所、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层出不穷,但由于业余时间少,城市中文化消费的成本又比较高,农民工大多无缘消受。虽然农民工闲暇生活的空间狭窄,可利用的闲暇活动场所和设施不多,农民工对现有的闲暇活动场所的满意度比较低,但是农民工对自身的闲暇生活的满意度及评价却比较高。在调查中,当问到农民工对闲暇场所的要求时,有的回答“有免费的地方给我上网,或者有电视看就行了,有没有其他场所不重要。”有的说:“这些场所,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当然,有了更好啊!”“这些场所是不是要花钱,要是得花钱,还是没有好。”有的农民工甚至不愿意回答或是不想回答关于对闲暇场所满意度的问题。这些情况和现象说明,并不是农民工不需要这些闲暇场所,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担心闲暇场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无奈的满意,是农民工闲暇心态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

二、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价值定位

价值是指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客体态势,即客体对主体的特殊效用关系。[2]亦即指客体所具有的促进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属性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的种种问题,对闲暇教育提出了新诉求,对青年农民工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在于:可以帮助青年农民工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及恰当的闲暇行为习惯,使他们能有效充分地利用闲暇时间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一)帮助青年农民工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农民工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展个性。闲暇,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宝贵财富,闲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由全面发展可以从闲暇中自然产生,它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通过教育要让农民工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生命有机体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是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是个人各种需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也是一个正常完整的人,不能把自身的物质所得与精神生活人为地割裂开来,更不能等到物质丰盈了再去关注和满足精神需求、自由发展的休闲生活。要让农民工正确认识闲暇中的自我,加强对闲暇价值的自我意识,从而明智地、个性化地安排闲暇生活,提高对闲暇生活的自我规划、自我决断、自我评价能力,学会休闲、学会生活。

(二)维护保障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亦称休闲权。这是对于劳动者来讲比其他权利更实际、更有益并能使其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的一种权利。[3]目前,农民工休闲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主要表现为农民工普遍工作时间过长,并且缺乏在休闲时间中能够从事有利于自身自由发展的事情的能力。《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工作每天以8小时为限,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组织编写的《农民工维权手册》中指出:农民工依法享有法定节假日等休假权。据此规定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青年节等;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休闲权是劳动者人权保障的一种体现,通过教育,要帮助农民工认识到休闲既是劳动所得,也是一种人生条件或人权,要帮助他们争取正常的休息权利,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三)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农民工休闲生活“边缘化”状态,“问题化”倾向,会给他们带来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闭、精神失常、自杀、相互残杀、同性恋等。也会导致一部分农民工选择了与社会断裂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并借以获取生存的资源,他们的心理问题会以对社会消极甚至破坏的态度、行为表现出来,这些态度或行为的表现形式通常有被动接受、消极反抗、暴力或犯罪。[4]闲暇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农民工具备创造和享受高质量闲暇生活的情趣和能力,从而可以改善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这无疑对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益;可以引导农民工从事健康的闲暇活动,减少赌博、偷嫖、斗殴,甚至犯罪事件发生的几率;可以引导农民工在闲暇时间里学知识、学技术,通过对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技能,帮助农民工提高文化水平,帮助他们就业;可以促进农民工与现有城市居民间的良性互动,消除他们与城市居民的误解与隔膜。增加群体间的信任,提升社会资本,而且不断地交流、沟通也有助于消除农民工的自卑感,使他们加深对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了解,自觉、顺利地融入到现有的城市文明中去。这些无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青年农民工闲暇教育的方法

(一)以传播媒介为载体开展闲暇教育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广、受众面大、时效性强,因而,可以成为实施闲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社会上对农民工需求理解上的一种流行的主导观念是,认为当前农民工的问题主要是生活保障问题,在基本的生活需要还未解决时,谈不上休闲等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这种观点不懂得休闲乃是构成一个社会人的最基本的方面,它同生存需要一样,是一个人正常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但是,大多数人的需求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人的闲暇需求,特别是社交型、发展型的闲暇需求是不同于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利用传媒,消除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需求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消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误解与歧视等。

(二)以休闲资源搭建为手段开展闲暇教育

目前,几乎所有城市公共生活空间都在不断拓宽,如林立在城市中的咖啡屋、酒吧、网吧、各种休闲会所、各种特色公园等,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但这些大多是为城市居民准备和设置的,农民工无法享用,难以参与到城市中的文化生活中来。针对这种状况,在进行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的时候,城市要考虑增加适应农民工物质生活条件、精神文化需求的休闲设施的建设。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不可能有很多钱投入到满足其休闲、文化需求的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在这个问题上就只能无所作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设计建设一些农民工“能而欲”的休闲场所、设施。雇用农民工的企业、单位要负起责任,应该将他们的休闲文化生活消费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如考虑农民工居住场所的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达到一定人数必须配备一台电视机等。政府也要对雇佣企业、单位进行法规和制度上的监督和制约。城市休闲文化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福利工程,又是一项综合的、多元的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设施的投资。针对这种状况,其资金筹措的原则具体说来,应该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如在社会上发行福利奖券、债券、集资等。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个人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一种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促进城市休闲文化工程的建设。

(三)以社区建设为依托开展闲暇教育

要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城市社区,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作为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一方面社区管理组织可以在充分考察农民工文化娱乐需求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当的文化娱乐场所,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立足社区对暂住在本社区的农民工开展培训工作,所培训的内容不应仅包括技能培训,还应包括法律、卫生、城市生活知识、休闲文化知识等。通过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学习精神、开放心态、责任意识等,帮助农民工提高适应城市生活的就业能力、工作水平、创业意识和休闲的科学化、文明化、合理化、健康化程度,避免庸俗的休闲行为的发生。

[1]黄婕.浅谈大学生的闲暇教育[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11-113.

[2]赵守运等.论哲学“价值”的本质属性——对“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1994(1):71-73.

[3]关彬枫.试论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7-31.

[4]马纯红.社会病视角下的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倾向解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2):10-13.

The Value Positioning and Thinking on the Leisure Education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Ma Chunhong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Institute,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leisure life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shows a vacant state of"non-city non-township",which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Therefore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leisure education to this special group.Leisure education can help young migrant workers to form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eisure,leisure values and appropriate leisure habits so that they can effectively and fully use their leisure tim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leisure lif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leisure education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value of leisure education of young migra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Young Migrant Workers;Leisure Education;Value

D422.8

A

1006-1789(2012)10-0077-04

2012-03-0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方式及体育休闲产业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CTY016;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农民工闲暇生活与城市社区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B114。

马纯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社会学。

责任编辑 曾燕波

猜你喜欢
闲暇农民工生活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人在何时最清醒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闲暇拾笔寄娱情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闲暇时间干点啥?
妇女之友(2015年12期)2016-01-21 07: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