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风华
历史是一串串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足迹。那些足迹,长长短短,曲曲直直,沿着人类的气息,沿着岁月的留痕,穿山过水,一路延伸而去。那种延伸的形态,起伏跌宕,峰回路转,十分的多姿和壮丽。但岁月过于漫长,人类暂短的生命的目光无法目送它们远去,许多的历史印痕只得与我们的先人一道,渐渐地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或一路被漫天飞卷的风沙掩埋,或被四季萧萧落下的残叶覆盖,或被人世间有限的记忆遗忘……所以,历史的足音总是在当下的喧嚣中显得无声无息。但历史的足迹并没有中断。在城市,在乡村,在大街小巷,我们总能隐隐约约听到历史足音笃笃的声音。在祖先为我们遗存下来的那些传说和文字里,在民间承传着的乡风民俗里,在风烛残年的古道老宅里,我们随处都可以闻到历史的气息!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历史遗存,就是标记历史的文化符号!在城市化的今天,任何一座城市,断然不能缺少这些符号。因为,这些不仅是一座城市历史的标识,更是一种灵魂和精神。
李绿江所著的《世态人情——南宁市井民生风情略谈》(以下简称《世态人情》),主要记录了南宁市人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活习俗、市井世态、风土民情,从而养成了南宁人特有的性格特征。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些性格特征又恰恰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影响着城市,滋润着城市,成为城市文明的一种标志。
因此我以为,《世态人情》给我的感觉,更多着重于对本土民众总体性格的叙述,这是揭开南宁民生世态的入口。首先,它融入了南宁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发展的脉络,说明了这一地区民众总体性格形成的地理原因。南宁人临江而居。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与水打交道多了,久而久之就有了水的性格。同时,南宁还是一座重要的水路商埠。从古到今,移民不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冲突与交融,自然形成了一种影响性格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次,它娓娓道来,还原了南宁人真实的性情。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群体里的面孔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同在一个地域,同在一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人生态度、道德水准等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的。正如《南宁人,以和为贵》一文所述,南宁人一向为人和善,极少有排外思想。多民族聚居,各自安居乐业,相安无事。这除了受到外来的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外,还与原著民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有关。南宁不乏战争的洗礼,深知国家和平与社会和谐的宝贵,故而,南宁人无论对内对外,均以温文尔雅、礼到情到而著称。第三,南宁人性情的表露,皆借助于民情风俗之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风民俗,可以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状态和精神面貌。而人在不同风俗的浸润下,表露出来的表情是千姿百态的。无论是在语言环境,待人接物,生活习俗,为人处事,南宁人总体表露出来的神情是温和、机智,热情、大方的。
一本书能这样表现一个地方的民生世态,那是机智的。
从文本出发,《世态人情》忠实于本地区的特殊性与民族传统,把笔触深入到本地区原生态的文化形态,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南宁这座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精神。这些都是南宁难得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正在被人们幸福地享用着,而有的正深埋在碎砖残瓦中,或裸露在岁月的侵蚀中,渐渐老化。作为后人,如果不能及时地挖掘和记录,终有一天,它们就会在我们的视野里和记忆里变得模糊甚至消失。那么,我们将切断了历史足迹,使得文化失去了记忆,后人则无法寻觅和回望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过错!事实上,一座城市,极其需要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有了这一点,这才能提升城市应有的品格和精神。人生活在一座具有高度品格和精神的城市里,才活得滋润,活得有尊严。因此,只要给它们拭去尘埃,抖落烟尘,它们就会熠熠生辉,折射出历史的庄重而从容的智慧。